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云港市是江苏省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于2002年启动了市区小学阶段实验工作。参加省级课改实验区的小学105所(包括5个教学点),一年级233个班,学生9246人,教师527人。2003年新学年小学阶段课程改革实验扩大至全市范围,参加课改实验的小学475所、教学点726个,一年级共1825个班,学生64450人,教师3424人。累计2058个班,学生73696人,教师4031人。起始年级共开设新课标课程8种,使用新教材10种,综合实践活动、艺术、科学、品德与生活等科目首次进入小学课堂。作为课程改革启动较早的城市之一,连云港市的课程改革是如何实施的?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又会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本刊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连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长臧雷。  相似文献   

2.
从2001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鹿泉市全面启动。半年多来,改革实验的效果到底如何?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全省尤其是新的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我们编发了鹿泉市部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希望他们的切身体验、做法和思考能对全省的课程改革实验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3.
找回自己     
从2001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鹿泉市全面启动。半年多来,改革实验的效果到底如何?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全省尤其是新的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我们编发了鹿泉市部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希望他们的切身体验、做法和思考能对全省的课程改革实验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4.
从2001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鹿泉市全面启动。半年多来,改革实验的效果到底如何?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全省尤其是新的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我们编发了鹿泉市部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希望他们的切身体验、做法和思考能对全省的课程改革实验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鹿泉市全面启动。半年多来,改革实验的效果到底如何?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全省尤其是新的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我们编发了鹿泉市部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希望他们的切身体验、做法和思考能对全省的课程改革实验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鹿泉市全面启动。半年多来,改革实验的效果到底如何?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全省尤其是新的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我们编发了鹿泉市部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希望他们的切身体验、做法和思考能对全省的课程改革实验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鹿泉市全面启动。半年多来,改革实验的效果到底如何?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全省尤其是新的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我们编发了鹿泉市部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希望他们的切身体验、做法和思考能对全省的课程改革实验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8.
新教材真好     
从2001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鹿泉市全面启动。半年多来,改革实验的效果到底如何?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全省尤其是新的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我们编发了鹿泉市部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希望他们的切身体验、做法和思考能对全省的课程改革实验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9.
袁炜 《广西教育》2004,(7C):43-45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01年启动,现已历时3年,到今年已有第一批参与课改实验的初中毕业生参加了中考选拔。今后将有更多的初中生参与课改实验,并参加“课改卷”中考。了解“课改卷”中考试题有哪些特点、今后命题趋势怎样、如何提高复习  相似文献   

10.
从2001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鹿泉市全面启动。半年多来,改革实验的效果到底如何?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全省尤其是新的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我们编发了鹿泉市部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希望他们的切身体验、做法和思考能对全省的课程改革实验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11.
新罗区作为福建省23个省级课改实验区之一,于2002年秋季正式启动实验工作。搞好课程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搞好师资培训是关键。我区通过一年多的课改实践,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即要完成好课改任务,必须始终将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为课改提供智力支持。那么我们学校是怎样做好这一工作的呢?  相似文献   

12.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新世纪、提高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性核心工程,是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取得大面积实质性进展的关键环节。根据教育部的总体部署,2001年秋季,我省鹿泉市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工作,2002年秋季,全省又设立了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省实验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对我们的老师、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提出了哪些挑战?这些都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开始,我们辟出“课改漫笔”栏目,首先刊发来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武昌区、省级课改实验区武穴市的两篇文章。以后,我们将陆续刊出参加课改、学习《课标》的老师有关课改的故事、随想。不管您是否在课改实验区,只要您在课改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请不吝赐稿,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您的心得、解析您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课改实验通讯》2003,(4):20-23
2002年3月,我县被列入省级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也是安康市唯一启动初中课改工作的实验区。在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县从宣传动员、制订课改实验方案入手,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狠抓落实,基本形成人人参与课改、支持课改的氛围,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5.
《课改实验通讯》2004,(1):16-18
2002年秋季,我省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实验区各级政府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心组织,新课程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可贵经验。尤其在教学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我省课改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我省课改工作迅速推进,继去年9月宁安会议之后,今年4月中旬省教育厅又在讷河市召开了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阶段总结表彰暨市(地)级课改实验区启动工作会议.在市(地)级课改实验即将启动之际,这次会议的召开有着特殊的意义.讷河是省级实验区,他们的工作对市(地)级实验区课改的展开,较之国家级实验区会有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吉林教育》2007,(6):8-10
2001年秋季,我省的吉林市和辽源市龙山区进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家级实验阶段。2002年秋季,按照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省16个首批课改实验区进入实验阶段。第二批省级课改实验区于2003年秋季启动。2004年秋季,随着12个省级实验区的启动,全省60个县(市、区)的小学和初中起始年  相似文献   

18.
2002年9月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作为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启动。怎样才能使我们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江岸小学在课改实验中争得主动,使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呢?我校的思路是:前卫思考,大胆实践,不等不靠,努力创设实施课改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实验进入我市唯一省级试验区——相山实验区已经近一个学期,然而,实验效果究竟如何?实验区有哪些经验和体会,遇到哪些问题与困惑?作为实验区课改中心教研组成员,最近走访全区六所参加试验的中学,通过听课及与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座谈,欣喜地看到,随着新课程在实验区的实施,实验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课堂正发生着多年未见的变化,学生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0.
玉林市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最近 ,我们就玉林市课改推进的一些问题与玉林市教育局分管课改工作的蒋以超副局长进行了一次访谈。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 :玉林市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 ,开展课改实验已一年多时间了 ,请问已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 ?  蒋 :玉林市自 2 0 0 1年 9月开展课改实验以来 ,做了不少工作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去年教育部派出的评估团对玉林市的课改实验工作进行了为期 4天的考察评估 ,对玉林市的课改实验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广西日报》今年 4月 7日以《玉林市课程改革初见成效》为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