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当下的文言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但是文言文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诗歌之美,美在文字,美在形象,美在情感,但是一直以来古代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内容的理解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忽视了情感美的感悟。更有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指导学生背诵知识性的条文。如作者名字、作品名称、内容大意、地位价值等.而对于作品本身极少品味.这样做不仅抹掉了课堂应有的神采。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更注重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正确鉴赏美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有其必要意义。本文试从诵读经典、直观感受、实践主体自觉创造美等三个方面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校要依据大学生的审美特点与审美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有效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与要素具有美的属性和价值,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文章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化规律,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缺失问题,并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美、注重思想...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在中国已经提出了很多年,音乐因其特有的情感特性而成为进行审美教育的优质媒介之一。审美教育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个体审美能力,也即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知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应当在教学中借助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审美形态,使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音乐教学的深化改革,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审美教育就是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培养人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它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情操与思想。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而它又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要求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教育指导音乐教学,并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鉴赏和审美。而目前的古文教学中有三个问题须引起重视: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意境美的感动。要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就必须充分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如何在字斟句酌中品味文章的意境美呢?几番磨课下来,我有了以下几点认识:一、诵读品词,感受意境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哪种体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相似文献   

8.
邱海龙 《考试周刊》2014,(16):24-25
<正>许多语文老师抱怨文言文教学花时多,效果却不好,所以产生文言文难教的困惑。仔细分析文言文教学,确实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只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文字美的赏析;二是只注重分析文章思路而忽视内容美的领悟;三是只注重固定化的人物定位而淡化形象美的感悟。这样的文言文教学过于程式化,局限于对字词句的把握,忽略文言文的审美功能,使学生难于把握思想内容,难于理解人物形象,并受到感动,从而削弱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正确认识和学习热情,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此我们要重视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挖掘其中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审美的对象,教学美不美,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教育客体美的接受,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主体美和客体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充分地传达教育教学的审美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美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过程美,教学内容美,教师教态美,教学节奏美。  相似文献   

10.
诗歌之美,美在文字,美在形象,美在情感,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古代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内容的理解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忽视了情感美的感悟。有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指导学生背诵知识性的条文,如作者名字、作品名称、内容大意、地位价值等,而对于作品本身极少品味,这样做不仅抹掉了课堂应有的神采,拉远了学生与古诗词间的距离,更严重偏离了古代诗词教学的目的——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句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获得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论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慧芹 《成才之路》2011,(28):56-56
美术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而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本文主要从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深入探讨美术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韩佳亮 《山东教育》2007,(11):20-21
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简称为美育。它和通常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关于审美教育的思想和实施,占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美学家都作了论述并用于实践活动中。近代教育史上,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教育文选·美育》)新中国的教育注重了继承与发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论说文的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让学生从事理的论述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论证的形象美,思维的创造美。使学生在明白事理的同时,接受审美教育.获得精神愉悦,从而培养他们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德明 《现代语文》2006,(8):105-106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我们知道,美育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陶冶人的情操,点燃人的理想之光;美育可以锻炼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帮助青少年发展智力;美育可以使人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唐宋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美的矿藏,这为语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在学的历史长河中领略美的情趣、感知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地说,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决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语言美、篇章美、艺术美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然而,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6.
于香玉 《成才之路》2011,(30):60-61
所谓审美教育意指借助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等来培养被教育者的正确审美观,提高被教育者的感悟美、赏析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初中美术教学大纲》提出,在教育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倡导爱国主义教育,树立高尚的道德等。由此可知,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美的体态、美的动作、美的造型、美的节奏的展示、感受、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初步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体现美的能力。根据学生爱美、求美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使未来的中学教师不仅要自身懂美、懂得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还要学会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未来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黎木宝 《中学文科》2007,(10):19-20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也叫美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美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具有独特性,它的独特性决定了它成为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又决定它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必要的,要培养学生的意境美,挖掘学生的人格美、崇高美、悲壮美、理性美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成员能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使其能真 正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积极改造客观世界,并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审美教 育,就是要通过人的审美实践,“生产”出懂得美的规律,并能自由创造美的“主体” 以丰富人的本质。审美教育就是不断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陶养人的情操,净化 人的心灵,使其成为会欣赏美、积极创造美的崭新主体。  相似文献   

20.
向倩望 《课外阅读》2011,(6):271-271
本文主要论述审美教育。肯定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以及如何鼓励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美的感染、熏陶和引导,促使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