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是美的载体.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憧憬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交替中发展的.由历史课的特点所决定,浩翰的历史知识中包含着无数的美育素材,值得我们借以用来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2.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美育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很早就重视对学生的美学教育,近代的教育家更是对美育高度重视.美育已成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教材和资源都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训练,这是实现“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情趣”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1 历史教学与美育 历史本身蕴涵着美,是人类创造美、发现美和完善美的历程.人类的历史正是真、善、美不断战胜假、丑、恶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就是在扬美善、弃丑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历史有美,也就有美育."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方提高人们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其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美育。以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在语音教学中,是以发音准确、拼读合理作为美的标准。教师要激情引路,分清哪个是正确的、美的;哪个是错误的,丑的。从而使学生掌握美的发音标准,去练习、体会,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美育手段。  相似文献   

5.
毛艺 《中国教师》2013,(Z1):197-197
"美"从美学方面看,人类车轮轨迹就是在不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过程。它是一切艺术文化毕生所追求的目标。时间倒退到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札,成于乐"[1]的著名美育理论。到了近代,蔡元培先生更是规划了一幅学校美育蓝图:开设美育课程,进行审美教育。[2]文章语言之美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发展,现今,我们的教育更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和使用的。  相似文献   

7.
浅析教育美     
教育与美的联系不仅在美育,更在整个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蕴涵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分析,都必须建立教育美观念。在教育活动中,教育美可分为具体美和美的整合,呈现两个不同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培养人们在正确审美观指导下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亦称审美教育。美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文化的形式美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折射出的精神美,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尚惠芬 《成才之路》2009,(20):65-66
通常,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几个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原则的贯彻。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就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教学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美育就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把历史美育列为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美学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仍属薄弱环节。美育是生命意象化育,包括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人文美育等内容,其功能在于成人之美。学校美育实践应注重各类美育元素整合,走学校美育课程化实施之路。学校应基于美育的本质思考美育课程的理念,基于美育的功能定位美育课程的目标,基于美育的内容搭建美育课程的模块,探索多元化的实施路径,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中小学教育可概括为一种偏重知识型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一时要克服这种现状不可能,故从已经成人的大学生身上寻找有限的解决之路也许是一种可行的办法。知识追求有很大的功利考虑,要抵御这种浮躁的心态从审美入手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审美教育不同于艺术教育,它有更丰富的特性,就现状而言,增加"无"的教育无疑是作为审美教育这个思路上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终极目标在于塑造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的自由.美育塑造人格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内在精神因素的整体培养,促进人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通过情感的提升恢复人格的完整.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就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超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走向美育的完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人们对美育内涵及其任务的认识还不完整,教育实践更有残缺。美育具有两个基本维度: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审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主体,立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客体。美育课程必须按照完整美育体系来规划、开发、建设、实施和管理,以促进完整美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认识美育的实践依据是重视美育的前提条件。从人的发展阶段性来看,美育是现实人生的必要选择;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美育关系到未来人类的素质和生存质量;从改革教育体制来看,美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在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其在思维模式上注重人生精神体验;在价值目标上追求人格道德修养;在反映方法上强调直觉顿悟等方面的独特性。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祖国美学的丰富遗产,在更加宽广的视界中不断完善美育思想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加强美育思想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8.
美育刍议     
美育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由于认识的不到位以及具体措施的缺乏,迄今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当前有必要厘清美育与艺术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并从现有的教育体系、美育管理、美育师资的培养、网络美育的介入、美育资源的整合等角度予以考察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从审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真善美的崇高人格为目标。由于他具有对应地建构审美生境和审美人生的潜能,他的审美教育理论实际上已超出了真善美的审美场,向着益、宜的高层次的审美场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探讨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功能、依据、框架与运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有关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构建的具体设想,强调了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