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操,陶大军照例没去做,也许他根本不会做。我停下笔接了个电话,是一位老师打来的,我让他到办公室等我,我马上回去。我开始收拾学生的作  相似文献   

2.
俞群 《家庭教育》2006,(4X):34-35
有一个孩子,我负责管教过他几个星期,这个孩子不仅已经养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习惯,而且还惯于指挥别人照他的心意去做。从头一天起,他为了试验我对他是不是依顺,半夜就起床了。当我睡得很熟的时候,他跳下床,穿上睡衣就来叫我。我起床,点燃蜡烛;他要我做的事情就这一点:过了一刻钟,他就瞌睡起来,很满意地去睡了。  相似文献   

3.
向连 《班主任之友》2013,(11):21-21
小A已经连续好几个周一没有按时交作业了,这周周一的缺交名单中毫无疑问又有他。当天再补做是我的老办法,学生马马虎虎地补做,我辛辛苦苦地守,末了,我或语重心长或言辞激烈,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哄他、批评他、吓唬他,我招式耍尽,黔驴技穷。他却总是“百毒不侵”,一切照旧。  相似文献   

4.
饺子结良缘     
小编从小就娇生惯养、十指不沾 阳春水,更不要说冒着变成“黄脸婆” 的危险亲自下厨了,幸而我找了个甘 愿做“黄脸公”的他。厨艺高超的他每 次看着我狼吞虎咽他的劳动成果,总 少不了给我做一番思想教育,如“要捉 住男人的心,先要捉住他的胃”,还不 时挑战味觉极限,逼着我煮几个菜。当 我焦头烂额,挣扎着捧出几碟“生熟混 合物”时,他还是毫无怨言地全部咽下  相似文献   

5.
婚书到手,让我欢喜让我忧,但我最终还是嫁给了他,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为了做个“六星级”超级好新娘,我开始忙忙碌碌了,可是我这个先生特怪癖,他从不吃普通的饭菜,只吃用真知实学做来的菜;他不喝普通的汤,只喝用汗水、自来水浇灌而成的汤。这点很苛刻,可难坏了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新娘。他啊,不但吃得与众不同,更怪的是他喜欢戴眼镜的我,而且喜欢度数大一些。他讲,这样才文静,才有城府,才像个大家闺秀,唉!遵他的命喽,谁让我天生乖巧!我本是只学“7”门的,可现在嫁给了他,就得多学点,免得人家说:“瞧这夫妻俩,简直不…  相似文献   

6.
严英 《学前教育》2004,(12):19-19
我组织了一次手工活动,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搓、捏、粘合等技能塑造跳舞的人。活动开始时,我操作手脚可以活动的芭比娃娃表演舞蹈,然后让孩子自己创造跳舞人的各种动态。孩子们认真地做手工,我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的创作情况。当我走到丰丰面前时,他下意识地用两手遮住了作品。我想看个究竟,便站在他的身后,发现他做的跳舞的人的胸前有两个包。  相似文献   

7.
我爸爸在家里常常身兼多重角色。有时他是个“大孩子”,他会和我下棋、打羽毛球、玩游戏机,输了还要耍赖皮。有时他倒像个老师,会教我写字、画画、做算术。可当我犯错误时,他又会变成一个大“恶魔”,他会教训我,打我的屁股。虽然屁股有点疼,但我一点都不记恨他。我爱我的爸爸。我更喜欢爸爸是个“大孩子”的时候。爸爸是个“大孩子”@陈佳宜$杭州临平二小一年级  相似文献   

8.
避免“成功式的失败”我有一位朋友,业务上很有才华,是全市的教学能手,教学质量一直保持着非常突出的位置,按照学校的结构工资制度,他的工资在全校一直是比较高的。但我知道他的管理才能,因为他做班主任的时候曾经把一个班带得一团糟。后来,因为他看到比他资历浅得多的同事、业务差得远的同学当上了学校中层干部甚至校级干部,他有点心理不平衡,找我要求个一官半职,我劝他不要勉为其难,第一年,他想通了,第二年,他不再找我,而是调到了另外一所学校,而且果真实现了他的理想,做了那所学校的教导主任。不出我所料,很快他就被工…  相似文献   

9.
轻松做老师     
宋壮丽 《山东教育》2005,(23):91-91
“我都快累死了,”早晨,气喘吁吁的母亲们常对我说这句话。“从睁开眼睛到现在,我和他爸爸就没闲着,哄他起床,给他穿衣服,洗脸,看着他吃饭,好不容易出了家门。哎!每天早晨都像打仗似的。这不,家里还是一窝乱,被没叠,碗没洗,只好中午再收拾了!”看着满头大汗一脸无奈的母亲们,我一点也不同情她们。有些事情孩子们自己能做,并且还会做得很好,为什么父母却偏偏要替她(他)做呢?一个孩子都累成这样,如何去面对一群孩子呢?  相似文献   

10.
俞廉清 《现代教学》2013,(12):57-57
小J是初二的学生,他活泼机灵、待人热情、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是个聪明、有潜力的孩子,可是我渐渐发现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做练习拖拖拉拉,还时不时做一些小动作,回家作业质量也不高,字迹潦草。我和他交流了两次,发现效果不是很好,我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决定再找他彻底好好谈谈,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宁宁是个好动、凋皮的孩子,他总是惹事,刚开始我很生气,经常批评他,希望他能好好地“守规矩”,做个安静的孩子。慢慢地,静下心来想想,我又发现在他惹事的背后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特别的父爱     
小然 《家教指南》2005,(11):52-53
爸爸过世三个月他就来到了我家。妈妈让我喊他“爸”,可我什么也不叫,而是对他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恨。记得我5岁生日那天晚上,他和妈妈下班回来,做了一桌子菜。而我心情非常不好,很想把那些菜倒掉。但看了妈妈的脸色我忍住了。那小山似的菜一直留在碗里,一动也没动。  相似文献   

