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命的启示     
有一个人,他有四个儿子。他希望他的儿子能够学会不要太快对事情下结论。所以,他依次给他四个孩子一个问题,要他们分别去远方看一棵梨树。大儿子在冬天前往,二儿子在春天,三儿子在夏天,小儿子则是在秋天前往。当他们都去过回家之后,他把他们一起叫到跟前,让他们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情景。大儿子说那棵树很丑、枯槁、扭曲。二儿子说,不是这样子,这棵树被青青的嫩芽所覆盖,充满了盼望。三儿子不同意,他说树上花朵绽放、充满香气,看起来十分美丽,这美景是他从来不曾见到过的。小儿子不同意他们三人的说法。他说树上结满了果子,累累下垂,充满了生气…  相似文献   

2.
一捆树枝     
《中学生英语》2009,(11):7-7
有一个人有四个儿子,但儿子们却经常争吵。他很担心他们。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儿子们明白团结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四季     
从前,一个人有四个儿子。他希望儿子们能学会凡事勿匆匆下结论,于是派他们轮流去远方看一棵梨树。大儿子冬天前往,二儿子春天启程,老三去时已是炎热的夏季,小儿子于金秋时节踏上了征程。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誉为渔王的老人,很希望三个儿子也能继承他的衣钵,所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给他们一些渔技,凡是捕鱼能用到的所有技巧,老人都尽心传授,就怕三个儿子有什么不明白的。等儿子长大后,他们的渔技却是十分平庸,他的精湛技艺后继无人了,结果让老人非常苦恼。同样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樵夫,有两个儿子。儿子长大后,他要他们独自去森林砍柴,临走时告  相似文献   

5.
话题导入 一个富人为让小儿子见识一下穷人的生活,就带他去乡下农场最穷的人家待了一天一夜。父亲胸有成竹地问:“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了吧?”“是的!”儿子回答,“我们家有一条狗,可他们家有四条狗;我们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我们的花同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  相似文献   

6.
Q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最近老师反映他这段时间总跟班上学习最差的几个同学玩,有一次还和他们一起去打架.听了老师的话,我禁止儿子再与那些孩子来往,儿子竟然哭闹着说,那他就不去上学了.  相似文献   

7.
北大有多远     
他们是村里惟一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庭。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浅,还让家里的地分着心,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来。他们怕耽误了孩子,就送到城里去。妻的一个表妹嫁在城里。帮儿子联系了学校,还让在她家吃住。可事不随人愿,妻的表妹因丈夫有外遇而服毒自杀。儿子自然不能再去她家吃住。儿子在城里上学成了问题。他们夫妇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丈夫去城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儿子上学。  相似文献   

8.
贫穷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待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是的!”“有何感想?”儿子回答:“我发现咱们家里只有一只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只狗;咱们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  相似文献   

9.
谁更贫穷?     
一个富翁带他的儿子去乡间体验穷人的生活,数日后父亲问儿子:“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的穷苦了吧?”儿子说:“唔。”男孩也讲述了他几日来的观察:“我们养了一只狗,他们养了四只;我们的泳池占了半个花园,他们有一条没有尽头的溪流;我们的花园里有灯,他们夜里头顶上有星;我们的露台看到前面的园子,他们却一直望到地平线;我们有一块小小的土地,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原野;我们有仆人服侍我们,但他们为众人服务;我们要购买食物,但他们自己种植;我们有围墙保护我们,他们有朋友保护他们。”富翁听了哑口无言。男孩跟着又说:“谢谢爸爸让我知道我们是多么的…  相似文献   

10.
亲眼所见     
一天,一位富翁带着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儿子看一看乡下人有多穷,从而珍惜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他们在一间十分简陋的农舍里住了一天一夜。  相似文献   

11.
北大有多远     
他们是村里惟一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庭。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又浅,还让家里的地分着心,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来。他们怕耽误了儿子,就送到城里去。妻的一个表妹嫁在城里,帮儿子联系了学校,还让在她家吃住。  相似文献   

