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当前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其着力点大多在于精心组织教学,精确时间安排,尽力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一堂语文课在教师的严密组织与控制之下,上得是既"紧张"又"活泼".学生正襟危坐,教师环环相扣,点滴不漏,大有程序化、神圣化的倾向,似乎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唯独看不到"闲暇意识".似乎"闲暇"是与严肃、庄重、神圣的语文课堂教学格格不入的,抑或这与我们对学生学习的传统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渗透"闲暇意识",展示"闲暇意识".  相似文献   

2.
刘紫文 《考试周刊》2014,(52):32-33
语文学习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造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和谐氛围的课堂里遨游,"秀"出精彩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忙着记的语文教学已不适应学生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及时改变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动"起来,使语文课堂成为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的场所。这才是语文新课标的真正理念。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7):33-34
语文课堂本应是生动有趣的,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毫无积极性。因此,确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观念,真正做到让高中课堂"活"起来,是关键。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让课堂教学活力四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让语文教学课堂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导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绽放精彩",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是要立足于文本特点,巧妙"设问",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二是应积极整合学生"质疑",于反思中完善自己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出应有的专业素养,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时要给予学生专业的引导,让语文课堂愈加精彩。  相似文献   

6.
李文娟 《考试周刊》2014,(60):36-36
新课改强调语文课堂要更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会创新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性,使之成为人格独立、有个性差异的人。教师应关注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在教学中应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情境,应用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本文就以高中语文人教版为例进行列举分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丰富的课程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这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精粹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创新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精粹语言"的兴趣;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学习"精粹语言"的氛围;利用广告、网络等现代媒体,使学生不断积累"精粹语言"。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应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创新、学会做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改变原来那种机械僵化、线形化的传统语文课堂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者"提升到"主动者"的高度,追求一种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新课堂,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让学生在这种语文新课堂中真正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强调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必须是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那么什么样的课堂独特生成才是有效的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崔军华 《中国教师》2013,(14):40-41,45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把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宝贵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新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掌握新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使其身心得到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这与新课程要求在教育实践中要"以人为本"等理念不符。本文旨在希望语文课堂教学应回归到其真正的轨迹,先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再从面对多媒体技术的态度、如何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如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给予学生积极课堂反馈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语文课堂异化现象的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方九维 《快乐阅读》2011,(6):122-123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逐渐呈现出多样性与开放性,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评价语言的方式来体现的。"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课堂评价的实效性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应呈现双向多边的评价氛围,以课堂评价激活学生思维,在实践创造中,指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评价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探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把握好"四性"原则。一、营造民主氛围,突出主体性开展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并非是为培养少数语文尖子生,它应面向每一位学生,让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做到"一个  相似文献   

15.
洪梅 《成才之路》2013,(27):61-61
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真情流淌,成为师生的"情场",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让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磁场。一、创设课堂内外沟通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对于识字教学,我不再是呆板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吴秀梅 《学语文》2015,(2):28-29
以人为本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应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不能只顾创造课堂热闹的场面,也要给学生"沉思默想",静静品读文本的机会。语文课堂的静和闹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不一样的课需要不一样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动静"搭配,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中要随时有效调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主动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习是一种主动性极强的行为,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或强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相似文献   

19.
朗读教学向来是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它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整篇文章。经常朗读文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但"读"在现阶段语文课堂中还存在一些发展误区,课堂上无须太过花哨的朗读教学形式,简单合理已足够。应合理运用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充满灵性与情感的学科,本应是学生放飞身心,释放心灵的所在,然而由于我们语文老师在演绎语文教学时,方法简单粗糙,导致语文课堂也俨然成了说教、填鸭的所在,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效果低下。新的课程理念呼唤语文课堂的多元化解读,从而让语文课堂重新焕发"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