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际会,人的取名、别号,往往能折射出特定的社会政治思潮。“两报一刊”与“本报特约评论员”这两个报章上的署名也同样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紧密相联。 “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即今《求是》杂志的合称。“两报一刊”联合发表编辑部文章或社论则是“文革”的产物。“文章”初期,通常是以  相似文献   

2.
杨汉样 《新闻与写作》2006,(7):M0002-M0002
时下,有不少报刊都通过组织评报评刊或开设“编读往来”之类的栏目等途径,鼓励与发动读者经常给报刊找出差错或不妥之处,这对加强编者与读者的联系、减少及杜绝报刊上的差错、不断提高报刊质量等都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雁北日报开展读者有奖评报活动以来,雁北地区读报活动气象一新。评报包括评论报纸报道的内容,也对报道形式、版面设计以及新闻图片、语言表达得诸方面评头品足,同时还评比推荐优秀新闻作品。为鼓励读者评报,雁北日报设立了“热心评报奖”、“善于挑刺奖”、“热心推荐奖”和“评报综合奖”四种奖。  相似文献   

4.
为了搞好报刊管理,新闻出版管理机关普遍开展了报刊审读工作,许多报刊社自身也开展了评报评刊活动。那么,管理机关的审读与报刊社自身的评报评刊有没有联系和区别呢?两者是不是重复?为此,很有必要弄清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挥效能。  相似文献   

5.
有些通讯员不善于写评报、评刊的稿子,存在的缺点有:一、“评”的语言少,抄录稿件的话语太多;二、空泛、虚的过程多,联系实际的东西少;三、溢美之词、过高的评价多,评的不实在。  相似文献   

6.
1987年,是汉中日报坚持连续“评报评优”活动的第三个年头。这年共评出内部受奖好新闻作品76件。日常评报1100多人次,共提出表扬,批评、建议、争鸣以及业务研究性意见1900多条,促使编采活动经常处于充满活力的竞争状态中。汉中日报开展“评报评优”活动(简称“双评”)的指导思想是:疏通编采情况,交流编采经验,浓化研讨气氛,推动新闻改革,协力办好报纸。强调这一点很重要。过去也曾开展过评报、评优活动,多是时评时辍。难以坚持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没有分清“评报”与“评人”的关系,误把“评报”当“评人”。评到谁的产品,谁就误解为对自己过不去。其  相似文献   

7.
走上军报办公楼三楼楼梯口,迎面就可以看到楼道墙壁上的“评报栏”。在编辑部实习两个月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个“评报栏”了。因为这里看似平静,却时时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每天,无论是报社领导、编辑记者,还是到报社帮助工作、送稿的通讯员,都会有意无意地在这里停住脚步,细细品味,“评头论足”,这似乎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评报作为提高办报质量和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家报纸都相当重视。以前,我曾去过几家报社,也看过他们的评报栏,然而,真正像军报“评报栏”这样严肃认真,这样规模宏大,这样持之…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刘作军孙家斌报道:今年以来,石家庄陆军学院一大队评报组紧密围绕“读报、评报与学员成才结合”、“自发评报与集中研讨相结合”、“读报评报与所学课程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活动,把评报引向深入。截至目前,大队评报组共向军报提供评报稿300余件,其中120篇被军报《通联情况》刊出,评报人员由去年80人增加到160人。立足“三个结合”把评报活动引向深入@刘作军 @孙家斌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28日开始,乐清日报利用浙报集团8531网络平台实行网上评报。在保持一人主评的基础上,其他人员既可实名上网评报,也可匿名发表看法,使原来纸质评报时的“独角戏”,变成了融合多个声部的“大合唱”。  相似文献   

10.
张全 《新闻前哨》2010,(2):27-27
乐清日报“8531网上评报”是在浙报集团改版指导组的提议下,报社编委会决定开通的。在保持一人主评的基础上,其他人员既可实名上网评报,也可匿名发表看法,使原来纸质评报时的“独角戏”.变成了融合多个声部的“大合唱”。  相似文献   

11.
“班有评报员、周有评报日、月有评报会”,这是济南军区驻黄海前哨的第141医院勤务连近年形成的评报制度。他们运用《解放军报》刊载的正面典型经验指导连队日常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连队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该连连续8年被军区联勤部和联勤分部表彰为“基层连队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先进党支部’等。(高中日、姚锋摄影报道)左上图每天的《解放军报》都成为官兵的“抢手货”。左下图在一周一次的“读报、评报”日上,评报员踊跃上台发言。右上图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定期检查评报员的《评报日记》。右下图党支部“一班人”和评报员在一…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刘学努报道:沈阳军区某部新闻干事王洪续著、第一部系统论述读报评报的《评报初论》一书,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该书系统地讲解了阅读的战略与方法、编辑思想与版面语言、读者需要与心理、读者调查、评报组的成立、评报活动的开展、9种评报稿件的文化风格及写作要求、报刊文病的评读等20个方面的知识。一改新闻学教材灌输原理、强调“应该怎样写”的固有风格,突出读者的主人公地位,回答了“读者需要什么”,从评论报纸宣传、剖析文章得失的角度来阐述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具有易读、易懂、易实践的特点,是部队基层官兵…  相似文献   

