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平台,借助电视传媒手段,产生了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热的"易中天现象".这股文化信息传播潮流是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方面适应社会时代宏观背景、契合社会文化心理趋向的产物,透露出社会文化心理的最新气息,也体现出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改革方向,在人性化、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等方面给予现代语言文化信息传播许多启示和期望.  相似文献   

2.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二者都属于语言的艺术,但前者更强调语言的指向性,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准确规范,简洁易懂;而文学语言则注重语言的内指性、要求陌生化,讲究艺术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传播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如何使文本语言有效地转化为有声语言并由有声语言表达主体高效地传递给受众,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课题,也是有声语言表达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信誉度、被接受度和传播主体的传播能力入手,分析了有声语言表达主体在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有效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时,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信息载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传播技巧与方式的选择与有效传播的关系以及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较全面地研讨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传播中各环节的有效传播途径,为文本语言有效地转换为有声语言,并有效地传递给受众寻求一些有用的方式和理论。  相似文献   

4.
"法学家法"和法律语言的大众化站在不同立场阐述了对法律语言的理解和要求,我们应选择哪一种标准作为立法语言的方向?如果为了使法律语言通俗化而牺牲其专业特性,等于是将法学的围墙强行拆掉;那么法学将不再是法学,法律也不能被称作法律。立法活动首先应考虑法律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权威性,以确保实现其应有的理性目的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传播过程中,语言通过言语的形式在人类传播活动中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语言是传播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传播的信息结构是十分复杂的,由多方面因素构成。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具有模糊性、多义性、冗余性、离散性、二度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符号传播类型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从作用于不同的人体器官的角度,将非语言符号传播分为体语、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触觉性、时空性等几大类,并结合实际,说明非语言符号传播在人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了解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政治语言作为政治传播的工具,在形式上有语文语言和非语文语言之分。语文语言是政治活动中主要的交流工具。然而,通常称作非语言符号的非语文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同样有着重要的功能,它能够传递重要的、语文语言不一定能够传递的传息。  相似文献   

9.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各有其特定内涵;在当前条件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力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生活化、通俗化、时代化;突出社会实践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多重传播学角色;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非语言符号系统传播的分析,说明非语言传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毛泽东语言传播艺术的特征、成因,并分析了毛泽东语言传播艺术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各国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了维护并加强英国的国际地位,最大化英国的国家利益,英国政府于1934年设立了英国文化委员会这一海外英语推广和文化传播的准官方机构,积极推进英国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英国文化委员会作为文化外交组织,其在语言文化推广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而世界“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正在迅速地以文化为依托向世界传播,这迫切需要我们总结发达国家推广语言、传播文化的经验、学习他们的成功方法,以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语言文化推广方针和政策.以英国文化委员会为中心进行语言文化推广策略的研究,正好可以为汉语国际推广的核心机构—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了解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语境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树立平等对话、隐性教育、生活教育的全新传播理念;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语言,注重科学性,力求通俗性,具有针对性,彰显生动性;优化新媒体传播过程,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挖掘民族精神的契合点,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扩散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人民群众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创新传播方法,坚持上下联动、情理并举、舆论引导的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9,(1):53-56
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跨语言与跨文化的传播对于各地文化变迁的影响获得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推动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加强前沿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推进我国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于2018年3月22日至23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来自中英两国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重要主题开展了富有成果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电视传媒发展到现阶段,有声语言传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其形成的强大传播效果越来越得到从业人员的重视。如何形成有声语言传播的规范,如何提高有声语言传播的质量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就相关传播语言的仪式化问题所作出的讨论,为传播研究留下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遗产。文章对于这种讨论作出了清理,认为,马尔库塞阐发的传播语言仪式化问题主要是:“既定真理”的“唤起”;语言的“封闭”;表述的某种“实施性”。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21,(3):55-5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定不移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恰逢百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传播,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百年的传播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大众化和分层化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坚持理论性和通俗化相结合的传播内容,坚持包容差异和正视挑战相结合的传播方向,坚持研究和回答重大现实问题的传播路径,有效传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其成为推动党和国家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虽然文化和语言都有各自的传播途径,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间的包容性,使得语言形式所涵盖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其对语言文化内涵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语言的词汇之中.政治,经济的变革.文化、教育的交流等传播途径都会极大地丰富语言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传播优势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传统媒体.在它的影响下,传统平面媒体报刊近年来不但在办报理念、内容安排、互动方式等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报刊语言也在具有独创性和鲜明个性的网络语言的影响下,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多样化的词汇丰富了报刊语言,互动语体产生增强了报刊语言的交互性,新文本结构使语言信息传播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