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渚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见“惆怅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  相似文献   

2.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反而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和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为什么这样认为?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渡桑干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价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鉴赏》2006,(5):35-37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将军形象?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  相似文献   

4.
一、古诗鉴赏问答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千? (1)这首诗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1)这首诗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请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6.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惊”字写出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试简要分析(4分) (2)请对诗中“白雪”这一形象进行分析。(6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相似文献   

7.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兴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孤寂无奈的情绪,你认为如何?请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门怨李白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古人评此诗:“通首不言怨,怨在言外”,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请结合全诗简述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8.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诗后问题。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注]雉(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1)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诗。作者王维是(时代)诗人,字,有文集《》。(2)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两道…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1.本诗属于什么抒情方式?写出了春天的什么韵味?2.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3-4题。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逾:通“愈”,更加。3.此诗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4.为表达主旨,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5-6题。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别院:正院旁…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鉴赏     
〔能力训练〕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穴1雪这首诗是初唐较早的一首五绝,它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穴2雪全诗从哪些地方突出了一个“悲”字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的一段江水。穴1雪诗的起句“移舟”和“泊”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芽以“移舟泊烟渚”开头,它的作用是什么芽答:___…  相似文献   

11.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1)简析“林暗草惊风”一句,说说它在诗中起的作用。答:(2)前人评论此诗说:“此借用李广事,见边帅之风范。”诗中突出了“边帅”的哪些“风范”呢?试结合具体诗句简析之。答: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要吟的对象是“菊”,诗人为什么提到“蓬蒿”“瓦松”和“露”?答:(2)这首诗托物言志,借“菊”的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3.阅读下面的散曲,…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几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一)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这是一首诗,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有人说此诗之眼在"有情"二字,从哪两句可以直接感受到?  相似文献   

13.
1.阅读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1)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答:(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答:2.阅读曾巩的《西楼》,然后回答问题。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 1- 3题。野 望王 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1.解释下列词语 :欲何依 :秋色 :犊 :2 .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 4- 7题。湖口望庐山瀑布张九龄万丈红泉落 ,迢迢半紫气。奔浪下杂树 ,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 ,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氲。4 .注音 :霓 (   )氤氲 (   )5 .诗中“红泉”指什么 ?为何是红色 ?6 .本诗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试在下列修辞手法后填上相应的诗句并…  相似文献   

15.
今年高考的文学鉴赏题独辟蹊径,设计新颖,颇具特色。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全诗却没有一个征人出场,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在篇外。试作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云自无心水自闲”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答:(2)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17题和北京试卷的第16题考查了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两卷的共同特点是增强了主观题的分量和作答的开放性,指示我们今后应该加强做文学鉴赏主观试题的能力。 怎样加强这种能力呢?首先让我们了解2002年全国试题和北京试题的考查点所在。 全国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这道考查题抓住“折柳”一处,实际…  相似文献   

18.
读20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新晴宋·刘赦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这首宋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找出诗中富有季节特征的所有景物。2.诗中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面对诗中此景,想像一下诗人可能怀有的心情是怎样的?结合诗中的词语试做分析。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赠李儋唐·韦应物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误触龙凤啸,静闻寒夜泉。心神自安宅①,烦虑顿可捐。阿因知久要②,丝白漆亦坚。[注]①安宅:指听琴后心神宁静无虑。②久要:平时的期待约定。…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1、诗中秋天的景色肃杀凄凉,可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字除了写景外,还有什么作用?用的是什么抒情手法?2、诗中引用庄子文中的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用的又是怎样的语气?读后你有何感觉?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3-4题。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3、诗人对景象荒芜的金谷园遗址的描写,描绘出一种什么境界?抒发了…  相似文献   

20.
相较而言,2005年高考全国卷诗歌的题目能有效地考查并评价学生的鉴赏能力。三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题依次如下:全国卷I: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全国卷II: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