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作为西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与文学家,杜预的经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受到了"道-圣-文"话语模式的潜在影响。在经学研究方面,这种影响体现为杜预凭借对《左传》的研究总结出了"三体五例"之说;在文学创作方面,这种影响使杜预的文学作品《杜预集》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写作话语政治性凸显;二是尊经复古,引经据典;三是注重礼制。  相似文献   

2.
《富岳百景》在太宰治文学创作上具有分水岭意义。先前的研究者普便将此文当作私小说来研究,本文摒弃这种立场,认为原文以富士山为媒介,用高级的表现手法,隐晦地记录了新的文学观("单一表现")的确立历程。"富岳百景"实则"三十六景",投影到富士山上的自我意识和他意识的反复纠葛中能看到"我"对"明日的文学观"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楚辞》是《文心雕龙·物色》篇论述的重要文本参考及依据,作为典范文本,其对该篇的理论建构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该篇所论,由《楚辞》之"触类而长"入手,分析了其感物入兴的心理转向、文辞表现的亦繁亦简,从而彰显其在山水文学创作传统中的突出成就与地位;通过对《楚辞》特点与"贵闲"、"尚简"结论的内在理路分析,亦确证其对"物色论"总结的潜在作用力。《楚辞》写景成就的"被发现",大大助益、深化了《文心雕龙》对物色理论的思考与认识,也是"楚辞学"研究史上的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4.
元朝是蒙古族人建立的,蒙古族以游牧为主,与唐宋等朝代不同,元朝文化接受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朝统治者喜好俗文学和俗文化,元朝之前,雅学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自元代开始,戏剧、小说、散曲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大大改变了我国的文化之风,雅俗互变。此外,深受"华夷一体"文化的影响,元代涌现了一大批以"艳"为主体的文学创作,充分表现了"真情俗趣"。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文本《周易》和《礼记》中,可以看到"华夏-汉"文化圈封建时代家庭制度在基本构成方面的重要特征,即以"宗法"与"父权"相联系、相补充、相制约。两者都重视夫妻关系、婚姻制度及嫁娶风俗;在男性主导家庭的大前提下,主张两性和谐。其间,《周易》多用阴阳协调、平衡的哲理来解释、说明家庭的关系;《礼记》讨论的家庭关系则范围更广、更全面,同时也更着眼于家庭尊卑关系的确立。它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与掺杂了道家思想的《周易》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窗"作为一个意象,在传统文学和近现代文学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传统文学中的"窗"和现代戏剧《雷雨》中的"窗"进行研究,分别从叙事结构上的作用和主题意蕴上的丰富内涵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转型背景下,文学创作中对传统的延承与新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初英国伦敦会派遣了4名传教士到居住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卡尔梅克人和布里亚特人中传教,此次传教活动是西方传教士与蒙古族的第一次深入接触,也是近代西方与蒙古地区交往的重要事件。此次传教活动中诞生了第一部布里亚特语和第一部蒙古语的《圣经》,是西方世界对蒙古语言研究的首次尝试,推动了西方学界对蒙古语言研究、蒙古史籍研究和蒙古民俗研究等一系列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文学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之一,承载着蒙古族丰富的历史、地域特色与价值观。在全球化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蒙古族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蒙古族文学作品《流浪的盘羊》为例,文中包含大量蒙古族文化负载词及其中文常用表达,该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通过分析蒙古族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的翻译,结合具体有效的翻译策略,考虑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传达文化的特殊信息,使原语和目的语读者产生相同的阅读体验,以维护生态平衡和文化多样性,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增进世界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高旭国和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闫慧霞撰写的《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学创作研究》一书,由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别开生面的导论书的导论有两种功能,一是就书的内容本身而言的,即导论是对书的主体部分所做的必要铺垫;二是就读者而言的,即导论是对读者阅读本书所做的一种导引。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好的导论都应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并且与正文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学创作研究》的导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划分当下中国人文科学研究为项目学术、学院学术和江湖学术三种类型,并分别选取赵宪章教授等合著《艺术与语言的关系研究》、邓晓芒教授《文学冲突的四大主题》和鲍鹏山教授《孔子如来》作为代表。文章侧重从研究者主体心态素质提升的角度讨论中国学术研究生态环境改善的可能性,以此回应有关"当下中国如何造就学术大师"问题的讨论。对应研究工作的三种类型,就研究者的意识自觉言之,应注意克服三种可能的消极心态对研究过程所可能造成的干扰,即执掌话语权意识所可能滋生的虚妄、学术成就所可能导致的自恋和江湖声誉所可能诱发的任性。所谓心态素质的核心,即反省并自觉克服诸如此类消极心态对研究过程的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民间"水浒热"带动文学创作,20多部文学作品争相模仿《水浒传》创作,改编、衍生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动漫、游戏等更是不计其数19世纪前后,日本民间流行"水浒热"。学术界评价:"在明治以前最深入、广泛渗入日本民间的外国小说是《水浒传》。"民间的阅读热潮,也带动了文学界的积极创作,20多部日本文学作品争相模仿《水浒传》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一部名为《南总里  相似文献   

