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聋校数学教师,面对着聋哑孩子的现状,我不止一次地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我究竟该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课堂?什么才是针对他们的灵  相似文献   

3.
由于职业关系,许多朋友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专业性咨询意见。问题不外乎是上哪个学校最好?是出国读书好还是在国内读书好?如果要出国,什么时候出去最好?等等。可以看出,每个家长都竭尽全力想为孩子设计出一条最好的教育路线。但我反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令他们难以回答:"孩子的想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为人师者应该认真审视自己每一天的教育,问一问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了孩子多少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我有没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我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自己是否已学会了静心倾听,学会了慎重评价,学会了用教育的智慧唤起孩子的自信,学会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一位父母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即将入学的小朋友,如同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作为家长,我们该为他们的发展做些什么呢?怎样做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镜头一:一位下岗女工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吃虾。一次,她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一些虾。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妈妈忍不住想品尝一下。"别动!"她的孩子说:"这是我的!"  相似文献   

6.
曾经听到有的老师抱怨: “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育, 我为他们操碎了心,爱他们胜过爱自己,可是他们就是不领情,真让人伤心。”的确,这是做老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但不知在伤心之余,老师们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爱我的学生吗?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不是多此一问吗?哪个老师不  相似文献   

7.
让孩子享受     
从表面看来,享受孩子这一理念似乎充满了温情和关怀,仿佛真的转变了教育观念。但我认为,这种提法恰恰暴露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弱点,颠倒了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享受孩子”的主体是谁?是老师,是家长!而孩子成了什么?成了他们享乐的工具!正因为要“享受孩子”,所以不少老师总喜欢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叫学生对他们掏心掏肺,为此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倘若学生真的有话想说,而且愿意说,他自然会主动  相似文献   

8.
李双江孩子事风波未息,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又发,这不禁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反思:中国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不久前,网上疯传一篇关于美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文章,里面有许多案例,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些案例,而是他们培养孩子的理念:没有家长因为自己孩子分数不高而失望,因为他们总能为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没有老师因为学生接受能力弱而歧视他们,因为老师总是鼓励他们,为他们的进步叫好和鼓掌.  相似文献   

9.
孩子与写生     
写生 ,就是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孩子写生 ,却是借实物或风景表达他们自己。这样 ,在孩子写生的时候 ,我们就最应该走近他们 ,走进他们。威威画里有一棵花树很漂亮。我问他画的是哪一棵 ,他指着眼前的一棵树 ,肯定地说 :“这一棵 !”可眼前的树是没有花的 ,更不如画里的漂亮。我想 ,他是想让眼前的树都开满花呢 ,还是想让画里的树都开花 ?或许都一样。让树美丽地开花 ,是他的心愿 ,也是孩子近乎固执的审美要求。如果教育是人文范畴的教育 ,是关注孩子内在精神的教育 ,那么 ,谁还有理由不让他的树开花呢 ?那是一幢极普通的长方形楼房 ,楼的左…  相似文献   

10.
一、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也是幼儿阶段主要的教育者.在"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教育口号的影响下,他们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忙活着对孩子教育的准备工作,参加各种准妈妈培训班、亲子教育班;买回大摞的有关宝贝教育的书籍、光碟.孩子慢慢地长大了,要入园了,他们又开始为孩子进哪个幼儿园操心了.孩子终于入园了,他们又忐忑不安: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怎样呢?他适应吗?他受的是怎样一种教育?这种教育适合他吗?会对他的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等等.因此,幼儿园有义务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一切情况,并让家长知道,幼儿园教育是开放型的而不是封闭型的,他们可以并有权利参与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幼儿园是孩子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权威者.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一种现象 ,那就是一提到青少年犯罪 ,或学生发生违规行为 ,如打架、酗酒、说谎、逃学、赌博、偷盗等 ,都把责任推到学校 ,有的指责学校管理不严 ,有的指责教师教育不力 ,还有的家长找到学校 ,质问教师是干什么的 ?怎么把我的孩子教成这样 ?似乎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 ,都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教育是不是万能的 ?社会和家长特别是家长究竟该不该负责任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必要说一说。青少年在成长时期 ,是受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学校教育 ,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将为他们走向人生 ,终生成就事业 ,无疑作用是巨大的。这也就是说 ,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谈起孩子的教育,我真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感觉这应该是很温馨和轻松的话题,同时也是很严肃和认真的问题。孩子是父母的宝贝,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将来有所作为。总想将最好的东西给予孩子,想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可是孩子也许并不这样想,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呢?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要求是很简单的,用简单的方式也可以让他们快乐成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快乐游戏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点,教育才真正是一种幸福的事业。熟悉教育的人会明白,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好习惯,而父母的习惯如何对孩子影响巨大。因此,《人民日报》曾发出“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的呼吁。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到大批青少年的父母与教师,并有机会听到他们许多心里话。我发现,中国的父母绝对是爱孩子的世界冠军,虽说“改造”一词难听,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们也心甘情愿。但是,他们有一个普遍的担心——自己年龄大了,有一些积习颇深的坏习惯还改得了吗?需要的一些好习惯还能够建立起来吗?的确,…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与家教》2006,(11):51
前一阵回老家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让孩子教你?”我更来了兴趣。他说“:是呀,我小的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  相似文献   

15.
李瑛 《父母必读》2021,(2):88-90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童年清单》这本书,同时不禁有些后悔,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什么我没有在自己孩子处于书中那个年龄段的时候,及时发现这个"锦囊"呢?但当我细细品味这本书的教育内涵后,这一丝后悔又马上被庆幸替代,庆幸我其实可以把书中的很多指引用于今后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时刻,哪怕是在他们已为人父母之后.  相似文献   

16.
<正>"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从师生关系上精辟地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下面的小故事不正是师爱的最好体现了吗?一根丝带的温暖上课整队时发现一只小手举得很高,定眼看去,是二(2)班的一名小女生,一边抽噎一边举着手呢,我走到她的身边,还没问她怎么回事,她已经迫不及待地带着哭音告诉我:"老师,他们都笑我。"我被她这句话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开始严格正规的学习生活,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次重要起步,如何让他们勇敢自信地迈步向前,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呢?我认为挽着孩子走好这一步,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使孩子的心理更健康,非常重要。一、从身边事做起,倡导“心灵基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英雄榜样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线。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只注重这样高格调的教育,轻视了最底层的“心灵基础层”教育。并且要爱身边的人,最起码要爱自己、爱同学、爱教师、爱父母,并且要把“爱自己”放在首位,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恰当…  相似文献   

18.
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他们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究竟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我认为将对世界商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从优秀到卓越》,但是将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李开复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这本书不仅会改变很多人对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将由此改变许许多多孩子的命运。——丹尼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我卷首攻读硕士学位时学的是儿童心理学,之后又攻读学前教育学的博士学位。在别人眼里,我自然是教育孩子的专家;在别人心里,我的孩子自然应该被教育成神童,否则,不仅是孩子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是我所受教育的失败。其实,不光别人有这样的想法,我自己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吗?如果一个教育专家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教育的价值又从何体现?所以,我很怕别人对我说:你是专家,你家孩子嘛……言下之意,不言自明。我自己也很紧张、焦虑。为什么我知道一大堆理论,而做起来却常常不能与专业要求一致?记得有一天去女儿班上,他们正在进行《梦…  相似文献   

20.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著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