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据统计,《红楼梦》一书共写了32个梦,曹雪芹在前80回里写了20个,高鹗在后40回写了12个。最长的是第5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写了整整一回书,用了8300多字。最短的是第13回里写贾宝玉梦中听见秦可卿死了和第89回里写林黛玉梦中听见有人唤薛宝钗“宝二奶奶”,这两处都只有一两句话,仅仅用了十二三个字。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写梦之多之好之活,恐怕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很突出的。全书总共写了大大小小的梦三十二个,前八十回中共写了二十个梦。全书中最长的数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其次是第八十二回林黛玉的一场噩梦和第一百一十六回贾宝玉再游真如福地。然而,《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有的紧密地为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作者通过梦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有的则是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特别是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红楼梦》写梦的手法也是变幻莫测,从不雷同。有时写梦又通篇不用一个“梦”字,倘不仔细看,不觉是写梦;多数…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全书120回,呈“20—80—20”的叙事框架。前20回写东汉之乱,后20回写三国归晋,中间80回写三国纷争。每10回一转折是小说叙事的基本方法,即每10回集中描写一人,其余则虚写。  相似文献   

4.
据学者统计,《红楼梦》一书中有大大小小直接间接的梦的描写三十余处,更有人不厌其烦的将其中的梦分为奇梦怪梦、长梦美梦、似梦非梦、痴梦惊梦等十多类,但不论所写梦有多少,分类方法如何,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之梦绝对是梦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文本世界中的贾宝玉不仅具有"补天"所需的见识和素养,而且他自身曾经也满怀"补天"的憧憬和渴望。但是,他的坚守"儒家正道"的文化立场,使他最终被现实的生存秩序阻绝于"补天者"的行列之外,而无可奈何地成了一块被掷弃不用的"顽石"。同时,对于贾宝玉来说,以"女儿"之美作为精神寄托的生命尝试,只能暂时地延缓他以佛家的方式实现"死亡"的最终结局。随着大观园中属于女儿们的死亡幕布的开启,贾宝玉也将不得不从以女儿之美为受享对象的"温柔梦"中醒来。从"无缘去补天"到"温柔梦难续",贾宝玉终于完成了"死亡"前的徘徊和挣扎。  相似文献   

6.
脂砚斋"《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的批语,揭示出甄宝玉早已觉悟,他如同《邯郸梦》中的众仙引度卢生出家一样,特来牵引、点醒贾宝玉出家。甄、贾宝玉"情性如一"都走上了一条不与社会妥协的道路。据此可知,甄宝玉的形象不会表现出与贾宝玉形象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对甄宝玉形象的塑造可视为曹雪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典型化"艺术手法的有益尝试,虚笔点出的甄宝玉形象起着由此及彼的引人进行普遍联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者立意写闺阁不暇”,何以“全书一人”的主角反而为贾宝玉?此书的基调是女尊男卑,为什么唯有贾宝玉却以男性形象而被高度肯定?此书又名《石头记》,乃作者自譬石头所记之书也,石头在书中,又是贾宝玉的前身,要把握贾宝玉形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这一悲剧是《红楼梦》全书悲剧的中心事件,贾宝玉成了全书的最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现在,浅析一下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及其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第7回写焦大之骂,在叙事上是独具匠心的:它既呈现了贾府衰败的长镜头,又为书中关于宁府的暗写提供了解决的钥匙。而宁国府的荒淫衰败又称为荣国府之先兆与陪衬。  相似文献   

10.
正《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及媳妇姑娘们倾巢出动,以礼相见。正在这时,只听见后院飘然而至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是谁?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话过后,小说才写一个"丽人"出场: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原来是"凤辣子"——王熙凤。文学作品描写人物使用这种先"声"后人的表现方法,叫作"先声夺人"。先声夺人是我国传统的描写人物出场的写作艺术,古代章回体小说不乏出色的名笔。人物出场的先声夺  相似文献   

