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法学教学科研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理论支撑,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的社会主义法学方向、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科学的法学教学科研思维方法有助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法学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先进法治理念。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出发,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以期对我国法治建设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论胡锦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党数十年法治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精彩提炼,这一理念第一次构建了我党法治理论史上完整的理念体系。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具有丰富的法治思想。其中,关于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关于法的职能与价值的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理论基础;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确立提供了基本思路。探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治思想的本源,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效,必须明确目标定位,突出教育重点,着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先进法治理念。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出发,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以期对我国法治建设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积极探索高校法治理念教育的新路径,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和精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内在要求的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需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通过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来促进公民教育,通过发展公民教育来落实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9.
法治理念是对依法治国规律性的把握及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从而上升为法治理念,最终建立法治信仰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突出法治的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给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法治理念的支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将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逐步深入地开展下去,并不断探索法治理念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满足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建设法治国家不仅仅是制定和执行各种各样配套的法律,而且也包括更新或重建我们民族的法伦理。亲属法伦理"爱有差等"及义务本位性,与"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法治精神相冲突,亲属法伦理重视亲情、讲求人性与人本、人道的现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相契合。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必须对亲属法伦理改造和继承.把法治理想转化为中国人的精神情感认同,这是我们实现最高层次的法律秩序—法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私法优化论进行追根溯源的探讨,发现它在价值理念,法律内容和法律形式等诸方面存在着根本缺陷,是受近代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主义观的影响所产生的。在法治化进程中,私法优位与法治秩序所要求的权力制约,法律权威,司法正义,行政法治和人权保障都格格不入。本在否定私法优位论的基础上,提出法治社会应当奉行公法优位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公民伦理作为现代法治的伦理基础,在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以及市俗伦理精神诸方面为法制现代化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支持与引导。市场经济不成熟、民主宪政不足以及传统宗法伦理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我国公民伦理的发育,使得法制现代化深层乏力。实现法制现代化,须致力于培育公民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法治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实现公民道德和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西方自然法观念与我国现代法治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自然法学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特别强调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法的功能和作用不仅是强制工具和手段,还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因此,弘扬法的形而上价值,展现法律的终极关怀,提升人们对法的尊重和信仰,这是我国法治建设重要的社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法家的法治学说随着秦亡而走向沉寂,但是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以“阴法”的形式继承下来并揉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支撑中华帝制长达两千余年。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对我们现在的法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法治”,不同的解读,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含义。从人类历史上看,存在过两种不同的“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二是依法治国的“法治”。即便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仍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以权利为本位的“依法治国”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理性的困惑与抉择:构建宪法诉讼制度的法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倚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现行法治理论的根本缺陷是公民作为法治主体的缺位,这是我国至今未能建立、启动宪法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工具理性的急功近利有着深刻的缘由。欲走出工具理性的困境,我们需要重视价值理性中的人的主体性地位,做出富有历史性与社会现实性的理性考量与抉择,即根据现行宪法,采取宪法私权诉讼先行的方式,以推动宪法的实施,保障公民享有较充分的诉权,彰显公民的法治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司法审查在应对行政法解释上呈现出疲弱状态;权力机关的监督制度或缺乏明晰的程序制度,或囿于权利之空缺等原因而难以实现违宪审查。基于法治、宪政的需要,对行政法解释的宪政审查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突破。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实践人民主权,设立宪政委员会、突破传统司法审查框架以及赋予公民宪政程序权利,实现对行政法解释的宪政审查,进行推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才能更好地实现法治、宪政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是以民主为基础的。它表现为对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监督等法治原则的恪守、邓小平在指出人治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改革建立法制化民主来正确处理人治和法治关系的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0.
法律具有在社会主体间价值共识与认同基础上的社会信用性。法律信用既是法治运行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基本要素,又是社会主体应当具备的一种主观心态与文化素质。法律信用在法治系统构成中占据基础性与决定性地位。考察与把握法律的社会信用性,有助于充分认识法的运行的内在结构,养成法律权威与法律信仰的法治观念,自觉进行法治实践活动,遵循法治的基本要求,在理念层次上保障法治实效的真正实现,促进社会生活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