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列宾(1844-1980),俄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还在学生时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揭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  相似文献   

2.
作品名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列宾创作时间:1873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还在学生时代,涅瓦河上纤夫的辛苦劳动就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创作一幅表现纤夫生活的作品,以揭示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也表达他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  相似文献   

3.
伍振 《初中生》2008,(12):F0002-F000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还在学生时代,涅瓦河上纤夫的辛苦劳动就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创作一幅表现纤夫生活的作品,以提示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也表达他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对比情境,设疑激趣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学习 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情趣环境,以情优教是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在欣赏课上经常运用比较方法,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形象直观的表现和交流语言》一课中,笔者构思了两种导入方法。第一种导入方法:运用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来导入。在著名的俄罗斯歌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伴奏下,将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慢慢地从左到右展示在大屏幕上,相同主题的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给人一种动感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5.
在民间的快乐总是不期而至。谁料到在和林格尔草原上收集到的数千幅剪纸里.会撞上一位剪花娘子极其神奇、叫我眼睛一亮的作品。她的剪纸粗犷、简朴,具有草原气息,特别是那种强烈的生命感及其快乐的天性一下子’便把我征服。她的剪纸很少故事性的内容,只在一些风俗剪纸中赋予某种寄寓:其余全是牛马羊鸡狗兔鸟鱼花树蔬果以及农家生产生活等身边最寻常的事物。  相似文献   

6.
吴芹 《福建教育》2014,(6):48-49
【活动思路】浦城是“中国剪纸之乡”,有着悠久的剪纸历史,浦城大街小巷的建筑物上都有美丽的剪纸图案装饰。浦城的剪花婆、剪花嫂们用她们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深受熏陶。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散文作家中,明代归有光的作品十分引人注目,因为他敢于把生活琐事、常人之情引进到“载道”的古文中来。这类散文最见真情,故必尚本色。归有光自己曾对那种雕琢的文风表示不满:“近来颇好剪纸染彩之花,遂不知复有树上天生花也”(《与沈敬甫》)。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写对已亡亲人的琐碎回忆,却于平淡中极见真情。  相似文献   

8.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小语第十二册)里有这样两句话:“一群穿着破料的纤夫”和“在这一群人中有个穿着红上衣的少年”。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穿着”,读音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14):193-194
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剪纸艺术清晰地反映出各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常态以及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而徐州地区的剪纸又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表现技法多样。但由于时代的迅速发展,电子化的生活方式代替原有的生活方式,对于剪纸艺术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本文将着重对徐州剪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对徐州剪纸的保护提出相应建议,并研究徐州剪纸艺术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剪纸区别于其他民族剪纸的特点在于:彝人平日生活中很少剪纸,不会将其用于生活娱乐,也不会将其作为装饰艺术呈现,它们大多与仪式有关联,是彝人在万物有灵、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宗教生活背景之下,以祭品的形式供献给鬼神的一种作品,成为仪式中无可替代的象征符号。凉山彝族剪纸,以它独特的功用、内涵,诠释潜藏于图案背后的彝人之民俗信仰和宗教观念,透视出这个民族的情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加关注自身精神层面需求。现代设计中,将传统剪纸元素融入其中,能够深化作品文化内涵,增加产品附加值,兼顾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设计双重需求,将剪纸寓意体现到现代设计作品当中,满足人们多元审美需求,文章对剪纸起源进行回忆,对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进行分析,最后对传统剪纸艺术传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兰星俊 《考试周刊》2013,(53):24-25
民间剪纸是中国十分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剪纸是劳动人民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的载体,同时也是平面广告设计研究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文化背景及其发展的研究,分析传统剪纸艺术的色彩及其造型,探究如何将传统剪纸艺术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结合实际例子分析已经独树一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广告设计。  相似文献   

13.
老奶奶一个人生活,不过,她并不寂寞。每天她都会坐在门前,晒着太阳剪纸。剪好的作品,老奶奶都夹在书本里。那些作品都很棒。  相似文献   

14.
峡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长江三峡一代,是拉船的纤夫们最原始的生活体现,也是他们极限的呐喊,富有强烈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美感。本文从峡江号子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及演唱形式出发,对峡江号子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的身边一直保存着从德国访问归来时纽伦堡市丢勒中学斯蒂凡·谢尔(SchererStephan)老师送给我的一批他辅导学生创作的剪纸贴画作品。每当静心欣赏这批作品的时候.总会被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构思、精细制作、深度表现.以及新颖创意所打动,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教学智慧和学生认真而精细表达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相似文献   

16.
正【活动思路】浦城是"中国剪纸之乡",有着悠久的剪纸历史,浦城大街小巷的建筑物上都有美丽的剪纸图案装饰。浦城的剪花婆、剪花嫂们用她们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深受熏陶。"图形与装饰对象相似"(就是看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就可以剪出它的样子)是浦城剪纸特色中的一大亮点,需要很强的想象力,许多成人都认为这非常困难。我尝试地设计了本次活动,但教学实  相似文献   

17.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列宾1873年完成的一幅作品,课文是为这幅画所加的解说词。就图来说,画家通过对十一个纤夫外在形体动作的描绘传达出人物内在的心理情绪,揭示了人物的悲惨命运,真实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就文来说,作者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深入刻画了每个纤夫的特点,再现了十一个神态各异的纤夫形象,揭示了纤夫们悲哀、痛苦、不满和反抗的情绪,准确表述了画家的意图和感情。对于这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课文画面上每一个纤夫的外表形象和内心世界描写得栩栩如生,可谓图文并茂。我教学这一课时,把重点放在对一词多义的分析上。 1.“没精打采”一词出现两次。“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这是指漫不经心,随随便便,满不在意而言。故“他们大多身子向前倾,可见都在使劲”,而他却“直着身子”。这属于心理上厌倦情绪的表现。“少  相似文献   

19.
电影《漂洋过海来爱你》,原名《神农溪之恋》,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神龙溪畔一个真实的事件。该片讲述了一位堪称天才的日本东京少女画家纯子到长江三峡神农溪游玩时,对当地的纤夫谭大志一见倾心,并漂洋过海追随爱情的故事。在这部凄美的爱情影片中蕴含着诸多土家族文化,比如神龙溪上的纤夫文化,土家民歌民乐峡江纤夫号子和哭嫁歌,土家饮食咂酒、合渣和五香豆干,丧葬仪式歌舞撒叶儿嗬等,下面笔者将逐一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学目标(一)通过鉴赏和模仿,能够运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人物的造型。(二)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制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三)通过鉴赏,感受并发现剪纸的魅力。二、教学重难点(一)能够表现出对称的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形象,运用“对称”的形式组合出作品。(二)能够根据自己的创意,运用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作品和组合图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