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憾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  相似文献   

2.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本栏责任编辑万木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993...  相似文献   

3.
“一腔激情颂人民,千秋妙笔著华章。”以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人民呼唤焦裕禄》、《风帆起珠江》等一系列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而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为党的新闻事业勤奋工作,笔耕不辍,奉献了全部身心,做出了  相似文献   

4.
一位记者朋友曾向我表示:做记者,就要立志写出在全国“叫得响”的新闻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带响”的报道呢?笔者就此专门求教于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同志。冯健在4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写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1966年前,他同穆青、周原同志采写的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0年,他们再访兰考,写下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80年代初,他同曾建徽同志采写的“中南海纪事”系列报道——《中南海的春天》等,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担任《瞭望》周刊社顾问等职,并受聘为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5.
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撼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不少新闻界同行打听:穆青现今干啥?我这个新闻界的“小字辈”,曾数次访问过穆青。1994年末秋,我去京城出差,又一次专程拜访了他。在穆老的办公室,他正在翻阅新近出版的《瞭望》周刊,见我走了进来,热情地打了招呼。我仔细端详着  相似文献   

6.
搭着时代的脉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用自己的笔,写出对社会有强烈启迪作用的新闻作品,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根本职责。24年前,采写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三位老记者穆青、冯健、周原,最近又重访兰考,怀着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怀着对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的无限思念,写出了又一篇新闻力作——《人民呼唤焦裕禄》。七月八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六千多字感人肺腑的长篇通讯后,首都各报和地方报纸纷纷在显著版面予以全文登载,有的报纸还为此配发了评论。中央有的领导同志几次称赞这篇通讯“写得很好”;许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反复阅读这篇通讯,对照自己找差距。据了解,  相似文献   

7.
当焦裕禄的名字又一次为亿万人民所深情地呼唤时,面对影幕上的焦裕禄,人们“泪飞顿作倾盆雨”。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所引起的新闻轰动效应,仿佛就在昨天.自然.人们也记得,“文革”期间,焦裕禄成了“刘少奇的孝子贤孙”,因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在焦裕禄临终时的病床枕头下,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雷锋叔叔不见了”。公共汽车上抱小孩妇女的这声感叹,在1976年的“反右倾翻案风”中,竟成为“邓小平攻击大好形势”,“反攻倒算”的一大“罪状”。80年代中,有新闻披露:雷锋有存款,有“英格”表,有毛料衣服。于是,“毫不利己,专门利  相似文献   

8.
真在坦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兴起学雷锋新潮的同时,人们深情地呼唤着另一个名字——焦裕禄。于是,3位年过六旬当年采写焦裕禄事迹的老记者穆青、冯健和周原,重访河南兰考,发表了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通讯的发表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许多读者来信表示,他们是"流着眼泪读完了作品的",  相似文献   

9.
1966年2月7日,早春的寒气料峭凝重。一个悲壮精彩的人生故事在神州大地传颂着:《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出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下简称《焦裕禄》)。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激越悲壮、充满感染力的播音,焦裕禄的事迹在千山万水间回响,在亿万人心中激荡。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矗立在天地之间,浩然之气回荡在莽莽乾坤。人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从人民日报社最先看到《焦裕禄》电稿清样的值班编辑,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这篇文稿的播音员;从工厂、…  相似文献   

10.
刘通 《青年记者》2017,(2):125-126
在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中,有不少新闻名篇佳作都与穆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个党员群众的光辉形象,通过穆青的新闻作品,深入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焦裕禄,被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所感动.这篇饱含深情的作品,也深深折射出穆青和焦裕禄之间对于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情的共鸣.焦裕禄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穆青把“勿忘人民”作为一生的信条,有人因此称他为“新闻界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11.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1966.2.7)上发表之后,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这篇报道的作者穆青、冯健、周原的名字和焦裕禄一样,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6月中旬,三位作者之一的冯健同志来古城西安开会。借此机会,我特意拜访了他,向他请教有关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冯健同志曾任新华社副社长,现为《燎望》周刊社顾问、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他说,我就《人民呼唤焦裕禄》这篇报道的采访过程来谈谈开掘主题的问题。在新闻采访中,开掘主题的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只有认识了它,才能报道它;认识正确,报道  相似文献   

