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做足理论储备的功课 理论储备。新教师在掌握教学常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课程标准,尽量了解本学科教研现状,熟悉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明确听课性质与课型。了解授课者、授课对象,熟悉授课内容。把授课内容找来预习一下,要想存听课中真正学习一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2.
看电影之前,先看一下剧情介绍,然后看起电影来心中就有数.若是对剧情一点也不了解,有时你可能对银幕上的镜头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一个名胜古迹去旅游,事先得有一份导游图,按图索骥,参观就会有条不紊,景点既不至于遗漏,也不会重复.若是对景点生疏,在游览区盲目乱走,就可能会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活动一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听课(看课)观摩,二是评课交流。我们发现公开课活动的这两个环节容易出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个别听课教师听课前没有做任何准备,很盲目。他们认为,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是执教者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听课时漫不经心,对所听的教学内容,是熟悉还是生疏,都不去关注。  相似文献   

4.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领导特别是分管教学的领导要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工作情况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领导教学的主动权,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最近,我们对20名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的听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对听课都比较重视,能够从繁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听课评课,了解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措施。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在听课时注意。 一、课前应准备 不论是什么形式的听课,事先都要有所准备。首先要熟悉有关教材,了解这部分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重点、难点;其次,了解这节课的目的,以便进行研究和评价,必要时还要参加集体备课,和教师一道研究教材。从调查看,大部分学校领导听的是“推门课”,即课前无准备,边听边翻阅教材,顾此失彼,效  相似文献   

5.
[误区一]准备不足:仓促上阵怎打仗由于不需要自己上讲台劳心费神,有的教师对听评课就采取等闲视之的态度,事先不做准备,等铃声响起方才踱入课堂。对执教者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等不作任何了解,自己的听课目的也是雾里看花,不甚明确,而到评课之时就更道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了。如此没有准备、没有目的地瞎听一气,听评课效益自然大打折扣。[对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参加听评课,必须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听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明确听课的目的。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听课要求,如听研讨性质的课,就要先明确研讨的主题是什么,在听评…  相似文献   

6.
当前,听课、评课活动在一些学校流于形式,效果不好。怎样深入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1.听课前:目的明确,准备充分 要想从听课中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听课,想解决什么问题,打算听谁的课。其次,应该事先了解执教者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听课之我见     
听课是教学过程中听者与讲者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一个过程。它是讲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均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 ,能发现讲课者在讲授本节课时的不足与长处 ,以使他发扬长处 ,弥补不足。经过听课 ,经常地调整教学过程 ,这样教学效果就可得到提高与升华。而对于听课的人来说在发现别人的缺点时 ,还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 ,同时可向听课者汲取长处 ,这样听课者从各方面可得到提高和发展。听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要经常听 ,要听各科教学。一、听课先要备课听课也要“备课” ,这种说法听起来令人难以接受。听课就听课 ,…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听课而进行的对有关授课内容的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在课堂上,学生如果能养成做好笔记的习惯,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活跃,就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听课是一项复杂的劳动,是多种器官的协同活动,眼、耳、脑、手等并举,这样才能听好课,如果做不好课堂笔记,就会影响听课效果。1.课堂笔记一定要准而快。准,即记录的内容要正确无误,在课后能通过笔记回顾老师是怎样讲的;快,当然是记录的速度快,否则影响听、看、思等其它活动。为此,可以让学…  相似文献   

9.
听课小议     
学校领导听课是常有的事,但如何听好一节课,发挥听课的作用,让授课者、听课者都有提高、有收获,却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笔者认为:一、听课,要听有备之课听课的目的是了解教学现状,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指导教学,而不是找毛病,找岔子,借听课整  相似文献   