11.
周汝昌先生在《和贾宝玉对话》中对高鹗和后四十回贬斥过甚,知其成见久深,早成积重难返驳之无效之势。又于别处假借作者同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萦思遐想梦中交谈的创新体模式提出相当多不合事体情理的异端邪说,为维护学术研究的严谨和纯真,对其过于逾矩失范的乖谬内容予以辩难匡正。  相似文献   

12.
<正>应贾宝玉的邀请,杜小默、石大虎和铅笔小超人来到贾府。此时正午烈日当空,满耳只听见此起彼伏的蝉鸣。杜小默听见不远处传来了轻轻的啜泣声,只见一个丫鬟在草丛里面蜷缩着,肩膀一颤一颤地哭泣。怕被人听见,丫鬟还捂住了嘴。杜小默赶快折返回去,把宝玉、石大虎、铅笔小超人叫过来。宝玉一看这个小小的身影,惊讶地说:“这不是平儿嘛!你怎么在这里哭了?”  相似文献   

13.
买梦     
今天的作文是写“梦”。为了让同学们写好梦,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做了两个游戏,一个是“存梦”,另一个是“买梦”。 “存梦”,就是把自己做的梦写在一张卡片上,然后将它放进一个写有“银行”两个字的纸箱里。可是近来我没有做梦,以前做过的梦又  相似文献   

14.
阿尼玛原型是荣格对男性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特质的一种概括,作为《红搂梦》灵魂人物的贾宝玉很突出地显现了这一特质。准确地把握贾宝玉身具的女性特质对于理解整部《红搂梦》的意含将是非常重要的。贾宝玉的女性特质从神奇性地被赋予,到在现实中地投射,再到最终地无可投射,深深相关地始终是一个”情”字,他想以”情性”化解世间的暴虐,但冷酷的现实终究抹杀了他的女性温情。他的悲剧,预示着曹雪芹“以情补天“的美好愿望的破灭。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频说近年来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小说文本中的各种细节及有关文献,提出贾宝玉这一人物最主要的原型为曹寅的嫡长孙曹天佑,作者是将其安排在曹颂这一辈分来写。同时对曹天佑与曹雪芹的关系也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文园地二习作要求: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我有一个可爱的爸爸,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爸爸的一个“梦”,他的一个“新鞋梦”。星期六晚上,我在剑桥英语上完课,走下楼时,只听见一阵阵的磨鞋声,当时我觉得很纳闷:都那么晚了,怎么还会有人修鞋子呢?好奇的我朝着磨鞋声走了过去,只见路灯旁边站着一个人,一只脚正用力地蹭着地面,好像存心跟鞋过不去,想把它磨破似的…  相似文献   

17.
梦里花开     
我们在过去与未来,在时光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梦。只为在梦里,听见花开的声音。——写在前面的话因为高考,这个六月,注定不平凡。走在考场外,放眼望去,是黑压压的人群:焦急等待的家长,维护秩序的警察,还有停在车场的车  相似文献   

18.
唐传奇中不乏写梦的作品,但在写梦题材的作品中,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它把人的一生浓缩到梦里,不但写梦、论梦,还寻梦,使得梦与现实交相辉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9.
<正>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了大观园里最后一次诗会。这次聚会以柳絮为对象分别选调填词。参加的共有六人,即史湘云、贾探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薛宝琴。这些人虽然歌咏的是同一事物,但反映的主题却各不相同。有的是曹雪芹替小说中的主人翁抒发理想(如大家一致重视的宝钗的《临江仙》),有的则是曹雪芹借小说中人物的笔来抒发自己的政治倾向。薛宝琴的《西江月》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独自在家     
"鑫鑫,快起床了,吃完包子,把寒假作业做完,我走了!""呀!不……不行……我不要一个人在家!"我从梦中惊醒,一骨碌爬了起来,乱蹦乱跳表示抗议!妈妈生气了,"谁叫你昨天不认真写作业的,今天好好写,12点我检查。"说完就推门走了。我大哭起来,可妈妈理也不理,好像没听见一样,我伤心极了。吃包子的时候,我想:妈妈现在不在家,我看一会儿电视吧。于是,我提着包子,打开电视,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