12.
自从郭绍虞先生将翁方纲"肌理"说定义为义理与文理的合一,研究者一直奉为圭臬,并以此为基础解释其他诗学概念。其实这是对翁方纲话语的误读。本文利用翁氏所存手稿本《石洲诗话》卷十,及《杜诗附记》等材料,详细探讨"肌理"说的真正内涵。这是翁方纲在阐释杜诗的过程中建构的诗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旨归不是批判文化发展的偏至,而是通过中西"人"观念的交流确立"立人"的问题,但这并没引起学界关注。《文化偏至论》中西"人"之观念的交流和对话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机制中形成,它构建了鲁迅作为节点而体现的中西文学间的关系,规约了鲁迅进入文学,并对此后鲁迅的翻译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这种因观念而搭建中西文学间的关系被称为比较文学第三关系,透视《文化偏至论》所蕴含的第三关系,不仅可发现鲁迅进入文学的特殊性,也对比较文学学科范式研究的深入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6):186-191
<正>沈从文的《摘星录》和《看虹录》一直是沈从文研究中的疑案。几十年来,人们始终没有看到据说收录这两篇作品的《看虹摘星录》,最后连是否真有这本书也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后出版的《沈从文文集》收录了《摘星录》和《看虹录》,事情似乎有个结果。但读者和研究者又心生疑惑:两文在1944年已受到左翼的批评,被指为有色情倾向,1948年郭沫若判为"桃红色"文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在日留学的经历使得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特别是受到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影响。郁达夫的《迷羊》和谷崎润一郎的《痴人的爱》在人物设置、女性形象及性爱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迷羊》突破了《痴人的爱》中"私小说"的狭隘范畴,描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身处封建社会的青年人的爱的苦闷与性的悲哀,具有反抗封建旧道德旧伦理的社会价值。郁达夫立足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的苦闷,对日本唯美主义小说进行了不断的过滤和变形,使其作品既具有日本唯美主义的特质,又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重要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6.
正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该书主编纳扎鲁·伊斯拉姆(NazrulIslam),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通识教育办公室副教授,著作有《当今中国与印度医学——亚洲品牌化》《当代中国的公共卫生挑战:跨学科视角》等。本书汇集了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著名教授、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在内的,来自美国、加拿大、孟加拉国、柬埔寨、菲  相似文献   

17.
《梁书》与《南史》的刘勰传对刘勰的身世、经历和文集等的记载是不同的,由此引起研究者对有关刘勰的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本文认为,《梁书·刘勰传》的记载是可信的,而《南史·刘勰传》对《梁书·刘勰传》所做的删减,并非是由于其“失实”,而是因为就简或存疑。因此,在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研究中,《梁书·刘勰传》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字学巨著,经世流传,研究者甚多,形成《说文》学。徐铉和徐锴在《说文》学史上占有一尊之位,大徐功在校勘《说文》,小徐功在注释《说文》。本文就大徐本《说文》和小徐本《说文》来讨论"二徐"在《说文》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此以后,没有生离,只有死别"是很多人的理想,也是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每每分别时的夙愿,但是真到了两人要"死别"的时候,杨绛先生只能用一场"万里长梦"来告别。《我们仨》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在现实生活和梦境之间转换,其中又涉及古驿道上的空间转换,凸显了杨绛先生文学创作的魅力,更寄托了其对丈夫、女儿和他们家庭的爱以及思念。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同志对作家们说:"文学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这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人们更加重视民间文学了。可是对民间文学往往不够了解,需要加强民间文学研究。其中包括对民间文学历史和民间文学理论的研究。例如: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学的根基?民间文学有哪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