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常方元 《青年记者》2009,(18):67-67
大众化经济新闻是指和专业的经济、金融类媒体的经济报道方式相对的,“面向大多数社会成员传播的新近变动的经济信息”(引文出自《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从严格意义上说,大众化经济新闻的特殊性首先是由“经济新闻”的内容属性决定的,其次是由“大众化”的受众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牛丽红  马雄 《编辑学刊》2015,(2):101-104
探讨了经济新闻在报道流程中大众化术语"变译"的范式,分析了网络时代里信息技术在辅助其新闻专业术语"变译"方面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技巧,从而让更广大的读者群能更容易、更快捷、更有效地接受经济新闻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对于众多媒体尤其是经济类报纸来说,经济报道都是重头戏,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决定的,而不断发展经济报道的样式也成为各媒体努力的方向。于是一种介于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之间的社会经济新闻出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冯烙 《新闻实践》2012,(3):66-67
地方晚报是以地方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城市报纸。经济新闻是地方晚报始终关注的重点板块,是地方晚报的传统产品。地方晚报的受众定位、市民属性、市场策略等因素决定了其经济新闻应该力求平民化,在经济新闻报道时,要心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情怀;眼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选题;文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表述,使地方晚报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平民百姓服务,实现地方晚报经济新闻的大众化传播,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时政类的经济信息可以说是目前都市受众最关心的领域之一.于是,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广州,众多媒体尤其是都市类的大众化媒体都将有限的经济新闻资源扩大化。在经济新闻社会化的操作上,各媒体难免根据现实存在的经济生活进行议题设置。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闻报道必须重视策划与组织,这是由经济新闻的政策性、专业性、服务性、前瞻性等特点决定的。经济新闻的策划与组织的原则除了要遵循一般新闻的策划与组织的原则外,更应该注意政策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统筹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经济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也是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的对象.经济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对公众而言,经济就是新闻媒体提供的"图像和语言". 所谓经济新闻,应该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中国的新闻业中"经济新闻"这个概念早就有了,但以前经济新闻往往侧重于工交商业新闻,以及政策性新闻,显得金融证券这块比较专,一般人看不懂也不爱看.现今的经济新闻是一个庞大的类,新华社徐人仲把此类新闻划分为四类:①政治性经济新闻;②信息性经济新闻;③人物经济新闻;④论述性经济新闻.另外,还有自然经济现象新闻、经济趣闻也是不可丢弃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黄色新闻浪潮"时期是美国新闻史上一个典型的阶段,在三次报刊大众化浪潮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早重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研究的国家之一,美国在第二次报刊大众化浪潮中的新闻伦理成果较为丰富,在道德伦理和规范伦理双重层面都较早期有了突破.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12)
<正>现在世界上的高级报纸,诸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卫报》等,除了要闻版外的第二大板块,均为经济—金融版,显然经济—金融新闻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这类报纸的读者大多是专业知识的人群,新闻的内容可以适当高大上一些。而大众化报纸,其定位决定了它们必须考虑读者群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在我国,城市的晚报、省委机关报办的都市报等被称为"大众化报纸",因为这类报纸面向普通百姓,内容当然是大众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新闻都要与读者的兴趣和利益紧密相关,且要能够看懂。然而,打开我国各地这类报纸的经济版或金融版,多数新闻充斥专业术语和统计数字,很专业。我拿着报纸,指着大标题随机问了几个周围的人是否明白说的是什么,包括文科高级职称的人,都说看不懂或基本不看,只看要闻  相似文献   

10.
所谓"领导用语"就是指报道领导干部时所运用的词语.如何对领导干部进行恰如其分的报道,不是由记者和老总们从主观愿望出发决定的,而是由新闻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但是,长期以来,几个关键的"领导用语"在新闻报道中高频率地出现,而且大多是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的,这就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滥用"领导用语"实质上是新闻的一种隐性失实行为.  相似文献   

11.
党报经济报道需要"抢抓热 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我认 为这既是一种战术,也是一种战 略,既可以作为经济新闻的采写 技巧,也可以作为经济新闻的改 革取向。 浙报需要什么样的经济报道? 报纸定位决定新闻努力方向。由 于浙报读者以社会主流人群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一、确保新闻采写工作新发展新闻价值是由事实的重要性和社会的关注程度决定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科技新闻等的区别,只是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为便于研究和区别而对新闻所做的分类,并不是根据分类的前后排序确定某种新闻的价值。笔墨当随时代。决定新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文章主题,不  相似文献   

13.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日常活动,它维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延续,是社会进步的初始动力.作为"经世济民"缩写的"经济"一词在起源上就已经彰显出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地方媒体经济新闻的发展建立在人类经济能力逐渐繁盛的基础上,经济新闻报道的产生、发展和繁荣都离不开"人"这一社会最活跃因素.因此,不管是回顾地方媒体经济新闻的成就与业绩,还是反思其不足和缺憾,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视角和理念.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闻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新闻。除财经方面的专业报刊、栏目、节目大幅增加外,综合性报刊中经济新闻所占比例也不断提高,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也不例外,这是由执政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几乎所有的党报除了在要闻版刊发大量经济新闻外,还专设了经济新闻版块,就是在采编机构设置上也多有体现。以唐山劳动日报社为例,就设了“城经部”、“农经部”、“政经专刊部”等,几乎占了编辑部的半壁江山。刊发的大量经济新闻,不仅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大量需求。值得关注的是,由于…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摄影是经济生活与报纸传媒共同发展的产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报纸进入“读图时代”的大背景,决定了经济新闻摄影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增兵 《新闻窗》2007,(2):78-79
与其他新闻比较,经济新闻是个性非常鲜明的新闻类别。经济新闻与生俱来的特点决定了其鲜明的个性:专业、抽象。但经济新闻又与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不小的比重。但长期以来,不少经济报道内容呆板乏味,缺乏可读性、鲜活性,以及报道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浅表化等屡见不鲜。因此,经济新闻难写,而受众对一些肤浅的经济新闻也不欢迎,使读者群受到一定限制。经济新闻在报道的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恰恰是提高经济新闻报道可读性的“拦路虎”。本文从提高经济新闻报道写作的可读性入手,探讨了写作经济新闻如何走大众化之路,以及如何让新闻更具接近性和亲和力,以期经济新闻的写作更能体现民生民意、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论二十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波 《现代传播》2001,(4):24-30
本文运用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考察了20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的发展,并把它划分为5个历史阶段新闻观念启蒙时代、"以新闻为本位"时代、大众化与新闻宣传并存的时代、非市场化时代和信息化市场化时代;认为其发展蕴涵着政治逻辑、文化逻辑和经济逻辑,从这里可以把握20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发展的丰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伯正 《新闻实践》2009,(3):40-40,41
谁都知道科技很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哪一个都离不开科技.事实上,我们每天也都在享受着科技成果带给我们的种种恩惠.尽管如此,人们对"科技"两字总有一种距离感.与此同理,大多数科技新闻比起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来,也往往让读者"敬而远之".如何增强科技报道的亲和力和可读性,是从事科技报道的记者编辑必须去跨越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符合读者口味并不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经济新闻在各大报纸、电视、网络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这不仅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决定的,而且从众多社会新闻里也能挖掘出深藏其中的经济规律来。不过,说起经济新闻,总容易让人联想起数字、专业用语、资本等硬邦邦、深奥的用语,仿佛是财经专业人士、高端人群看的,离普通大众距离远了点。可经济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