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迄今没有法定意义上的国花,历史上却有一些传统说法和既定事实。唐宋以来,牡丹、梅花雄视群芳,深受人们推崇。明清时北京地区有些牡丹景点以"国花"命名,民国初年人们多视牡丹为国花。"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对牡丹的国花之称出于帝制时代、意在富贵荣华等多感不满,而主张选用富含精神品格象征意义的菊、梅等。北伐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内政、教育等部门拟议梅花为国花,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1929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通令全国以梅花为各种徽饰,客观上承认了梅花的国花地位,社会各界更是热情响应,造成梅花为国花的既定事实。深入审视上述国花有关历史,有这样几点经验和启迪值得注意:一、国花是重要的国家象征资源和民族文化符号,广大民众对此有着普遍的文化期待和知识需求,必须引起重视。二、国花是"国家大事",以国家层面的政治决议、法律法令最为权威,是解决国花问题最理想的方式。三、牡丹、梅花双峰并峙的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民国间对牡丹、梅花前后不同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两花象征意义的两极互补,两花并尊是我国国花的最佳选择。四、牡丹、梅花作为我国国花的历史值得全面尊重,牡丹、梅花是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国花,两花并尊是中华文化兼融并蓄、国家和平统一的美好象征。  相似文献   

2.
作为特殊文化形式的石碑,不仅浓缩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哈尔滨文庙石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是哈尔滨文庙的历史见证。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和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哈尔滨文庙碑志》,记载了修建哈尔滨文庙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宝贵的史料档案。本文主要对哈尔滨文庙石碑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措施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如它的名字(rock art)所示:自19世纪被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学科意义上岩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古、艺术学界,由此建立的岩画学概念、范畴通常都是以考古学或艺术学为基础的。其实,若充分考虑到岩画是一种视觉图像存在这一事实,我们认识、理解它的途径首先应该是描述分析其内在形式结构、探索其意义及其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构想出一个将贺兰山岩画视为视觉语言符号系统和等级化形式单位组合的岩画理论,也能把它还原到历史文化语境中发现这种"依类象形"的视觉图像符号就是古人所说的"书"、"文"或者"名",一种以羊为基础形式的象形表意石头文。  相似文献   

4.
正人物名片茅威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现任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从艺40年,曾五次荣获文化部颁发"文华表演奖",两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后又荣获"梅花大奖"。代表作:《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西厢记》、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相似文献   

5.
正横斜浮动宋林逋《山园小梅》写杭州孤山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别具一格,韵味无穷,使西湖之梅天下著名。其实,林逋这两句诗借用了五代南唐江为既写竹又写桂花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而已,但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成为千古佳句。  相似文献   

6.
寒梅雅韵     
正梅花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爱物,常见于诗文歌赋中。梅花第一次独立作为主角被歌咏,始于南北朝时期诗人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迄今最早的一首借梅花传递友情的诗。后人常用"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唐代诸多诗人都有咏梅佳作,如杜甫的"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白居易的"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等,都脍炙人口,久  相似文献   

