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  相似文献   

2.
一、朗读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我认为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清阅读的基本障碍。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  相似文献   

3.
一、在朗读教学中做学生的示范者 当前,朗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让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指名几生朗读后,见效果不理想,教师便再请其他学生朗读.以至于学生越读越没趣。对于低年级学生,读书还处于起始阶段,面对陌生的课文,要求学生很流利地读出其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较长的句子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4.
学生能深入领悟、有效理解课文,不是教师的讲解所得,而是学生的阅读所得。整体感知要靠读,培养语感要靠读,情感熏陶仍然要靠读。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教师要考虑学生要读哪些内容,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 师: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李孟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端端正正地拿起书一起朗读。)  相似文献   

6.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却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朗读呢?一、教师范读引导当前,许多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名让学生朗读,由于没有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不会带有感情的朗读,导致学生对朗读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陌生的课文,对很多的生  相似文献   

7.
中年级的读段训练是大纲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读懂自然段,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然而眼下的实情是:重讲轻读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虽重视了“读”,但狭义理解读的意义,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书就行,在教学中让学生无目的无思考地读,使“读”与“读懂”严重脱节,实为“空读”;有的教师把握不准读的时机、方式和方法,不必朗读时,硬要学生朗读,该朗读时,却要学生默读,读的指导不得法,也造成了读的效果不佳。分析眼前现状,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年级的自然段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有实效,教师就必须在“善于指导”四个字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做到: (一)适时——看准读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阅读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读下面这段话,你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上我却发现所有学生只有一种读法——自由朗读,或摇头晃脑,或左顾右盼,声音有高有底,节奏有快有慢。这种读书的情景很难让人相信学生的思想、情感已融入文本中。学生的自主读书使课堂成了漫无目的的"自由市场"。教师的确尊重了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想怎么读",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却忽略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师应发挥主导的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笔者到某小学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人教版第九册的《青山处处埋骨》。听后觉得不太理想,朗读没有感情,讲解支离破碎。课后交流时,我问那教师:“上课前,课文你读了几遍?”那青年教师说:“记不得了,七八遍肯定有的。”“你是怎么读的?”我追问。那青年教师有点惘然,似乎想说:读书还有怎么读的?她想了想解释说:“就这么一遍遍读过去,想过去,有时还做些记号。”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让语文课堂回归学生主体、回归文本、回归语言,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让语文课堂重新响起琅琅的读书声的理念,日益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共识。然而,知易行难,现在有不少一线语文教师,是知道朗读是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的,知道朗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朗读被边缘化了。比如因为实施朗读教学有困难——怎么范读、怎么指导、怎么自读感悟、怎么美读体验、怎么展开  相似文献   

11.
在讲读课文中,教师要重视课文的“读”,教学中应注意:一、读的量要够 有的教师整节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地学习,思维怎么能发展?有的教师40分钟的时间,几乎都在“讲”,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莫名其妙。一般来说,一节讲读课文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把静态的文宇作化动态的理解,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2.
“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就“读”而言,重视加强朗读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听、说、写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而早读课是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黄金时段”。学生在这个时段大声地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很多英语早读课没有专时专用,安排不合理,如有的老师虽到班级了,只“看”而不指导,让学生自己盲目地读;有的教师利用早读课讲练习,或让学生默写单词、课文;有的老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背单词或短文,单调乏味,学生没有兴趣读;有的早读课形成了学生补做作业、交作业、打扫卫生的不良局面。这些作法导致了英语早读效率不高。那么,如何提高英语早读效率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诵读、朗读、默读等。课堂朗读和评价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朗读感悟、读评结合是语文体验的重要形式。一、师读生评,在典型示范中体验 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经验、阅读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对课文的理解总存在着种种局限。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他们的体验就会发生偏差或错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阅读体验中的问题,并明确向学生指出来。同时,教师还应进行示范性的朗读,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将教师的范读再次呈现在他们的头脑中,并进行强化。在互动体验中,学生不断纠正体验中的偏差,再次进行阅读,产生新的更合乎课文价值取向的情感体验。有位教师在教学《燕子》时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再读。这位学生读得很认真,也很流利。不过,他的朗读没有把燕子飞行的轻快灵活表现出来。师:听了他的朗读,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朗读和他有什么区别?你从朗读中听懂了什么?(教师范读这一自然段,将“斜着身子”“掠过”“横掠”“沾”等词语作了处理,很好地表现出燕子飞行时轻快灵活这一特点)生:听了老师的朗读,我知道了燕子飞行得很快很轻。师:你主要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呢?能谈一谈吗?生:掠过、“唧”的一声、斜着身子、飞到。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当下,“以读为本”的理念已深入语文教师的内心。然而,一些教师虽然明白“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却不知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与文本充分对话。久而久之。朗读在学生眼里便成了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对于朗读。他们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朗读水平更难得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得主动,读得深入,读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为此,不少教师在朗读指导上做了有力的探讨:技巧指导、范读引领、引读渲染、关键词导读……但是,这样的朗读指导是不是依然牵着学生的鼻子?是不是缺失了学生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两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黄河的主人》的朗读指导片段。  相似文献   

16.
陈芳 《师道》2013,(7):67-68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读书形式,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读,是有感情、有节奏、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地朗读。但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琅琅读书声时常被教师过分的讲解所代替.有时为了节省时间、赶教学进度.教学中也忽略了朗读这一环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更不屑大声朗读。语文课堂走向了“只讲不读”、“学而少读”的畸型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朗读教学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多下功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一、因时因事,有效朗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进行朗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读……看起来教师对学生朗读训练很扎实,课堂气氛也很热烈,可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学生朗读前没有要求,朗读中教师也没有指导,读后更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指挥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去读,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朗  相似文献   

18.
自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如教《会摇尾巴的狼》,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可这样设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既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自读能力。语感的形成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我们要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浓郁的抒情散文,它抒发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范读时,教师饱含感情的朗读…  相似文献   

19.
一、优化朗读训练 上好诗歌课,对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但有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歌是需要多读的,古代诗歌、现代诗,特别是抒情诗,尤其需要多读,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诗歌总是采用教师范读、点名朗读或全班齐读等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感情地朗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读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20.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