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凯 《现代教学》2003,(7):24-25
最早听说Linux是在2000年。当时学校连接Internet的线路刚刚铺设不久。我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安装了微软的某代理软件,却发现当几个电脑机房同时上信息技术课程时,服务器根本无法抵挡学生们铺天盖地般的上网请求,往往是死机——重启——再死机——再重启,好不折腾。  相似文献   

2.
黔驴技穷——迷路我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多年,刚开始接课是1996年9月,由于当时没有统编教材,也没有多媒体教学软件,平时上课只能在教室黑板上凭口讲和粉笔演示,学生到机房上机则“一乱二差”。“乱”主要是指学生操作混乱,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学生举手不停,一堂课下来,我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管理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纪律很难维持”,相信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尤其是在机房中授课,混乱的课堂秩序总是让教师们手忙脚乱。“安静”的时候,学生在玩游戏、网上聊天或者上网找歌听;喧闹的时候,有人讲话,有人喊机子坏了,有人在走道中走动,电源声、击键声、挪凳声、讨论声……不绝于耳。好像学生都有自己忙碌的事情,可就是没人听教师用心的授课,不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制作作品。这就是许久以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临着的一个困境—课堂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网名为“jyl_001”的同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简称Nrcce)上发表的一个帖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帖子的主题叫做“老师是如何被激怒的”,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信息技术课上,两名学生接连受班主任的派遣,到机房来“传唤”其他多名学生。这位教师的愤怒被这洋“随便”的行为给点燃了,他向学生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5.
每年在接手高中和初中新生时,我多次遇到学生提出“在机房我们不打游戏,那我们能干什么”之类的问题。可想在以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我这几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探索,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总体上还不是很规范,上课随意性大,缺乏信息意识现状,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说起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不少教师有许多苦恼。在各网站的教育论坛上,经常看到信息技术教师“不堪重负、出力不讨好、待遇不公”这样的倾诉。有一位叫真水无香的网友发了一个帖子:“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有时真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我总在满课的同时还经常要熬夜为同事制作课件,如果电教员忙不过来,我还要承担录像的任务。学校教师们的计算机出了毛病,会风风火火地找我来修;机房的卫生要经常维护;学生的竞赛活动要加班辅导;老师们做课件,有时还要我陪着,给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解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时还要充当打字员……总希望把主…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机房维护是学校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在机房,因此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也就愈加重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学机房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利用Power Shadow软件中提供的“影子模式”,使学生的操作、病毒、木马和恶意软件的入侵均处于虚拟环境中,有效地解决了机房维护工作量大的难题。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和机房的维护、管理工作,因此就当前机房维护和管理的现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房“免维护”方式。  相似文献   

8.
常听学生这样说,信息技术课不就是计算机课嘛。信息技术课真的仅仅是计算机课吗?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让学生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但这就是信息技术课的全部吗?信息技术课只能把学生圈在小小的机房里吗?蕴涵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哪里去了?什么是“信息技术”?我们是不是该回归本原,仔细地体会它原本的含义,寻找它自身存在的素质教育源头?  相似文献   

9.
卫新锋 《新疆教育》2013,(11):186-186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小朋友们已能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简单的幻灯片。通过计算机教学,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从而使小朋友们更加有效地获取信息、加深信息、创新信息。在县体的教学工作中,我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长期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和机房管理工作,深知机房管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在学校机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中,我经常碰到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减负”是素质教育的举措之一,它向以往的“课堂不会课外补”的应试教育亮起了红灯。学生厌学现象也给基础教育中一些教学弊病敲响了警钟。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正体现了上述法宝的具体实施和运用,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具体办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激活了语文课堂,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打开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上学期学校因为新教学楼的施工,老是停电,便有同事调侃道:“又下岗了?”我只能微笑。是的,在他们的印象中,信息技术课一定是在机房,坐在电脑前,学生们都紧盯着显示器,玩弄着鼠标和键盘,这才叫信息技术课。停电了我们干什么呢?我拿出手头上所有的教材,迅速翻阅着目录,什么“认识W indows”、“我爱画图”、“打字训练”、“网上冲浪”、“多媒体作品”……怎么都是上机操作?马上查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发现里面有这么一条“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那还有30%干吗?又看了看信息技术的定义:凡是能够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  相似文献   

13.
开学第。节信息技术课,我的初衷是引导学生认识信息并分析信息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于是,我安排在教室上课。可是,刚走进初一(3)班的教室,我就发现很多学生垂头丧气,小嘴巴不满地嚷嚷着“为什么不去机房”。我笑着反问:“谁说我们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在机房上?”孩子们拿着课表跟我说: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我们学校在1997年就开设了微机课。从那时起就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之一,但这个喜欢同语文、数学课的喜欢不能同类而语。大部分学生喜欢它因为好玩而且没有考试压力。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它是学生们的一片“乐土”。可以说。长时间以来信息技术课的效率都不是很高。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一直在困扰着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0前言 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几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学校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几年来的探究实验,我们感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变化,教育教学手段在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根据学校的以lOOM带宽接入因特网的硬件条件,直接将计算机作为我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必需工具,构想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即编制了一个教学支持网站作为教学平台,形成虚拟校园教育社区,体现了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7.
薛文元 《文教资料》2005,(33):177-178
本文以简洁流畅的语言,清晰形象地阐述了“任务驱动,强化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这一新兴学科的机房教学新模式,归纳出机房教学流程图;结合实践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机房教学中的优势和运用该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沈亦岑 《小学生》2010,(7):35-35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的同时,在思想素质方面也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师节那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信息技术班的贺卡。贺卡上除了平常的“感谢”、“祝福”之外,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老师,上课时你能把“你们班”换成“我们班”吗?这个班是我们学校招收的第一届非师范班,其实就是扩招班,大多数学生中考成绩5门不足300分,很多人是毕业学校的问题学生。第一次上课,学生们的耐性只保持了15分钟,然后就各做各的事了,聊天的、喝水的、睡觉的、照镜子的,做起来肆无忌惮。一开始我只是以眼示意,随后我的声音越提越高,最后终于忍不住停止授课,  相似文献   

20.
都说现在的学生难教,特别是教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作为一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对此我深有体会。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阶段已作为必修课开设,每周一课时。每周的这节课对他们来说是意义非同一般。从他们奔向机房的脚步声中、从他们快速穿上鞋套敏捷地冲进机房的动作中、从他们麻利地开机等待着程序启动的喜悦的表情中,我就知道这一点。这时,我常常向他们“泼冷水”,好使沸腾的机房有所降温。“孙兴,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随便走动……在机房内不要大声吵闹,请保持安静……只能打开自己的文件夹,不要随意打开其他文件夹或文件。”我以敏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