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儿童成长危机的无时间性、无空间性及无自我性.分析了儿童成长危机的原因是由社会生态失谐、文化生态失衡、儿童成长原生态的失落等造成的,提出尊重儿童天性、优化生态、遵循规律等解除儿童成长危机的良策。  相似文献   

2.
从欧洲的文艺复新开始,文化认同经历了无数的更迭与变化,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乡村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成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和改变生活的重要手段。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城市文化被标上了时髦、先进、科学的标签,流动儿童在城乡文化认同时产生巨大的冲突。究其原因,媒体舆论引导、教育的缺失、乡村文化缺乏创新等现实状态造成了流动儿童对于乡村文化的认同危机,只有在根源处寻求出路,才能缓解乡村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的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然而儿童文化安全面临着来自成人文化的威胁,包括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污染和压制。我们需要破解儿童文化安全的危机,为儿童文化生存创造自由的空间,提倡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比较   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的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它基本上是一种口语文化。成人文化则是建立在成年人规定的价值、理念和标准之上的,是一种文字性的、抽象的文化。口语文化是通过声音和具体形象来表达的,声音具有直接地生理地刺入身体和感觉的功能,因此口语文化的感觉方式迥异于书面文化,它把世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动用所有的感官来知觉,属于一种视觉、听觉和动觉思维的方式。而成人文化则属于一种书面文化。书面文化以抽象性的词语符号来代替事物,走一条…  相似文献   

5.
王和平 《教育学报》2007,3(3):46-53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媒介和先导。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入和发展,母语及其文化遇到有史以来第三次危机。母语危机是教育危机,民族文化危机,语言载体危机。母语问题是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去向问题,是国家、民族的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和人三者和谐发展的问题。造成母语教育及其文化危机的原因绝非仅仅是英语的介入和对其膜拜式的学习,还有历史的原因,某些考试制度的原因,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人们观念的原因,还有语文教育自身的原因。必须加强母语及文化建设,其一是要继承和稳固传统,营造良好的母语生态环境,正确对待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走正确的发展之路;其二是要兼容并蓄,正确吸收和借鉴世界母语教育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端正观念和认识,确立母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同理心即共情,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同理心是指危机干预工作者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体验儿童的想法与情绪,然后将体验与理解传递给儿童。同理心是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良药",教师需要了解、理解同理心,在生活中溶解同理心。  相似文献   

7.
刘智成  边霞 《幼儿教育》2012,(33):47-5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文化研究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儿童文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儿童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生成以及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展开的。相关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儿童文化的认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儿童文化本质的认识有待深化;对儿童文化功能的认识有待全面;对儿童文化的研究要更关注儿童的年龄阶段特征;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对文化的反思与研究中,人们都倾向于对文化的正向发展予以高扬,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亦是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从文化生存背景的危机及文化自身反文化因素的嚣张两方面考察,都能够说明文化的发展依然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群体正面临着教育缺失危机,由于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心解决儿童教育问题,更没有充足的时间关心儿童,从而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出现不利因素。本文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和教育危机,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有效改善留守儿童教育危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日益增大,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愈益增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身份归属危机与心理调适危机,儿童身份认同遭遇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社会排斥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与教育、加强城市与农村群体互动、扭转流动儿童非理性认知有助于排解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促进城乡融合与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1.
幼儿阶段是社会个体一生教育的起始阶段,儿童的语言之根、文化之根在此阶段已开始植下。而幼儿英语教育项目的启动无疑是对植根不深、扎根不稳的儿童民族文化认知和文化体验的巨大冲击,由于它是从文化和教育的本源和根本上对民族文化的撼动和熏染,因此其影响必然是重大而深远的;而且,由于它是在中国文化生态已严重恶化并发生安全危机的背景下生发的,因此幼儿英语教育无疑会进一步深化和加剧国家语言文化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文化发展的脚步,人们愈加清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导致了早期教育的误区: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与当前早期教育目标的高期望值;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早期教育内容的片面化;传统的权威化价值取向与早期教育实施过程的强迫性。走出早期教育误区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3.
“童言稚语”是展现孩子纯真天性的一个窗口,一个视角.一个小小的缩影,它闪烁着儿童智慧的火花,展现了幼儿博大的关怀、同情与奇特的想象力。令人遗憾的是在现代众多幼儿园中能反映儿童文化“童言稚语”少之又少,儿童文化正面临着重重危机,这种缺失现象与成人对儿童文化的压制和侵袭、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关注儿童文化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关注儿童文化就是要走进儿童文化,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用孩子的耳朵来倾听,用孩子的心灵去体会.并且学习儿童文化的内在精神,帮助成人找回在现代文明中失去的宝贵东西。  相似文献   

14.
不同国家的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多足鼎立的现状,人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文化为本民族带来的影响,还有多种文化之间的融合方式。英语文化在我国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英语文化的认同也已成为了现下社会讨论的热点。本文从对于文化认同的定义以及发展情况入手,分析当下社会对于英语文化认同的危机,再结合危机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为本土文化的认同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请老师们将自己读到的好书与更多的教育同仁分享,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同时,请关注我们的博客,并在博客上发起投票,选出湖北教师最爱读的书。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hbjyjx。看了王一军老师的《儿童文化课程:理论、实践与案例》,不禁思绪万千:危机感——儿童世界的提前消费书中认为,当代儿童文化面临三大危机:一是成人社会的儿童文化误读:二是电子媒体时代的儿童文化失范:三是教育生活中的儿童文化冲突。的确,儿童文化面临提前消费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危机事实上就是一种在数学层面发生的文化危机.由微积分的基础所引发的危机在数学史上称为第二次危机。  相似文献   

17.
学前儿童心理危机主要是指儿童由于遭受意外创伤事件、情感支持缺位以及亲子交往不良等因素,而造成心理状态严重失衡,其性质具有复杂性和二元性,形成过程具有渐进性和隐蔽性,产生效应具有主体性和差异性。文章基于对儿童心理危机的原因透析,提出干预儿童心理危机的相应策略:有效的游戏引领、合理的心理宣泄以及适度的家园共育,以帮助儿童摆脱心理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儿童文化 儿童文化是指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以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儿童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独具魅力的,它不同于成人文化中的呆板、功利,显示了诗意、平等、哲学等隶属于儿童世界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文化危机”的提出,是在当前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对社会文化忧患的一种教育呼应。而“教师文化自觉”的提出,则不仅是对教学文化危机的应对,更是对教学文化使命的揭示。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教师对教学文化活动中自身文化存在状态和文化生存方式的一种文化反思、文化批判、文化追求和文化实践。它不仅是对教学文化危机的拯救,更是教学文化的本性复归。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化是基于其天性和需要并通过同伴交往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儿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定义了儿童艺术,儿童艺术反哺着儿童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儿童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沉默的自由主权、缺失的游戏精神、消逝的诗性逻辑以及破碎的感觉和反应.儿童文化缺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成人文化的专断控制,最深层原因则是对儿童以及儿童艺术的误解.重构儿童文化需要重新认识艺术中的儿童,确保儿童文化不受侵蚀;需要提升教师艺术素养与能力,净化儿童文化环境、丰富儿童文化资源;需要艺术教育回归生活,立足儿童文化的生长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