13.
日前,笔者读到两则真实的故事,情节曲径通幽,读后发人深思。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年前。某地警方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令人惊讶的是,警方还未做审问,他便自己拍着胸膛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警方拿出一大堆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的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正是我的风格。”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这么粗。”核实得知,被抓前,该小偷已涉案上千件,之所以屡屡得逞,主要是因为他的手法细腻至极,有不少被偷的人家,经…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爷爷     
我有一个对我非常好的爷爷,他今年已经60多岁了,是个退休老教师。爷爷的身材高大,走起路来雄纠纠气昂昂的。爷爷长长的脸,高高的鼻子,浓眉大眼,见人总是一副笑脸,可和蔼呢!爷爷对我格外疼爱,每到寒、暑假他就把我接回老家———石潭,为我安排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游泳、旅游、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爷爷特关心我的学习。每次来我家都要了解我数学学习的情况,对我问这问那,看我掌握了多少。有时他出一些题目给我做,有时就拿试卷给我做,如果我做不出来,爷爷就耐心地给我分析、讲解题目。有一次,爷爷在给我讲解一道难题时,…  相似文献   

15.
沈岚 《教育文汇》2007,(5):10-11
4年前,我第一次做班主任。当时班上有个男孩叫吴宇,上课时特别活跃,时不时冒出什么话而引起哄堂大笑。他的“说功”不赖,但“写功”差矣,打开他的作业本常常是空空如也。一次,他竞谎称“家里有急事”,请假半天溜到了网吧。当时我气炸了,这样下去还得了!于是,我立即向他家长反馈。可没过几天,我听说他又趁父母做生意的空儿,拿家中的钱在外乱花。我真是忍无可忍了,便把他列为重点教育对象。一天,他又犯了错,我把他找到办公室,当着他父母的面,狠狠批评他一顿。我十分生气地说:“你这样做已经失去了老师的信任,以后我还怎么信任你呢?”他什么也没说,在父母和我“恨铁不成钢”的目光中,只是把头垂得低低的。之后的半个学期,他再也没有上网,但成天无精打采,学习亦无起色。一个寒假过后,听说他随做生意的父母转学了。他走时,没有和我告别,以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我呢,心中好像缺失了什么,看着他的空座位,总是有一种涩涩的滋味。  相似文献   

16.
听一年级的数学课。做练习时,我旁边的一个孩子怎么也不会做,老师显然没注意到他。我俯下身子轻声教他。旁边的孩子马上对我说:“老师,不用教他,他是弱智!”“老师,你教他他也不会,他数学只能考10分!”再看这孩子,竟是一脸的漠然。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可是,为什么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就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分数当作惩罚的武器来对待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30分”、“10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艺术的批评     
1.男教师的做法。有一回数学考试,他发现班上的女同学普遍考得比男同学好,就在班会上做了一个美妙的总结:“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的老师在课堂上问我,来世当男生还是当女生?我就回了一句,当女生!老师问我为什么?我就说,男生女生下棋时,要是女孩子赢了,她就会被大伙儿称为女才子,要是输了人们也不会责怪她。可男孩子就惨了,要是下赢了,肯定没有人说他是男才子,要是下输了,人们又立刻说他是个大草包!天!亏不亏!”听到这个奇怪的梦,大家全都笑出了声,而他也就神采飞扬地接着说:“不过今天我不说梦,而是要表扬表扬咱…  相似文献   

18.
左红艳 《师道》2005,(3):62-62
不经意问,我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他。他坐在教室第二排的角落里,虽然有时趁我不注意就和前面的那位搭讪,但我眼睛一盯着他,他就会自觉地闭上嘴巴,一副无辜的样子,或做个可怜状,让我对他爱也不是骂也不是。如果小组竞赛,他也是最积极踊跃的,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还会不守规矩地乱蹦乱跳。他的反应能力极其好,每道抢答题,他都是少数几个最先站起来抢答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什么     
黄建新 《今日教育》2007,(12S):37-37
开学之初,我一走进教室就发现张望同学有点特别:那双隐藏在近视镜片后的眼睛,总是闪过一抹狡黠。当我注意他时,他便低着头,悄悄地抬眼从镜片上方看我:当我不看他时,他便肆无忌惮地环顾四周,甚至高声喧哗;当我忍无可忍批评他时,他便做个鬼脸,或吐吐舌头,或捂嘴偷笑。我想,这可是个“问题人物”。  相似文献   

20.
顾娟 《吉林教育》2008,(3):119-119
刚开学,我接手了新的班级,经上任老师“点拨”,一位叫李明泉的后进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星期下来,他的“狐狸尾巴”可全露出来了:一个个字写得歪头斜脑、题目时有抄错和漏做,作业的质量“全军覆没”居多——为了不挫伤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几次三番找他谈话,教育他正确对待学习,他满口答应,可是第二个星期非但没有改进,反而变本加厉——交白卷,好像大有“示威”之势。尽管我费尽口舌,他也无悔改之意,我顿感束手无策。思量了好半天,我决定使出“绝招”——到家长那里告他一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