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中国,特殊教育的对象为智障儿童、聋哑儿童、盲童及其他身心缺陷的儿童。智障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智障儿童对各类音乐并不排斥,甚至比正常儿童更加喜欢音乐,因此通过音乐激发智障儿童的情感,促进他们智力与情感的发展,已经成了特殊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类科学,在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样化的音乐课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激发智障儿童参与文化生活的意义 激发智障儿童参与文化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促进智障儿童参与文化生活关系到智障教育的培养方向、方法,关系到智障儿童参与文化生活的兴趣和积极性.智障儿童参与文化生活包括音乐、唱歌、舞蹈、体育游戏、特奥会比赛项目、描画、画画、涂色、折纸、剪贴、泥塑等.  相似文献   

3.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如果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将来他们将没法在社会立足。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是智障儿童的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为特校教育提出新的课题。文章主要结合新课标,论述特校学习教育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和理念,引领智障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智障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同一年龄的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非常差,写作作为一种有效的人际沟通方式,理所当然成为智障生日后步入社会必备的生活技能之一。由于先天不足、基础知识薄弱,生活经验少等各种因素影响,智障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表现为用字、用词、写句能力极其低下,写作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基于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作文教学对策,以供一线特教语文教师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智障儿童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引导智障儿童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现实生活中,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低下,行为障碍明显,生存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提高智障儿童的生存意识,使其获得发展技能是智障儿童生命教育的重要课题。生态课堂是一种人文课堂,也  相似文献   

6.
杨晓燕 《考试周刊》2010,(24):60-61
我校是一所创办了20多年的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其间经历了由最初对轻度智障儿童实施特殊教育逐步过渡到为中度智障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玲 《教育艺术》2007,(8):35-35,57
智障儿童是有着身心缺陷和适应行为障碍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不适当的处事方式往往容易导致误会和矛盾的发生.正确地引导智障儿童更好地与同伴相处,促进智障儿童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8.
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早期运动干预的核心主要表现在教育和服务这两个层面,目的是为智障儿童及其家庭和学校提供康复治疗的综合性的指导,为智障儿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本文就早期运动干预对弥补智障儿童的缺陷给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迁,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进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农村留守儿童当中有一个极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智障儿童。在大力推广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改善农村留守智障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随着艺术休闲课的积极推广和实施,农村留守智障儿童的教育引导模式也要发生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石岩峥 《集宁师专学报》2007,29(1):15-17,86
池莉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位较有影响的作家.1987年,她以中篇小说《烦恼人生》开创了新写实小说创作潮流的先河.她的小说在写作立场上有着明显的平民本位价值取向,这构成了其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品性.  相似文献   

11.
徐永昌 《考试周刊》2015,(40):89-90
智障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智力低于正常人,因而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引起教育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此,国家专门设立了特殊教育机构,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特殊的教育教学,使得他们能够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日后的自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智障儿童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现阶段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就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加强对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能独立生活,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2.
王玉涵 《文教资料》2013,(32):56-58
儿童的被发现,使得儿童从“缩小的成人”变为一个独立主体,在儿童小说中,男孩作为一类特殊的主体是被作家建构出来的。从儿童小说中男孩形象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男孩身份内涵的转变,新时期,男孩的身份内涵从集体性向个体性转换,在不同性别作家笔下呈现出多元的建构。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儿童小说中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男孩的形象分析,探讨男女作家的性别差异对塑造男孩形象特点和叙事视角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李晓庆 《文教资料》2008,(36):150-152
随班就读教学中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往是提高智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关键,但目前这种交往的实施策略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往,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针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提出了四个实施策略,这些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智障儿童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性教育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智障儿童的成长极为重要,为提升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通过以学校一日生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班会晨会为载体,家校紧密配合等教学策略,促进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谢淑贞 《考试周刊》2015,(40):184-185
我国是人口大国,智障人群数量也居世界前列。智障人群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教育与成长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智障儿童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心智成长,直接关系他们未来发展,甚至决定他们在这个社会中将以怎样状态存在。但我国虽然智障人口众多,智障教育却起步很晚,发展得十分缓慢,与一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智障学校数量并不可观,智障儿童教育上存在很多问题,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牵动着亿万大众的心。传统识字教学一般是字形故事识字和拼音识字,智障儿童接触学习过于生涩,既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又不利于理解记忆,需要在智障学生识字教学中寻求创新,打破这一瓶颈。儿歌学习起来简单易懂,且音律生动、朗朗上口,智障学生可以愉快学习、轻松记忆,为智障儿童识字教学开辟新路。  相似文献   

17.
正受心理、年龄和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智障儿童的厌学问题已成为制约特殊教育发展的瓶颈,引起了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作为湖北省蕲春县第一个智障班的包班教师和班主任,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要想有效解决智障儿童的厌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真心关爱学生,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厌学往往缘自"厌师",尤其是智障儿童。智障儿童不能完全懂得为什么要学习的道理,却经常爱认死理。例如,老师对我好,我就喜欢他的  相似文献   

18.
《母亲》写作、出版前后的特殊遭际和所受到的特别关注,使其成为一部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小说。丁玲以自己母亲为原型,精心塑造了平凡而可敬的母亲形象。小说带有自叙传性质,揭示了生动流走的母亲成长历程,驾驭了灵活多样的刻画人物方法。小说的鲜明亮点是湘味浓浓的风景画描写和“大规园”式的风俗画描写,其所以如此着意彰显这些内容源于陪衬人物的需要和作家的乡恋情结。小说语言以生活化、口语化为主要特色,俗中见雅,雅俗兼容。  相似文献   

19.
孙春平是辽宁和全国有相当影响的一位作家。本文以灵动的笔法,扎实的论证,从分析孙春平近期发表的农村小说入手.首次专题阐释了其小说中的“权力景象”,并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剖示出作家创作中的仇权情结,对作家立足“民本位”写作的审美价值及思想意义予以了独树评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了凌叔华小说曲思想意义,创作心态以及她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凌叔华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写女性,写儿童。以深婉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象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一样.具有“水晶似的清莹”,成为别具一格的心理写实小说;同时,凌叔华又是画家.她以画入文,为小说增添了“自然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