13.
齐进 《今传媒》2003,(4):29
《现代人事》是由陕、青、新、宁四省区人事厅联办的一份政策性、专业性、时效性较强的工作指导类刊物。笔者是通过“读者之友”版块,认识并对该刊产生浓厚兴趣的。 “读者之友”,“读者园地”等相类似的栏目,在报刊上可以经常看到。但多为评报评刊,内容单一,版面小,出刊也不固定,属应时应景式的栏目。《现代人事》的“读者之友”是该刊四个版块之一。每期5-8  相似文献   

14.
来函照登     
《新闻记者》编辑部: 贵刊第5期发表了陈谈强同志对我去年在贵刊“记者的报告”栏的一篇消息的批评文章《也谈<三次冲击>引来的冲击波》,我就此作几点答复: 一、我写的是消息,不是论文,因而欢迎对消息报道的准确性提出批评,可是批评文章说:“陈力丹忠实于意见书的主旨”,即承认我没有歪曲当时评报者的意见。批评文章一开始就说:“陈力丹同志是借新华社这篇评述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波浪冲击中前进》发表后,报社内部评报栏的‘一份份批评性的评报意见书’来  相似文献   

15.
刹文章长风,已喊了很多年,但目前,报、刊、台的文章冗长之势仍是愈演愈烈。读者、听众怨声载道,编辑、记者叫苦不迭,领导强调再三,都在呼吁:文章短些好! 现代信息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益。人们通过报、刊、台等新闻媒介获取信息与更新知识的时候,也都希望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饱和的信息和知识。然而现实情形却很难满足人们的这一愿望,究其主因,是受“文章不达意,言寡难通情”、“长篇大论有水平”的观念束缚,导致作者无法真正摆脱冗长文风。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解放军报》社在成都召开了第7次读报评报总结表彰会,石家庄陆军学院一大队评报组再次榜上有名,从而成为全军唯一的连续七年的先进评报组。这个大队的读报评报工作何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副大队长陈平一语道破“天机”:间渠哪得清如许,唯有“人才”活水来。评报组培养了人才,人才又促进了评报组的繁荣,这一良性循环的道理,使与会代表们深受启发。“辽眼”识才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校更是如此。每年,大队都有一批写作骨干毕业走向部队,评报工作很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为保持评报工作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广东《佛山日报》近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每日评报”,从2006年6月起,对评报工作更为重视,还增加了“每周评报”和“每月评报”,使之成为采编工作的一项常规业务,对提高报纸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本刊2008年新辟专栏“每月评报”,旨在进一步提高地市报的办报质量。希望广大读者为此专栏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8.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解放军报第八次读报评报座谈会圆满结束。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18个评报组的19位代表聚集一堂,总结1999年度读报评报。读者信息反馈工作,交流读报评报、读者信息反馈经验。1999年度,各评报组的同志们同往年一样,热心为军报尽义务,积极参与评报,及时反馈读者信息,为办好军报作出了新的贡献,读者信息反馈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概括起来,有“三多”、“三强”的特点。先说说“三多”,即先进典型多了,评报形式多了,批评意见多了。1、先进典型多了。到目前,经过几番调整,我们仍然有20个评报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底,在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工作中,《新疆文艺界》(内部资料)由报形改为刊形。这并不是《新疆文艺界》的第一次改版,但编刊模式的改变确实经历了一个适应过程。由报形编辑转换为刊形编辑的角色,在具体的编辑业务实践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内部资料出版物报形到刊形的转型过程,也是对编辑工作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一、从报形到刊形的转变是编辑理念的转变从报形到刊形可以说是一种平面媒体形式的改革,面对“报”和“刊”两种不同的编辑模式,即使面对的读者没有变,如不改变编辑理念,及时调整各类稿件内容的宣传侧重点,…  相似文献   

20.
20世 纪 90年 代 中 后期 以后 ,报 刊 评论 逐渐 打破“栏 ”的 界限 ,呈现 出版 面化的 倾向 。在 这场 被 称作 “时代 先声 的 时评 热”中,时 ” “评 正是 以 大 众 视点 、 平 “ ” “民 写作 来 彰显 的。换 言之 ,这 一时 期 评论 ”空 间的 拓宽 在很 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