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67):27-28
<正>爱情是文学世界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爱情这个主旋律一直不停地演奏着。《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以爱情为主线的作品,其女主人公的爱情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简·爱和斯嘉丽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使她们的魅力经久不衰,她们的性格和爱情观的巨大差异使她们的爱情结局大相径庭。比较她们的爱情观对后人有积极的启迪作用。一、爱情观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2.
罗切斯特的人生在遇见简·爱之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是简·爱的出现唤醒了他追求真实幸福婚姻的梦想,他挣扎着重新认识自我,并接受了简·爱的爱情观的洗礼和考验,最终勇敢地冲破了世俗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保护女大学生健康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策 《大学时代》2006,(10):11-12
文章分析了女大学生爱情观病变的原因、危害,提出保护女大学生健康爱情观的途径是大学应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社会应崇尚“人品”,家长要有家庭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如何对待爱情的角度,通过分析《简·爱》一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又符合道德法律的纯洁的爱情观,罗切斯特感性至上、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蔑视法律道德的爱情观以及圣约翰"一切为主"把妻子作为工具的理性至上的爱情观,批判了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和只要婚姻不要爱情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都不符合人情,都是不道德的,颂扬了能经受得住时间、空间、财产和地位的考验并且为法律道德所接受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如何对待爱情的角度,通过分析<简·爱>一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又符合道德法律的纯洁的爱情观,罗切斯特感性至上、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蔑视法律道德的爱情观以及圣约翰"一切为主"把妻子作为工具的理性至上的爱情观,批判了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和只要婚姻不要爱情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都不符合人情,都是不道德的,颂扬了能经受得住时间、空间、财产和地位的考验并且为法律道德所接受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的伦理道德日益淡化,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理念,承受能力日趋下降,特别是由于价值观的不正确,有的女大学生为金钱堕落为情人、二奶。甚至还有的女大学生卖淫,而且为情自毁的也不是个别现象。社会在发展,观念在变化,大学生的爱情观也需要在变化中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蕾  周钰婕 《海外英语》2016,(4):158-159
《简·爱》是19世纪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一部英国小说,其塑造了一位追求自由与平等,维护尊严与荣誉的女性形象——简·爱。她的爱情观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英国国民,并且对于当今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将通过分析简爱的成长环境、自身性格以及简爱和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来分析简·爱的爱情观,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赵红丽 《文教资料》2011,(20):219-220,193
随着社会的发展,恋爱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把握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及原因,采取对策加以正确引导,对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文思 《考试周刊》2013,(43):30-31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由一个长相平庸频频遭受虐待的小女孩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坚强、自尊、独立、自信的新时代女性并勇于追求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真爱的故事。简·爱面对不公,面对羞辱,敢于反抗;面对真爱,不顾阶级差异勇敢追求。本文从简·爱的反抗意识和爱情观分析简.爱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0.
文章由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引入,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爱情特点进行了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受新媒体时代的开放、自由等特征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的培育势在必行。文章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情观培育的对策以及具体内容进行了研究,以期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情观变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在作品中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借简·爱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平等、互敬互助、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并通过创作发挥向世人展示了她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  相似文献   

12.
爱情观教育不仅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更与大学生的内心情感与行为选择密切相关。根据大学生爱情观调查现状,爱情观课堂教育要侧重系统引导,适时强化爱情道德,避免知行不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在恋爱的行为、动机以及爱情观等方面存在着不少误区,因而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发生并引发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进行必要的研究和解读对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为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98-101
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加强爱情观教育,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和谐稳定,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爱情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了加强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重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爱情观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雁北师院大学生对爱情观及贞操观的认识态度。方法:通过故事情景投射法对626名不同性别、年级、系别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爱情观有很大差异;所学的专业类型及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对他们的爱情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校大学生谈情说爱在当前似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这些处于恋爱中的学生对于爱情的真正含义是否理解,对于爱情甜蜜背后的担当是否有所准备,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认为开展爱情观教育是塑造大学生成熟人格的需要,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培养正确爱情观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是树立正确爱情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爱情观及其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观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爱情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是对爱情的含义、本质、规律及价值等问题所形成的根本看法、信念和态度。大学生爱情观的形成,不仅受其人生观世界观及社会生活的制约,而且深受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爱情观的状况及发展水平,将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对爱情生活的选择与追求,并构成决定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爱情观及恋爱问题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校园文化和社会文明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历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直是高校的热  相似文献   

18.
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大学校园、时尚性格爱彰显自我的90后大学生,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爱情,树立一种正确的爱情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难题。单一的传输性教学由于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教学手段的陈旧,很难被学生接受。如何引导他们自主感悟爱情的真正含义,学会承担恋爱中的责任,成了思政工作者的关注重点。价值澄清法在高校爱情观教育中的引入,使得大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关注,自主性得到体现,实践性得到认可,受到他们的欢迎,也让我们的思政教育取得真正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简·爱,小说的女主人公,她对罗切斯特的爱,生动地展现了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的心灵,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独立爱情观。她骄横地蔑视权贵,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了自强自立的人格。她大胆地爱自己所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最后当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又回到了爱人身边,即使这时的他没有了风华正茂的意气,但是她依然爱他,这对她而言已足够。这并非是所有女性都能做到的,因为这必须具备独立的爱情观。作品反映出女性独立意识在强大的社会价值观念作用下的无助和这种女性意识里的爱情,显露出了作者的理想,即女性在经济、社会地位和家庭中的独立平等及对独立爱情观的倡导。  相似文献   

20.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仅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更与大学生的内心情感与行为选择密切相关,故大学生爱情观的课堂引导要以生理视阈为起点、通过心理视阈、伦理视阈、情理视阈等方面形成系统的教育内容才能取得授课实效,避免知行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