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采写的《县委书记被晾之后》,在1997年5月31日《大众日报》二版见报后,先后被《光明日报》主办的《文摘报》、《文汇报》等全文转载;《人民日报·华东版》等多家报纸,分别发表了以此文为话题的评论、杂文等。这篇稿子是在一个偶然机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穆青逝世前透露:“曾经 感动和激励过几亿人的焦裕禄事迹,差 一点不能发表,是彭真同志蒙难前夕巨 手拍板,才使人们读到《县委书记的榜 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但是,彭真生 前不让我们说这事。”  相似文献   

3.
《赤子报国情未已》是报道留美归国博士后、夏邑县科技副县长刘佑全的长篇通讯。这篇通讯2000年6月27日首先在《商丘日报》发表,新华社又在7月1日那天向全国播发,紧接着,《光明日报》、《文摘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报》、《中国化工报》又在重要位置予以刊载。它不但在全国产生了新闻轰动效应,而且又荣获新华社中国第12届时事报道新闻类一等奖(位列第一名)、河南新闻奖特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这篇通讯能获得这三个有分量的奖项,说明它既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同。回想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我认为它的成功之处主…  相似文献   

4.
著名学者穆青逝世前透露:“曾经感动和激励过几亿人的焦裕禄事迹,差一点不能发表,是彭真蚓志蒙难前夕臣手拍板,才使人们读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但是,彭真生前不让我们说这事。”  相似文献   

5.
发表在今年9月10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怎样治理城市交通阻塞症——武汉市交通改革、整顿纪实》,是篇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立体感”的好作品。这篇通讯具有哪些特色呢? 首先,作者善于  相似文献   

6.
穆青以人物报道而著称。他的人物通讯集《十个共产党员》①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采写的人物报道,堪称传世佳作。“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是穆青刚到延安《解放日报》工作不久采写的一个典型人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人物报道中影响最大的一篇;“铁人”王进喜、“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一家文摘报纸,居然登出了一则题为《陆定一去世前的自我批评》的新闻。消息一传出,群众中议论纷纷。当时我也大惑不解,一是报上从未发表过有关的消息,二是不久以前我还在《光明日报》上看到过陆定一同志撰写的关于双百方针的文章。文摘报上的消息太使人感到突然,并产生怀疑了。果然,相隔一个星期后,这家报纸在下一期的中缝上登出了“重要更正”,承认那一则摘发的报道有“重大差错”.  相似文献   

8.
一九六○年九月到十一月,南方日报先后发表了二十七篇评论当前工作的通讯。这批通讯的总题叫《随行纪谈》。人民日报在今年一月间转载了其中的六篇,取名为《粤西行》。这二十七篇通讯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汇编成册,两个月内重印了三次。在出版第三版的时候,书名改成了《西行纪谈》。这批通讯是跟随陶铸同志下乡考察工作的同志,根据考察中同各级干部和群众议论的意见写成的,通讯一发表,立刻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注意。陶铸同志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说:《西行纪谈》的写作,在“三个方面”作了“试验”。这“三个方面。当中的一个方面,是“在新闻报道上的试验”。他和同志们一起去搞《西行纪谈》,目的就是要搞一  相似文献   

9.
我的自述体文章“古稀之年换肾记”,先是在2001.6月号《人物》杂志发表,人民日报社的《市场报》“健康导刊”周刊从6月22日起又分三期全文转载,还分别配了两篇短文:“信心是最重要的”、“生命是最顽强的”,并派专人来照了相。这三期文章还先后上了人民网。紧接着。6月28日《光明日报》主办的《文摘报》以一整版篇幅摘发了《人物》所登文章。事隔近两个月,到8月9日《沈阳日报》也以大半版篇幅摘要转载了《人物》文章。《人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同志,曾因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两篇著名的长篇通讯里成功地塑造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和原山西省的全国著名植棉模范吴吉昌朴实感人的形象而影响乃至感动了亿万读者与听众。如今,当又读到穆老和陈大斌同志共同采写的长篇通讯《老书记与北干渠的故事》(新华社1999年6月28日电)时,我也只能用“朴实”和“感人”这两个词来表述它。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所说,今年已 78岁高龄的郑永和虽然是又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是新时期老干部的楷模,但穆老与“老书记”郑永…  相似文献   

