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创新的联想。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  相似文献   

3.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著名的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言:“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构造数学知识,就是再创造”。  相似文献   

4.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本文主要阐述如何运用数学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主要是要求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独立思考 ,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下面简单地谈点体会。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 ,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创新教育”在课堂上的实施 ,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活动和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提出问题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知…  相似文献   

6.
雷思亮 《教师》2010,(17):53-53
一、精心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创立和设计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发现和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完全放开。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时下推行的新课标,执行新课改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7.
意识是个体行为的动机反映,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进而积极探究的心理趋向。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强烈的探究、创新的欲望,关键要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而这种氛围首先来源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是教师的思想要创新,要放下架子,要相信学生,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将思维的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导课——“课伊始,情趣生”,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强烈的探究创新的欲望,关键要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而这种氛围首先来源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以百倍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和蔼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成为学生探求新知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寻找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积极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1.激发好奇心,点燃创造的火…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创新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在学习新课时,要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0.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这一氛围的营造,必须以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交往中,思维能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  相似文献   

11.
胡忠丽 《考试周刊》2007,(26):51-52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重视数学中思维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定向奔放,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求异创造。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以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只要学生能说出一个数.自己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处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  相似文献   

13.
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表现,是一种积极营造环境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本文从学习氛围、激发兴趣、质疑问难、问题情境、重视实践五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一、精心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立和设计情景是一种发现同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发现和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完全放开.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时下推行的新课标,执行新课改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努力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在英语课堂中 ,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从主观上想创新。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传统教育也称“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始终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使课堂变成学生思考的阵地 ,就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释放创新激情。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亚历斯多德…  相似文献   

17.
一、利用多媒体激趣,唤起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利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导向.兴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有声有色,就得设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激趣情景,利用多媒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陈勇 《新疆教育》2012,(9):78-78
苏教版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想创新创新 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想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往往把学生当作应声虫。  相似文献   

19.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在音乐教学中,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  相似文献   

20.
创新意识是指积极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一种心理取向。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有意识地去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