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背景链接 这里节选的故事背景是秦末天下纷乱,群雄争霸。最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决战,长达四年,史称“楚汉相争”。韩信本来是项羽的部下,却得不到重用,后来经丞相萧何力荐,被刘邦封为大将。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相似文献   

2.
楚汉战争初期,楚强汉弱,项羽攻势甚急。刘邦为扭转不利形势,派遣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韩信在击灭或降服魏代赵燕诸国后,进击齐国。项羽命龙且率军救齐。在潍水之战中,韩信发挥郎中骑兵的优势,大破齐楚联军。潍水之战是韩信在北方战场上最后也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战,此役过后,刘邦全面掌握战争主动权,项羽则不可避免的走向败亡之路,因此潍水之战也成为整个楚汉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楚汉战争"。最初,项羽占据优势地位,后来刘邦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在楚汉战争的最后一场战  相似文献   

4.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公路职工整体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屡战屡败,而垓下之围一战夺天下。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战一战而死。究其原因,刘邦有韩信、萧何、张良等战将,人才济济,国以才兴,政以才治,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党的十六大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  相似文献   

5.
楚汉战争的历史说明用人之道的重要性:首先,楚汉战争胜败的原因就在于用人之道的不同;第二,韩信离项羽而投刘邦是不同用人观的集中表现;第三,忍人之短,用人之长是刘邦用人之道的特点;第四,失去范增是项羽用人之道不正确的关键;第五,刘邦驾驭人才水平较项羽高的原因;第六,以史为鉴重视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6.
项羽与刘邦在历史的烽火台上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项羽、刘邦不同性格特点造成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习》2007,(12):36-36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  相似文献   

9.
陈下之战才是楚汉相争最后决战的观点值得商榷。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史实可知,陈下之战中楚汉双方主力并未参加作战,因此它不可能是双方的决战。陈下之战是刘邦所率汉军由防守转入进攻的一个转折点,而垓下之战的决战性质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10.
敖仓与楚汉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噫嘻广武古战场,据敖仓而倚荣阳,负山阻塞扼险要,楚汉相持壁垒当。这是明人汤珍《广武行》中的诗句。(《荥泽县志》)诗人吟咏的是当年楚汉于荣阳、成皋古战场鏖战的壮烈情景。前209—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了著名的楚汉战争。秦朝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还封了十七个王。不久,刘邦“还定三秦”,并挥师东进,双方在彭城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交战。刘邦战败后,退守荣阳、成皋一线与项羽相持激战二年之久,史称成皋之战。  相似文献   

11.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智勇双全,在当时他并不是直接去投奔刘邦,而是先投奔项羽,因项羽看不起他,才转而去投奔刘邦的。项羽在叱走韩信以后,在一旁的范增对项羽说:“大王,此人非等闲之辈,此时不为我所用,如若为刘邦所用,后患无穷!”项羽半信半疑,马上去追韩信,要杀死他,韩信远远看见项羽飞驰而来,便知来者不善,而项羽骑着马,自己又是步行,怎么办!最后,韩信略使小计……项羽跑到一块沙地边,发现了韩信的脚印,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子从相反方向逃走了!”于是,掉转马头,飞驰而去!请问,韩信略施何计。韩信是怎样逃命的  相似文献   

12.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又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貌似强大的项羽集团最终惨败给刘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慨。综合分析,项羽的失败、刘邦的胜利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但双方性格方面的不同特点,是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因为韩信所言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他,并将他推荐给刘邦,但韩信并未得到刘邦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决定中途离去,萧何发现后将其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  相似文献   

14.
学会制怒     
发怒是魔鬼,忍耐是天使。成功与失败,有时就在是否能克制自己的一念之差。话说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攻占了原  相似文献   

15.
秦朝的暴虐统治导致社会各阶层纷纷不满,陈涉起兵,天下响应。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同样未能满足六国旧贵族、士族阶层与底层群众的利益诉求,而刘邦“饶人爵邑”,废秦苛法,“与天下同利”,得到了士族阶层与底层群众的支持,这是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秦代的泗水郡是楚国旧贵族及普通民众与秦朝统治者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秦末,陈胜首先在此举起反秦的义旗,当地人刘邦等起兵相应,楚贵族项梁在江东起兵后也转战于此。他拥立的楚怀王心也以彭城为都,泗水郡成为原六国贵族民众反秦斗争的中心。及刘邦、项羽先后引军入关灭秦,刘邦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泗水郡又成为其主要战场,著名的灵壁之战与垓下之战都在这里进行。垓下之战决定了项羽的败亡和刘邦的胜利,导致西汉王朝的建立。由此可见,秦汉之际,泗水郡的军事政治形势与秦朝灭亡、汉朝兴起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他政治眼光敏锐 ,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性格、气质和能力上超出不可一世的项羽 ,所以在楚汉战争中 ,团结任用各阶级、各阶层人士 ,集群体之智慧 ,变劣势为强势 ,战胜了项羽 ,争得了天下 ,从而给后人留下了思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鸿门宴”可以说是刘邦、项羽争霸天下的转折点。正因为刘、项在“鸿门宴”上的种种不同表现,导致刘邦一步步由劣势转为优势,项羽则一步步由优势转为劣势,以至于公元前206—202年的楚汉战争中西楚霸王项羽挥泪别姬, 自刎乌江,酿成千古悲剧。人们对项羽的悲剧命运有一种深深的遗憾,但作为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的悲剧,人们却谈之较少,本文仅谈谈对范增悲剧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9.
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后勤供应,其实在我国古代战争当中已经出现了物流的雏形。在楚汉战争的相持阶段,刘邦有坚实大后方,还可以从敖仓就近取粮,保障了自己的后勤供应的同时,又派彭越切断项羽的后勤补给线,使项羽疲于奔命。韩信灭齐之后,项羽的大后方面临着灭顶之灾,在后勤供应遭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之下,项羽不得不退兵。所以从宏观上来说,楚汉战争其实就是刘项两家供应链之间的较量。  相似文献   

20.
秦亡以后,刘邦与项羽争夺农民起义果实和最高封建统治权,酿成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他“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从来未直接打败过项羽。自鸿门宴潜逃,到彭城溃败,荥阳夜奔,成皋北窜,广武受伤,固陵惨败,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