12.
有个渔夫,由于他具有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3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因此,他经常向人诉说,真不明白,我从儿子们懂事时起就教他们捕鱼技术。比如,告诉他们怎样划船才不会惊动大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还教他们如何去识海潮、辨鱼讯……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把所有的捕鱼经验都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渔技竟然赶不上一般渔民的儿子!这位渔夫的渔技固然是一流的,平时教自己的儿子也是真心实意的,然而效果却不佳。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恐怕是他没有放手让自己的儿子去独…  相似文献   

13.
潘石屹 《少年文摘》2012,(12):92-94
都知道潘石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潘让,一个叫潘少。父母都是公众人物,但这两个孩子却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我是我,他们是他们,别把我们搅和到一块儿!"听起来很是铁面无情,这也是潘石屹一贯的态度:不想让儿子因为父亲的成功就觉得自己也跟着镀了层金。名字里暗含的期许我常常感到现在的教育让人很紧张,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教育他去争去抢,告诉他这个世界是怎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你不争你不抢你就没饭吃!我曾经在北京动物园里亲眼看见,一个父亲抱着三四岁的儿子,看着一群老虎正在扑食  相似文献   

14.
他们不关心我是谁,来自哪里,他们只关心是否有粮食、有毯子,或者奢侈地,有一盏灯。不久前,我跟家人念叨,等小土豆(我的儿子)长大了,我要带着他去探访难民营。我母亲当时正抱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外孙,连说我疯了。带儿子去探访难民营的想法,于我,不算是心血来潮。我觉得,探访难民营可以让孩子明白,  相似文献   

15.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生了五个儿子。五个儿子一个质朴老实,一个聪明机敏,一个眼睛失明,一个天生驼背,一个天生跛脚。他们的父母让质朴老实的儿子务农,让聪明机敏的儿子经商,让眼睛失明的儿子学占卜,让天生驼背的儿子搓麻绳(因为干此活整天要弯着腰),让天生跛脚的儿子在家纺线织布  相似文献   

16.
儿子开始姗姗学步时,我和老公就决意要培养他自立能力,让其自由发展。在家庭会议上,我们以强硬态度通过几项纪律,其中一条就是儿子摔倒,不要去扶他,而让他自已站起来。可是几次下来,儿子就跌得头破面肿,爷爷和奶奶心痛得不得了,三番四次地骂我们说:“你们也心太狠了!让孩子受罪。”他们哪知道儿子心头肉,我们同样心疼。  相似文献   

17.
儿子2岁四个多月的时候,我把儿子送进了一所民办幼儿园,这是令我至今懊悔不已的事。早些还是晚些让孩子进幼儿园,该不该尽早让孩子过集体生活甚至全托,各种看法见仁见智。我认为,在决定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最好能想一想,我们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 儿子2岁多,已经很活跃,很有自己的主张,每天要做一些令外公外婆担惊受怕的事,提一些老人力所不及的要求。为了“解放”外公外婆,我决定送儿子去幼儿园。  相似文献   

18.
有好多孩子觉得跟父母在一起"一点儿也不快乐".孩子们为什么不快乐?原来他们缺少基本的选择权-- 天冷了,我和妻子一起去给儿子选购外套,为了让选购来的衣服更符合儿子的"身架",我们决定带儿子一起去商场.  相似文献   

19.
金币丢了     
有人去请教他的导师,智者与普通人会有什么不同。他的导师捋了捋胡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想从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个做王位继承人。就给他们每人一枚金币,让他们骑马到远处的一个小镇上,去随便购买一件东西。而在这之前,国王命人偷偷地把他们的衣兜都给剪了一个洞。中午,兄弟俩回来了,大儿子闷闷不乐,小儿子却兴高采烈。国王先问大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大儿子沮丧地说:“金币丢了。”国王又问小儿子为什么这般高兴,小儿子说他用那枚金币买到了一个无形的财富,足以让他受益一辈子。这个财富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训:在把贵重的东西放进…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一个樵夫,他有两个儿子,他每天都轮流带一个儿子到森林里去打柴,自己砍,叫儿子帮他拾。后来,这两个儿子都长大了,樵夫就对他们说:"孩子们,往后你们就自己到森林里去打柴吧,我就留在家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