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投资要点 1、房地产调控继续升级,基建加码预期升湿. 2、基建央企订单延续高增长. 近期房地产调控继续升级,多地出台调控“限售”新政,重庆、南昌、南宁、长沙、西安、贵阳、石家庄等城市政策密集出台;此外,多地表态要严查消费贷等违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可以预见房地产销售将受到明显影响,地产投资增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基建加码预期继续升温,PPP或将再次受益.  相似文献   

2.
考虑房地产限贷政策,构建平均首付比的指标,利用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的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深圳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实证研究,重点研究房贷利率优惠政策对于房价变动的影响.结论表明,平均首付比和房贷利率倍数对于房价增速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首付比是非常有效的房价调控手段,提高平均首付比一成,平均会降低二手房房价增速23.38个百分点;房贷利率倍数增加0.01,平均会降低二手房房价增速0.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北京市2009年初至2010年6月的历史数据拟合出房价的变化曲线,建立房价调控的数学模型,预测出2011年北京市的房价,得到出台“国十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为量化居民收入差距与住房价格之间的联系,文章基于2002—2017年24个城市面板数据,选用基尼系数作为居民收入差距的代理变量,实证研究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层面上,基尼系数每增加1%,房价将上涨0.0275%;分阶段结果显示,前期居民收入差距会促进房价上涨,后期转变为抑制房价上涨;两者的关系与城市经...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既是高投资行业,也是高风险行业,随时面临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的压力.2011年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可谓是转折性的一年.随着2011年年初"国八条"的出台,中国的房地产调控达到空前力度.各地调控目标的出台,以及限购城市的不断增多,连续火爆两年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而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2年的房地产调控定下了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在此背景下,研究淄博市房地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多角度探讨如何保持淄博市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近日部分城市出现“离婚潮”,究其原因是由于新出台的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新政策规定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此项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然而却大幅拉高了购房成本,很可能造成二手房价大幅上涨,因此,调控政策应该进一步细化与改进,具体操作中体现人性化,对于非投资性的住房,应给予个人所得税减免或返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产调控问题备受关注,但鲜见基于购房者视角的实证研究。通过对35个大中城市购房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限贷和限购政策都能够抑制需求,但机理不同。限贷政策对购买力较弱的人群影响更大,与政策设计初衷相反,而限购政策对购买力较强的人群影响更大,符合政策设计的初衷;政府所实施的限贷、限购、限价和保障房政策中,只有保障房能够改变购房者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限贷、限购和限价这种短期的行政干预政策并没有削弱购房者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其中限贷和限购政策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998年至2007年10年来关于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评价总结。方法:搜索国内10年来借助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研究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对其结果进行多水平分析技术的元分析。结果:在与国内常模的对照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的95%可信限(95%CI)均未包括"“0”;在性别因素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的95%可信限未包含“0”;在“已婚-未婚”对照中,各因子的95%可信限未包含“0”。结论: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城市教师偏低,女性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男性差;已婚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未婚者差。  相似文献   

9.
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几大行业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之后,又对“逐步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相继出台了包括土地使用、金融、交易、房价一系列调控政策,目的是促使我国房地产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这些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会因经济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这又会反作用于市场,进而产生正、负双面的效应。为证明这一点,仅以浙江、安徽两省为例来予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0.
安奇奇一边在网上浏览新闻,一边抱怨:“网上新闻真实性可真不高,有的说房价上涨了,有的却说房价下降了,有些新闻肯定有误。”问号姐姐笑着说:“那还真不一定!两种说法可能都是对的。”安奇奇瞪大了眼睛:“涨也对,降也对,你这不自相矛盾吗?”问号姐姐解释道:“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某城市去年市区房价每平方米是6万元,郊区是2万元,再假设市区和郊区房子数量相等,都只有1万套,那么该城市去年平均房价就是4万元。这个城市今年市区房价每平方米是6.4万元,郊区是2.2万元,由于郊区房源大量上市,郊区房屋数量有2万套,市区的房屋数量有1万套。那你说该城市今年房价是上涨还是下降了?”  相似文献   

11.
在“唯GDP主义”和“土地财政”思想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房价过高且涨幅过快,房地产资产泡沫已经影响到国家金融安全,并严重冲击实体经济发展.2016年10月起,一系列需求侧调控政策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价格上涨趋势,但调控仍不能放松.本文分析了高房价形成的原因,并从纠正土地资源配置失当、改革土地出让机制、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用地等供给侧方面考虑,采取措施调节市场供需,多渠道保障,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房价上涨的原因,我认为,拉动房价日高的是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必然涉及地租.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以及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区位的级差地租必然快速上涨.这种级差地租的存在,会导致房地产业在获得和其他行业相同的平均利润以外,还有一个超额利润,就是所谓的暴利,这是市场经济规律自然形成的.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房地产业该不该有“暴利”,而是为什么这一超额利润落到房地产商(包括大型央企)手中,而没有落到土地资源的所有者——全民手中,也没有落到土地资源的占有者——那些被强制搬迁的原住民、市民和农民手中?原因在于:一是改革以来流行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是没有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理论的.  相似文献   

13.
“2.1%的中小学生需要借助药物或者保健品才能入睡”,这是今天刚刚公布的“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课题中的调查结果。本课题于2003年12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共对长春、北京、上海、广州、兰州、成都等6个城市的2617名儿童和2573名成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房地产市场又与微观居民家庭密切相关,住房政策的调整会通过家庭支出结构,进而对消费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和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定量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的效应和机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去库存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城市的影响更大,对非生存类商品消费产生了更明显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这一结果源于家庭住房支出增加产生的挤出效应,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不够明显。为破解稳房价、促销费和去库存的“不可能三角”和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在坚持“房住不炒”基本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降低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2001-2010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住宅商品房数据,以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支出比重、房地产行业的国家资本金和保障房投资额三个指标来度量政企合谋,并结合需求和供给因素,考察了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我们发现,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支出比重、房地产行业的国家资本金与房价显著正相关,而经济适用房投资额没有对房价发挥平抑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控制房价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改革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房价过高的现实出发,通过对供需关系不平衡、通货膨胀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策因素等导致房价过高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指出房价过高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社会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金融安全、银行信贷及对房地产行业等方面的危害,提出了有效应对房价过高的建议措施.为宏观经济调控及市场行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房价的调控和住房制度的深化改革是当前人民群众和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针对这一热点,最近南京财经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组织了专题研讨。参会者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就高房价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不利影响、高房价的原因、如何科学调控房价、借鉴国外住房制度的经验和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刊登何干强教授根据发言整理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有的城市调控力度有所放松"。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述看,中央对目前房地产形势的认识是非常清晰的。7月12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的工作,未来主要抓两个方向:一是"有则严  相似文献   

19.
追求政绩的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表现为“圈地”、“炒地”、“造市”,为“房地产热”提供良好的温床;房地产产品的预期强需求和垄断特性使理性房地产开发商为赚取利润而“给房地产热添柴加火”;购房户理性购房造成“不理性跟风”投资加速了房价上扬;两头赚利的商业银行为“房地产热”推波助澜。房地产业的调控“功夫在事外”,要有众多的“看得见的手”来调控我们的财政、土地制度、分配机制和投资渠道,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这样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才会拉慢房价快速上跑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政府在进行多次宏观调控后,不仅未能有效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反而促使“房价”越调越高,调控变成了“空调”.本文分析了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本质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