11.
我的第一篇新闻作品是发表在《杭钢报》上的。记得那时还是“文革”前,写一位我们班组里老工人的先进事迹,编辑部帮我改了又改,润色又润色,发表后在职工中反响很大。“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能上报纸,真不简单。”1981年《杭钢报》复刊后,又使我们工作在基层的通讯员有了用武之处,我们的各类新闻作品有了发表的阵地,我们写稿水平有了提高。编辑部的同志,对我的每篇来稿都认真阅读,精心修改,悉心辅导,记得复刊的第一篇通讯,请老报人精心来厂辅导我们,认为题材是好的,但写得还有不足之处,要我再度采访重新修改,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12日《文摘报》以《北京“四大菜市场”将成昨日黄花?!》为题转摘了1月3日发表在《中国商报》上的一条消息,该标题将“明日黄花”误用为“昨日黄花”.这一错误在其他报刊上也时有出现,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3.
相识恨晚     
我订阅《中国记者》时间并不长,真有相识恨晚的感觉。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报道员,从事“土记者”工作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也许身在偏僻山区的缘故,从未听说过有一本《中国记者》杂志,是去年从《文摘报》上知道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3日至10日的上海解放日报,先后发表了《“电扇大战”说明了什么?》和《“冰箱热”引出的思考》两篇通讯,从宏观经济的高度揭示了当前家用电器市场上电扇积压和电冰箱脱销这两个问题的内在矛盾,并探讨了出路。引入注目的是,这两篇通讯都有一个长长的作者名单,除了一位解放日报记者外,还有六七位该报特约记者,其中大多数是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5.
采访不是记者的“专利”.这里,我要谈的是一个作家如何采访.具体地说,就是去年六月三十日至七月十日,我随八省市青年慰问团到云南老山前线采访期间,看到青年作家陈建功的采访活动,有他的特点. 老山归来,陈建功以“北京晚报特约记者”的名义,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两篇通讯。我除了与他合写了一篇《盛其顺的“入党申请书”》通讯外,自己也写了两篇通讯。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陈建功的采访方法与我们这些随团记者的采访方法不太一样.我想,请他写几篇通讯或是合作写,就可以更好地找出自己采访中的弱点. 果然,七月十六日,他的第二篇通讯《炮火硝烟中的抉择》发表的当天下午,北京日报原总编辑王力行在评报栏上写道:“陈建功的两篇通讯很动人,他善于捕捉到能震撼人心弦的情节、细节,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学语言来描写.通讯并不长,但看后却感觉内容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是我任《群众日报》通讯员并在该报“庆祝国庆一周年”笔谈会上发表第一篇“处女作”50周年。这一篇文章发表后,写作便势不可挡,接二连三的消息、通讯和短文陆续发表。它鼓舞自己前进,指引自己攀登。刚解放初,我在渭南瑞泉中学高中上学时,被报社发展为通讯员,颁发了米黄色的通讯员证,还给发来每期的《通讯往来》,指导通讯员不断学习提高。“国庆笔谈会”这篇处女作,就是自己投稿好多篇后才被选上的。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届国庆节,《群众日报》在报上举办“国庆笔谈会”,提出5个问题让读者、通讯员参加。我参…  相似文献   

17.
搭着时代的脉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用自己的笔,写出对社会有强烈启迪作用的新闻作品,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根本职责。24年前,采写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三位老记者穆青、冯健、周原,最近又重访兰考,怀着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怀着对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的无限思念,写出了又一篇新闻力作——《人民呼唤焦裕禄》。七月八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六千多字感人肺腑的长篇通讯后,首都各报和地方报纸纷纷在显著版面予以全文登载,有的报纸还为此配发了评论。中央有的领导同志几次称赞这篇通讯“写得很好”;许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反复阅读这篇通讯,对照自己找差距。据了解,  相似文献   

18.
官国雄 《新闻界》2000,(3):33-34
一、对综合文摘报进行理论概括的必要性近二十年来 ,全国各地陆续创办了170多家文摘类报刊 ,加上上千种报刊的文摘版、文摘专页 ,已形成全国“文摘热潮”。全国文摘报发行总量高达1000多万份 ,读者上亿人。文摘报投资少 ,回报率高 ,有的报纸人均创利数万元 ,有的高达几十万元。可以说 ,文摘报是“报小影响大 ,人少效益高”。在这支报业“新军”中 ,除开以特定读者群为对象的专业文摘报刊外 ,期发量最大、读者面最广的要数综合文摘报 ,如《报刊文摘》、《文摘周报》、《文摘周刊》、《文摘报》等 ,包括各大报的文摘版。综合文摘报(含…  相似文献   

19.
文摘求疵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信息的快速传递极为重要,一批文摘报刊(以及报纸的文摘版)应运而生,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方便。“一张报纸集百家的精华”,未免言过其实,但读一张文摘报可以省却翻许多张报的时间,确是事实。我常看文摘报和文摘版,在喜爱之余,又每每发现令人遗憾之处。遗憾有三:一是编辑缺乏版权观念,不尊重作者。文化部关于保护版权的条例明确规定:报纸转载和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应说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出处”。但一些文摘报大多缺乏版权观念,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手里有一张3月19日《文摘报》,第八版上共有七条信息,竟有五条未署原作者姓名,却署了摘编者名,至于原作名称则一篇也没署。这未免太不尊重原作  相似文献   

20.
今天,社会生活的话语权属于城市,《农民日报》并非有太大影响力的报纸。如果不是有“收缴报纸”的传言,《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这篇通讯相信不会有太多的人注意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