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尴尬de启示     
这是一节一年级数学观摩课。教师上完新课内容后,给学生安排了几道拓展题,其中一项要求是按照前几个数的排列规律填空:8、6、4、( )。学生们很快填上答案“2”。教师正准备让这道题就此过去,却发现下面有几个学生在掩面窃笑,坐在中间的一个小男孩面红耳赤,正在用橡皮擦着什么。教师赶忙向该生询问原由。  相似文献   

2.
给爱心加分     
一年级学生毛毛参加数学测验,试卷上只有一道题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一分。这是一道连线题,左边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是“一吨、2公斤、3克”。毛毛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画了道线。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试卷上要学生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这段话是不算分的。打动老师的是毛毛的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学科安排有一个单元的“养蚕”,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从本市蚕种场取回了一些蚁蚕,逐个分到四年级各班,这事被三年级班主任盛小英知道了。不多一会儿,只见她一脸的兴奋,跑到我办公室,跟我商量说,“能不能让我班(三年级)也加入养蚕的行列,我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行”。凭着她的真诚,我破例给她班也分了一些蚁蚕。第2天,盛老师对我说:  相似文献   

4.
一、缘起某县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上有一道选择题“地球上每小时都有人出生”,备选答案为:①一定;②不可能;③可能。标准答案为“一定”。这引起了教师甚至家长的争论---是“一定”,还是“可能”?我估计命题者可能是模仿了教科书编制该题。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相似文献   

5.
下面这道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一的第8题“:怎样租车合算?” 本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生活实际问题,它前承二年级上册的设计租车方案问题,后启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旅游中的数学”,既练习刚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又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好素材。然而,这类题也是学生解答理解很困难的一类问题:题目信息多,需要学生会收集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 缘由:学生为何拒绝“笨办法” 这学期三年级的期末试卷上有这样两道题:  相似文献   

7.
记得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做家庭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两三道题,本应二十几分钟就可以做完,可她却要耗上近两个小时。你看她,从书包里取出书本就得花上几分钟的时间,翻书、打开作业本也是心不在焉。一会儿对着面前的存钱罐发呆,一会儿又得吃点儿零食,一不留神,铅笔盒又掉地上了,再慢腾腾地拣拾……做起作业也是东张西望,常常做一些与作业无关的事:抠抠手指甲,拿她喜欢的东西玩上一会儿,或是突然发问:“爸,这星期天你休息吗?”“妈,咱们什么时候买鞋去?”有时还要到另一个房间转一圈,要么就停下来整理一下书桌。做一道题,要…  相似文献   

8.
四年级数学试卷上有这样一道判断题:“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等。”一部分老师认为,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平行线的概念是由三个条件确定的:(1)在“同一个平面内”;(2)两条直线”;(3)不相““交”。其中“在同一个平面内”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个  相似文献   

9.
缘起 在学习新世纪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之前.我让学生完成几道练习题。由于我的疏忽,其中一道题是300—77.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万以内数的运算。更何况这道题是连续退位减法.我要求学生把这道题画掉,可以不做。  相似文献   

10.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道数学名题:“鸡和免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有5个,腿有14条。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可是,这道题已经被我“换汤不换药”练习了三遍,仍有孩子不明所以:“为什么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鸡,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兔呢﹖”我真有些“黔驴技穷”了。前不久,我有幸听到了特级教师徐斌面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数学课,内容正是“鸡兔同笼”问题。■亮点一:画最简单的数学画在让学生充分估计了笼子里鸡、兔可能有的只数后,徐老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鸡和兔,然后说:“同学们一定画过鸡和兔吧,现在我们来画数学画,不过数学画…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语课堂学教育的缺失 我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和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同时读一篇他们都还没有学过的章——人教社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的一篇课.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台阶》。之所以选这篇章。是由于这篇现代新字生词极少。甚至可以说写得十分浅白,可以“照顾”到那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全除了“尴尬”一词外。几乎没有十分出彩的字句。不到20分钟。他们都读完了。我问:读懂了没有?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读懂了。,我逐一地问他们:这篇章说些什么?小学四年级学生回答:讲一个父亲把一座三级台阶的房子改为了九级台阶的房子。初中生显然嫌小学生的回答太简陋.补充道:主要是他家乡有一种观念,房子的台阶越多,房主人的地位就显得越高。初中生为他比小学生读出的东西要多一些而显得尤为得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黄亦琴 《小学生》2011,(1):47-48
苏教版数学教材分别在二、三、四、六年级安排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二年级上册教学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可能性的大小,教学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年级上册教学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让学生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相似文献   

13.
一、直击现状 一轮新课程实验下来。我们发现.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不是很理想。为了解低年级学生口算的实际状况.我们在二年级上学期对学生进行了检测。他们刚好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我们把教材中学生已练过的30道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题作为检测内容,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感觉一直以来都与“鸡兔同笼”颇有缘分。这是一道数学名题,却困扰了我整个小学生活,而今身为人师,苦恼依然——因为我正在对我的四年级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有5个,腿有14条。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这道题我换汤不换  相似文献   

15.
本学期接管新的一班学生,是三年级。当听到校长宣布此任务时,我心中还暗自窃喜,以为这学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三年级在小学是“中层阶段”,既不像一二年级那些小家伙那样一无所知,又不像毕业班那些大学生具有那般复杂的心理。他们已经懂得了学校的校规、懂得了学习的一些常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他们一切都步入了正常轨道了,所以,带他们应该是比较轻松、手到擒来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6.
赫甦 《教书育人》2006,(12):33-33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在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学生负责,可是,如果有人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一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诘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歇歇脚。  相似文献   

17.
很多同学解答一些物理说理题时,往往笼统地回答,甚至对同一章节的说理题的答案千篇一律.如对八年级课本有关惯性一节的几道题笼统地答:“由于惯性.”又如大气压一节中的几道题,笼统地说:“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尽管他们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有关物理概念、定律等知识是清楚的,但没有用这些知识详细分析题中的物理过程,道理没有说在“点”上.老师给判错,他们觉得“冤枉”,其实是“有理没说清”.  相似文献   

18.
考试前几天,我上六年级的儿子在发愁:“爸爸,这回考试的作文题不会又是写什么感动吧,恶心死了!”不幸的是,真的又是这道题。我正好教六年级,考完当天整整一个下午.我都在批学生作文.全年级一百八十篇作文一一过目,批得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9.
学会舍弃     
那天晚饭后,我照常备好课,打开当天的听课笔记开始写听后评。因为无暇顾及检查上三年级的儿子的作业,我便让他先拉了二十分钟二胡,又给了他一份练习题让他做,还不忘叮嘱他:“认真做题,最多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也许是由于不大情愿,也许是心里想着早早完成后可以去下棋看电视,儿子做题时静不下心来,一会儿问:“妈妈,这题怎么做?”一会儿又愁眉苦脸地发愣。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铅笔”一课有一个练习“圈一圈,数一数”。这道题有两幅图,左边是男孩图,右边是点子图,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符号表象,从数有规律的男孩图到数无序的点子图,体会“圈一圈”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这道练习题的作用,让学生在多种数的活动中体会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