10.
我学习得不够好,但认为在教师指导下,只要肯下苦功,多看、多想、多练、多问是能够学好数学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学数学的一点体会.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我有这样的体会,在看电影之前,先看一下它的电影介绍,这样容易看懂电影,并记住主要情节.学数学也是这样.如果在上课之前,能看一看要上的课文,初步了解内容,查清有哪些难懂和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效果就好得多.在平时,我就比较重视预习.在初中的几个学期,我总是在寒、暑假就看完下个学期要学的大部分教材.这样开学后  相似文献   

11.
听课与评课是中学教研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提高业务素质,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听课评课常有校内和校际两种形式。1 组织准备 校际的听课评课往往得到更多的关注,组织准备工作也做得比较充分,根据学期工作计划,事先通知听课的时间、地点、讲课教师、课题等项目,以便让听课的教师有一定的时间先了解该课题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仓促应“听”,降低听课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忌随意进课堂。校长不能毫无准备就去听课。听课前要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最好先在头脑中备一个简单的教案,便于在听课中相互比较,适时点评。听课前应给执教者打声招呼,即使是随堂听课,也应先给执教者说明,让执教者有心里准备。这样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评课五要素     
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学区以“教、研、训”为一体的“七课一反思”(备课、说课、点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以及反思)校本教研活动中的“评课”是与听课紧密相连的,它是建立在听课人对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乡教研员,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查阅教师备课笔记,了解教学情况,进行教学督导。在这当中,我发现一些同志备课时抄参考书(诸如《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教案选编》、《优秀教案集》等,姑且都称之为参考书),授课时念参考书,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由教师抄参考书、念参考书,到学生听参考书、记参考书。这确实发人深思。笔者认为,看教学参考书是有好处的,对教学有一定帮助。例如,在教学中有些需要的资料,它现成地给你提供出  相似文献   

15.
近日,阳新县教育局干部纷纷走进中小学校,听各科教师授课。该局发文规定教育局局级领导每年听课30节,科室干部、县直学校校长、乡镇教育组长听课40节,教育局一般干部听课50节,要求听课要有记录,由县教研室统一检查;听课后要对授课者进行信息反馈。教育局胡文局长是制订听课制度后第一个走进教室的听课者。  相似文献   

16.
听课是教师提高教育技能的有效,听课也是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抓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我园还抓教师的听课质量,并把它纳入到教师的月度考核中去。通过一年的尝试,取得了三条经验。1.先备再听,有备而来。“听课也需备课”,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接受。听课就是听课,还备课干嘛?教师们没  相似文献   

17.
我还清楚的记得我六岁那年,妈妈带着我第一次走进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书法班,教书法的是著名的书法家景舜逸老师,他让我先听一节课,先了解一下书法。看看有没有兴趣,于是我就怀着好奇的心情听课。这一节课我听得聚精会神,当景老师拿着毛笔在毛边纸上写字时,是那样的潇洒、自如。我当时心里就想一定要跟景老  相似文献   

18.
徐晓华 《考试周刊》2014,(91):175-175
<正>听课,顾名思义就是听别人的课。既要"听",又要"记",还要"思",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听课。通过有效听课,可以引导教师走上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道路。通过有效听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听课过程中,优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生动娴熟的教学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灵光闪现的教学智慧,加上听课者的所见、所闻与所思,必然会在自己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一、"听"——听教师的授课  相似文献   

19.
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是领导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完成学校任务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更是领导取得指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的依据。领导听课,笔者浅显的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有具体听课计划。每一学年(学期)听哪些年级的课,那些学科的课,哪些教师的课,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要定出周密的听课计划和每周听课的时间表。二、听课。每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不能随心所欲。1.听新教师的课(可事先通知,也可不通知;在室内听,也可在室外听)。了解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带有一种考察性质,连续听他讲几节):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听一堂课要想有所收益,至少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听课前的准备、听课中的方法、听课后的总结。一、充分的课前准备1.明确听课对象听哪位教师的课?听课的内容是什么?需带那些有关材料去听课?听课者要一清二楚,尤其要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做到先备后听,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听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