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要点: 1、5G带动下,智能手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2、5G手机要求天线必须进行技术大变革. 5G通信,手机先行.2014年中国4G网络正式开通,2015年全球4G手机销售9.67亿部,渗透率高达74.7%,中国预计在2020年正式开通5G网络,我们预计5G手机在2018年开始渗透,2020年达到35%,2022年达到75%.5G给手机射频器件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频段的增加及载波聚合技术的应用,带动射频滤波器及功率放大器强劲增长,单机用量有望翻倍,手机天线发生重大革新,单机价值量有望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2.
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中国基金业有望迎来新一轮产品创新大潮。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判断是基于近期中国基金业的政策面、市场面及操作层面出现的一些新变化。顺应这一趋势,一批带有独特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产品有望破茧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2003年的25年,是中国力推改革、全面开放、整体转轨的25年。25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与制度创新的变迁过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领域渐进式改革的缩影。本文认为,转型期制度创新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稀缺资源配置的供求方式的改变上。这一改变以资源配置微观主体的产权确立、分化与制衡为配置前提,以增量制度创新与存量制度调整的双轨配置路径为线索,以回归的学术力量、重构的政府力量与在建的市场力量三者配置制衡为治理结构;其配置基础以分散的个人与组织的多元利益最大化与补偿制衡机制为特征,其配置效率以市场配…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内外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技术进步、改革的制度收益、国际产业转移是推动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力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透过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民工荒"和"工人罢工"等现象,阐释了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加强"三农"投入、改革劳动力市场、完善收入分配等政策建议,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3G将加速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2009年被称为中国的3G元年,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代表国务院向重组后的三大运营商发放了三种制式的3G牌照,中国通信市场的3G竞争正式拉开了序幕。3G技术解决的主要是移动终端上网的问题,三家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将加速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随着3G大规模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6.
投资要点: 1、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汽车电子前后装下游空间巨大. 2、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单车电子系统价值量持续提升. 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汽车电子前后装下游空间巨大: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引擎. 2016年国内乘用车销量2429.22万辆,同比增长15.08%.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为汽车电子提供了巨大前装下游市场空间,国产品牌强势崛起也为国内汽车电子品牌提供了绝佳市场切入机会.2006~2015年国内汽车保有量CAGR达14.75%并逐步进入保养频率较高阶段.2016年国内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2亿辆,国内汽车电子后装市场一片广阔.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A股市场的长期回报持乐观态度,认为A股资产的战略配置价值已经体现。信心来自于:1、中国经济长期仍具有充分的增长空间,动力来自于新农村改革和P.R.C模式的支持;2、低估值决定未来高收益,根据隐  相似文献   

8.
查雯 《教书育人》2009,(7):62-62
这两年来,无论是中国的政府官员还是学者都对"软力量"的概念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当中国的经济崛起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后,如何实现中国的文化崛起就成了最为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2014年是国内4G真正意义上实现商用的元年,后4G时代的通信技术被命名为5G.相对于4G,5G在传输速率、用户峰值速率、传输时延、连接设备密度、流量密度、移动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目前被关注的5G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了超密集异构网络部署、大规模MIMO技术、毫米波的使用以及新的无线接入技术等.5G移动通信系统的定义目前仍然不明确,但是5G必然成为未来移动通信领域的主导技术.  相似文献   

10.
4G网络通信是指它除了提供传统2G、3G通信的语音业务之外,还能够提供基于视频、数据、语音的各种服务,给客户带来高速的视频通信和数据通信,实现真正的沟通自由,彻底改变我们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文章阐述了4G网络通信新技术的特点,并就4G网络通信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大学自主三支力量博弈制衡的结果.三支力量在博弈中此消彼长、动态平衡,维系了充满张力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境脉络.政府掌舵、市场导航、大学划桨是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十几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和通信业正日益成为全球的重要力量,并且成为互联网和通信新技术和应用发展的主要市场.新的竞争格局的出现,加速了运营商由单纯网络规模竞争向业务竞争的转变过程,推动了新型通信技术和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G追随,3G追赶,4G追平。短短几十年,一路走来,中国已然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重要力量。如今,5G也来了。今年两会上,5G不仅是被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而且5G技术首次进入两会,实现了包括两会会场、两会新闻中心以及会议代表驻地等场所的5G网络全覆盖。在先于两会召开的巴塞罗那世界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十几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和通信业正日益成为全球的重要力量,并且成为互联网和通信新技术和应用发展的主要市场.新的竞争格局的出现,加速了运营商由单纯网络规模竞争向业务竞争的转变过程,推动了新型通信技术和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NEC 十戒     
2006年11月,NEC手机退出2G及2.5G手机市场。 由于目前中国尚未开展3G业务,因此,NEC不再继续推出2G以及2.5G手机新品的这一决定,也就意味着作为日系手机最后希望的NEC手机,也将退出中国手机市场。在去年12月份,松下手机宣布将全面退出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海外2G、2.5G手机市场;而在今年2月份,三菱在华的手机企业——三菱数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也宣布撤销在华手机部门,并且退出中国手机市场。可以说,在中国市场主流的GSM领域,日系手机可谓全军覆没。而在CDMA领域,东芝也早已退出在华手机市场,而仅存的京瓷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于2004年“两会”闭幕后在会见中外记者的招待会上,明确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崛起的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实现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对此我们可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理论进行分析。一、从国际竞争的实质看中国为什么要和平崛起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披露,机构的布局情况逐渐明朗.从行业分布来看,大消费板块获得了众多机构的一致青睐,社保、险资、QFII均重配了消费股. 有机构认为,消费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人口结构变化和需求升级有望带动消费热潮延续.在此背景下,相关绩优主题基金配置价值突出,投资者可借道相关基金分享消费升级盛宴.  相似文献   

18.
近期市场波动频仍,价值风格与成长风格切换也缺乏规律,使得操作上的难度加大.但从选股的逻辑上,我们可以重点从前期跌幅巨大的一些板块中,遴选基本面向好、业绩具备爆发潜能的个股,待市场回暖后,有望获得较好的超额收益.医药板块在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调整后,部分个股的潜力值得重点挖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崛起是21世纪世界性议题,崛起方式的和平与否将对东亚秩序变动产生深刻影响。从内部来看,中国的经济中心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政策与力量、内敛的儒家文化以及非和平崛起的成本考虑决定了中国崛起是一种温和理性的和平方式;从外部来讲,目前由美国主导的东亚霸权秩序,具有诸多不合意性,利益冲突、信任赤字、资源争夺、规制缺失和权力博弈是秩序失灵的现实困境,增加了中国和平崛起的风险。东亚秩序转换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结构性权力变动和中国角色转换。中国和平崛起为构建东亚合作秩序注入积极的正能量。本文认为,中国和平崛起虽然是对国强必霸的逻辑否定,但不会对现有东亚霸权秩序进行颠覆性变革,渐进构建东亚合作秩序是中国和平崛起成本最小和收益最大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CDMA 3G移动通信是中国电信多年以来盼望已久的全业务经营,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不仅市场容量大,前也景好,是未来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刚进入通信移动市场的中国电信来说,如何应对本地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移动经营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论文首先对中国通信移动市场的竞争环境与目标客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结合中国电信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CDMA 3G进入通信移动市场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