12.
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杰作,震撼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不少新闻界同行打听:穆青现今干啥? 1994年末秋,我去京城出差,专程拜访了穆青。 在穆老的办公室,他正在翻阅新近出版的《了望》新闻周刊,见我走了进来,热情地打了招呼。我仔细端详着这位风雨沧桑的老前辈:两鬓染霜,面色红润,目光炯炯,岁月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依旧是一副和蔼可亲的神态。  相似文献   

13.
正1990年,习近平同志离开宁德,调福州工作。7月里的一天,他在看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填写了《念奴娇》一词,登在《福州晚报》上。他说他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是什么使他"有感而发"呢?显然是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是老百性"谁不爱好官"(习近平词《念奴娇》,以下简为"念词")的民意民求,也是他本人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的深切感受,才使他非要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同志,曾因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两篇著名的长篇通讯里成功地塑造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和原山西省的全国著名植棉模范吴吉昌朴实感人的形象而影响乃至感动了亿万读者与听众。如今,当又读到穆老和陈大斌同志共同采写的长篇通讯《老书记与北干渠的故事》(新华社1999年6月28日电)时,我也只能用“朴实”和“感人”这两个词来表述它。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所说,今年已 78岁高龄的郑永和虽然是又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是新时期老干部的楷模,但穆老与“老书记”郑永…  相似文献   

15.
1995年5月4日,新华社团委与《中国记者》联合举办了“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两代记者座谈会”。三十年前采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冯健、周原(穆青同志因出差在外,未出席会议,后来我们作了补充采访),与参加采写《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新华社青年记者何平、朱幼棣、陈雁,齐聚一堂,回顾各自的采写经历,总结、概括了这两个光辉典型的共同的时代特征,新华社副社长、总编辑南振中也特地赶来和大家一起畅谈在学习先进人物的过程中报道先进人物、并在报道中继续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14日,由新华社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上影集团、浙江永乐影视共同承办的电视剧《焦裕禄》研讨会在京召开。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焦裕禄精神研究会会长鲁献启等专家及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张浩,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以及中宣部、上海市委宣传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宣传部  相似文献   

17.
焦裕禄——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光辉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扎下根来。已经近30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焦裕禄精神像一面镜子,时时激励人们艰苦奋斗,不断向上,鼓舞人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的为人民,为事业工作拼搏,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夺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近30年来,宣传、学习焦裕禄精神,在全国共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1964年11月20日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社通稿19日)公开报道焦裕禄事迹后;第二次,从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始;第三次高潮是指平息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在这三次宣传、学习高潮中,我亲自参加,直接经历的就有两次。通过报道实践从中得到不少体会,我觉得有必要把它写出来。1964年5月份,河南省在豫东民权召开沙区造林会议,我当时在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参加了会议采访,当时,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在郑州刚刚处理完焦裕  相似文献   

18.
焦裕禄,共产党人的光辉楷模。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深情地缅怀着他的事迹,一次又一次地呼唤着他的名字。从我馆保存的焦裕禄档案中可以看出,焦裕禄精神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管好用好焦裕禄档案,弘扬光大焦裕禄精神,是我馆档案工作人员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19.
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具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特质,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与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干部楷模”背后,是他“人民之子”的本色及在他身上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其亦官亦民的自我身份认知、为官为民的职业信仰、做官与做人的政德、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等,都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融合。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打破焦裕禄精神传播的“过时论”“包袱论”等偏见,不仅需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人民性去挖掘、发展焦裕禄精神,同时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去实现“冷话题”的“热传播”,在叙事策略上进行视角、内容、方法等转换,重视传播手段的全媒体运用,用多元策略提升焦裕禄精神传播的实际效果,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7,(1)
《穆青的幸福》一文,是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为新华社总社长穆青所著《十个共产党员》一书写的序言。它是两位战士直面人生、坦诚而真挚交流的一次实录。我是含着泪花读完它的。《十个共产党员》凝结了穆青滴滴心血,作者与焦裕禄等人的心是相通的,他是蘸着“心血”而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