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讲授历史人物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问题 1.明确学科要求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前提。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我们讲的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实际意义.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历史教学法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年秀荣 《学苑教育》2012,(22):82-82
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堂“食欲不振”、“浑身乏力”、“健忘多梦”、“精神萎靡”的历史课 最近听了一节研究课《启蒙运动》,老师按照“看考点——讲考点——问考点——练考点——考考点”的顺序把启蒙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结果等知识点全盘堆积给学生。45分钟的课堂基本没有给学生发出质疑的时间,一味地灌输知识,完...  相似文献   

4.
历史知识难记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时的普遍反映,尤其是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记忆的难度就更大了。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1)公式记忆法。记忆历史内容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在公式的指导下理解和记忆。如历史事件=时间 地点 人物 简单过程 结果 意义;意义=作用 特点 影响;人物=姓名 时代 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 影响;作品=作者 成书年代 内容 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简化,形成记忆网络,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逐步扩…  相似文献   

5.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这“六要素”,写记叙文怎样才能做到合理交代记叙要素呢? 一是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写记叙文时最好在开头就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说明白,做到开门见山,简洁入题。如《我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位同学是这样开头的: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或内容)、意义等五个要素。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看,历史意义这一要素掌握较差,学生回答常常张冠李戴、丢三落四。其原因与学生没有掌握分析历史意义的基本方法有关。不同的历史事件有不同的历史意义。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分析历史事件的地位入手。一般说  相似文献   

7.
多用台历     
(一) 材料与工具:旧台历,图片若干。制作方法: 1.将台历卡按4等分裁开。2.将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图片依次粘贴在台历卡上。玩法: 任意翻动图片。并根据图片让幼儿自编故事(图一)。(二) 材料与工具:旧台历,写有0~10数字的卡片若干套,“+”、“-”、“=”符号卡片若干套。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就历史课教学而言,常听学生说,历史太乏味了,人物多、地点多、时间多,事件也多,事件背景复杂,太难学了。面对这样的学情,我认为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种失策。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把课讲活,关键在于教学方法要“巧”。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就历史课教学而言,常听学生说,历史太乏味了,人物多、地点多、时间多、事件也多,事件背景复杂,太难学了。面对这样的学情,我认为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种失策。改变这种状况,把课讲活,关键在于法“巧”。 巧导入。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是调节学生心理状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学中,发现有的记叙文可利用抓“四素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所谓“因素句”就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俱全的句子.如,“放学后,同学们在实验室做实验.”这句话中人物是同学们”,事件是“做实验”,时间是“放学后”,地点是“实验室”.现以教学小学语文第八册17课《登山》为例,谈谈利用抓“四素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历史时间”十分繁多,记忆“历史时间”又是学生们学历史最烦恼的事情。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历史时间”的教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人类的发展史,历史是由无数个牵涉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的历史事件构成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都起着促进或者阻碍、推动或者遏制的作用和影响。其反映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就都有其一定的评价(指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评价,暂以教科书为定论,有争议的本文不述)。历史事件评价,通常分这几类。 (一)标志类例:公元前594年“初税亩”标志着井田制逐步瓦解,新的剥削方式出现。又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二)“之最”类例: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3.
高中历史知识复杂繁多,每个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影响以及历史意义等都需要学生了解与记忆,教师应追求历史课堂的高效性。文章以人教版“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探讨“五步教学法”的应用,通过明确目标、梳理文章结构、思考教学内容、总结知识点以及应用巩固所学知识五个步骤具体阐述如何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课堂上,学生们听惯听熟了这样的语言:“这是奴隶社会”、“那是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正义之战”、“那是非正义之战”;“这是民族英雄”、“那是卖国贼”……历史教学的确应该使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各种各样的历史现象具有鲜明、准确的认识,也就是说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必须具有“质”的认识。这样,当然要求教师教学时能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诸如上述那样的“定性”式的判断。事实上在对任何历史入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质”的分析和归纳的时侯,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对于史实作出周密的分析和综合,这就离不开对史实进行“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科记载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如何利用这一特点,改进教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关键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即重大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背景、经过和结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学会记忆方法;二是让学生体会教材,学习教师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去分析史料,获得正确的结论,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培育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三是培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就历史课教学而言,常听学生说,历史太乏味了,人物多、地点多、时间多,事件也多,事件背景复杂,太难学了。面对这样的学情,我认为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种失策。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把课讲活,关键在于教学方法要“巧”。一、巧布局一堂课犹如一盘棋,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一堂成功的课首先得力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布局。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四册第六课“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可这样布局:从题目出发,教师层层设问,…  相似文献   

17.
一、《“你们想错了”》(四省市编第六册)教法:“人物语言入手法”。(一)紧扣人物语言,了解事件发生背景阅读课文,答问:1.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句话是谁讲的?2.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讲这句话的?(二)紧扣人物语言,弄懂课文重点难点让学生弄懂两个敌兵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使学生对此有所领悟,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可启发讨论:1.方志敏说:“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反复阅读两个士兵的话,认真想一想,这两个士兵当时是怎样想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相似文献   

18.
小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历史教学应当通过讲授中国历史上各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简单情况、历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以及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获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些常识。”又特别强调:“在小学历史教学中要以点穿线,力求反映历史发展的线索”。我认为小学历史教学如果能给学生一条明晰的历史线索,要比单纯让学生记住某些历史事件重要得多。在历史教学中有不可忽视两条线,即纵线和横线。  相似文献   

19.
上海高考“考纲”指出: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的史实和史论的掌握程度及其学习和运用的基本能力,包括记忆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掌握对历史内容进行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的逻辑思维方法等等。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指导学生高考复习中的做法简述如下: 一、以“考纲”为准绳,以课本为依据,指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史实和史论知识上下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史料(时间、地点、事件和影响)的堆砌,还要对历史事实进行解读.学生不仅仅要从这门课程中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得到启迪,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获取智慧,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为将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