7.
梅之魂     
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读到关于礼赞梅花的诗词。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地域广泛。春落梅枝头。古人说,梅花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一 前言洪迈是南宋著名的读书人 ,其《容斋随笔》与《夷坚志》是深受后人重视与喜爱的两部著名作品。《容斋随笔》的内容较为广泛 ,关于历史的意见占了很大的部分 ,谈及官制的变迁也有不少篇幅 ,还有就是文学、经学方面 ,提出一些看法 ,特别是诗句赏析 ,见解不凡。《夷坚志》则是搜罗许许多多神奇鬼怪 ,无子不语的故事 ,保存了宋代社会多面向的生活心态。我们若要了解洪迈对历史的看法 ,当然以《容斋随笔》为主要资料来源 ,《夷坚志》几乎可以完全不顾。再说 ,洪迈著述甚丰 ,见于《宋史·艺文志》约有三十种 ,其中最能呈现洪迈历史知识的作…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肉部字共文140,重文20,以"肉"为形旁,所表意义均与人和动物的皮肉、身体部位等意义相关。部内各字训诂、六书分析、顺序排列等,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及具有一定的文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宋文鉴》的编纂凝聚了吕祖谦的文学思想与学术关怀。吕祖谦秉持融会理文的文道观,以编纂《宋文鉴》为契机,致力于弥合自北宋以来文道分裂与对立的局面,对于南宋中期文坛中兴局面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进之功和启示意义。《宋文鉴》是吕祖谦开创的历史谱系学中关键的一环,它将当代纳入其中,通过诗文把北宋一代的历史关节、治体统纪建构在古今连贯、前后延续的历史序列之中,并"约一代治体归之于道"。可以说,《宋文鉴》是全面认识吕祖谦文学与学术思想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面相,无论在宋代文学思想发展史还是学术史上,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字学巨著,经世流传,研究者甚多,形成《说文》学。徐铉和徐锴在《说文》学史上占有一尊之位,大徐功在校勘《说文》,小徐功在注释《说文》。本文就大徐本《说文》和小徐本《说文》来讨论"二徐"在《说文》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朝作家谢惠连、刘令娴分别以写有<祭古冢文>、<祭夫徐悱文>而在古代祭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祭古冢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精心结撰的祭祀古冢的祭文,它典雅厚重,具有独特、典范的价值,因被<文选>所收录而流传甚广,影响甚大.谢惠连在当时属于才华超群的一流文人,但其品行轻薄不检,有同性恋之癖,了解、研究谢惠连的为人和为文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如其人"、"文不如其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梁代刘令娴的<祭夫徐悱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佳作,然而关于该文的写作时间却与正史记载两相矛盾.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考查,祭文中"大同五年"当为"普通五年",乃传抄之误,其写作时间应是梁武帝普通五年,即公元524年.  相似文献   

13.
曹明华作品     
《文化交流》2011,(4):F0004-F0004
曹明华.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花鸟画.尤精画梅。其梅花作品多彩多姿.变化奇穷.被誉为“曹梅花”。著名画家刘文西赞其梅画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除画梅外.他的其他花鸟题材,如芙蓉.菊花.鸣蝉、牡丹,兰竹、白荷,水仙.也笔法精湛.别有情趣。出版有《曹明华百梅画集》《曹明华画集》《曹明华国画选》.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作品数百幅。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对中国文化发展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作出了把文化建设作为支柱产业来重视抓好的大会《决议》,以此为指导又出台了我们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这对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成文化强国,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我们企业学习《决议》和《纲要》后也深受鼓舞和砥砺,试就企业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及相关建议,谈一点思考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5.
史泽源 《文化学刊》2016,(4):238-239
"两论"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与《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文的简称。"两论"不仅回应了1956年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因苏共二十大而衍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还凝结着毛泽东对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的初步认识与运用。重温这一历史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百家讲坛"的现行价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传统历史文化长河里,流淌着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但"百家讲坛"红火之前,《论语》、《庄子》、《史记》、《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能有几人关注和解读?正是"百家讲坛"能集百家之言,形争鸣之势,在捧红一批自古以来低头做学问的专  相似文献   

17.
赵妍 《生态文化》2021,(1):15-16
北京是"五朝帝都",人类社会发展史50多万年,建城史3000多年,建都史800多年,绵长的历史使京味文化呈现出八方荟萃、丰富多样的面貌,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 生态文化概述 生态文化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导致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源自意大利人佩切伊,他认为人类利用技术手...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诗歌中,在人们熟知的蒋士铨《京师乐府词十六首》之三《象声》以外,还有不少描写"象声"与"口技"的作品,为我们考察口技这门民间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和重要的文化意义。这些诗歌作品本身,以及相关的写作背景等等,都值得我们予以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与文化产业不断融合,"符号经济"被愈发频繁地提及,文化的符号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符号经济的时代特征为切入点,思考并分析符号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论述符号经济对江西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探究江西文化品牌的符号特点及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充满信心和自豪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接受和信任。海外华裔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着无法抹去的中华文化烙印,展示着传承民族历史和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美国华裔文学既有西方文化的元素,更有中华文化的显现,其中所反映的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海外华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追求和在异域文化下对自身中华文化的自信、坚守和传承。该文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关注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性,以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中国佬》和《接骨师之女》两部著名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从戏仿的写作方式和“小历史”的叙事手法入手,聚焦文本中的华裔历史重构和中华文化传承,以此建构中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