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辽宁省是多民族省份,省内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涵盖了中华传统的诸多方面。近年来,辽宁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有章有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浅层次。该文从“以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创化为核心,引领社会潮流”“文创产品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且贴近生活”“以少数民族非遗文创‘品牌化’为抓手,打造城市发展硬支撑”等三方面,探索辽宁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传承及文创转化路径,以非遗为抓手,助力辽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三亚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十分丰富,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三亚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它们在不断被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在不断流失,改变着它的原初样态,面临着现代传播与传承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抽样了解以图画书形式传播三亚少数民族文化在普通大众与小学中的阅读接受现状,结果表明,约有八成三亚市民和小学生不仅愿意接受和阅读图画书形式的三亚少数民族文化读物,还支持在小学开设三亚少数民族图画书阅读课,这说明以图画书的形式传播和推广三亚少数民族文化是可行的,将来必然能促进三亚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锡伯族作为东北地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历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锡伯族形成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内涵深远、古朴通畅、特色鲜明、类型丰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锡伯族民歌深刻地诠释并展现了锡伯族浓郁的社会民俗和社会风情。通过对锡伯族民歌各种类型的深入剖析,旨在揭示潜隐于民歌之中的社会民俗性。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是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本。无序、非理性的旅游开发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异化与失真、依附空间不断缩小,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尴尬处境。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是必然的,且必定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本文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出发,提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适度融合策略,旨在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董丽娟 《文化学刊》2009,(6):137-141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锡伯族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锡伯族繁荣的文化园地中,产生于劳动人民之中的民歌,是其中引入注目的硕果。这些表现锡伯族社会生活、生活习俗、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等种种内容的民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锡伯族人民的爱憎、追求与向往,不仅成为锡伯族的宝贵财富,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本文从保护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入,对锡伯族民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传承性保护和可资利用性保护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和价值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少数民族群体的历史、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是各少数民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需要寻找可行的路径和策略。本文围绕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展开研究,旨在为实现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大省,云南正在不遗余力地打造民族文化强省,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如何既可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让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云南文化产业化的现状及重要意义、产业化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文化产业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学校的基本使命,学校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文化传承保护上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该文梳理民族学校、学校教育、少数民族文化的三维逻辑,进而分析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困境:观念上的认同与实践中的背离、碎片化的传承与完整性的断裂、师资队伍的薄弱与后备力量的式微。并提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要注重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的三维一体发展;加强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创新对毕业学生的跟进教育,实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学校教育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是一种以历史地理作为基点的"区域文化"。辽宁地域文化因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厚实的人文基础、珍稀的古迹蕴藏、淳朴独特的乡土文化、兼容并蓄的多民族文化而赋予了浓重的地域色彩。正是这种独特性,才使得辽宁地域文化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前,我们应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和规划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方向,立足当代,放眼未来,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俗话说"百里不同俗",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受到居住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生产民俗活动也显示出各自的差异。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覆盖音乐、舞蹈、建筑、医学、历算、文学等许多方面,以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该研究在新媒体语境之下,以潍坊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为例,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旨在提高文化旅游的内涵,构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格局,培养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最终完善新媒体、文化旅游和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地域文化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为例,结合海南当地的文化特点,分析把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梳理具有代表性的毕业设计作品,体现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成果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陇南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陇南红色文化可以丰富当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当地居民对陇南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打造有特色的城市名片。记忆场所理论为陇南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视角,该理论认为时间性记忆故事和空间性记忆场所同为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陇南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既要通过将其融入当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社区文化的传播,以数字化赋能时间性记忆故事的传承;又要通过营造整体氛围、重构红色文化场景、设计系列活动的方式创新活化空间记忆性场所,从而全面激活陇南红色文化的记忆密码。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赵家石河村拥有较为完整的村落形态,其传统民居具有较强的地域典型性和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民居的价值特色,以传统村落民居为主体探索保护模式,基于数字化保护原则,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搭建数字化旅游平台,平衡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率,让村落文化能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了解塔城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价值,该文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走访,笔者深入了解了塔城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类型、数量和保存状况,对其价值和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价。同时,该文也探讨了塔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传承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塔城红色文化资源在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上不到位,专业研究团队不足,宣传方式单一落后,没有吸引力等。因此,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对塔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保护并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打造一批具有塔城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辽宁省“十一五”文化工程《辽宁文化通史》的编写,重点论述了《辽宁文化通史》秦汉卷的内容结构、地域特色、文化思维、遗存表述、民俗内涵和“汉郡文化”定位等理论思考。从多元文化的认知角度,简释了《辽宁文化通史》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双重遗产”功能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增强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功效,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的应有之义,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的坚实根基。增强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功效,一要明确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引发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要明确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内容,加强金色农耕文化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绿色生态文化教育。三要探索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育人的方法路径,做到保供给,充实黄河文化育人资源;抓阵地,推进黄河文化融入课程体系;重体验,创设黄河文化实践育人条件;强环境,营造黄河文化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作为洛阳文化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资源,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洛阳文化资源形态进行分类,说明洛阳市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现状,并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运作创新设计、重点文化资源开发策划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洛阳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名是具有生命力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地的文化演变。沧州地名反映出本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文化、人文历史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我们应深入学习并保护好地名文化,以有效传承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