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诗赏读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参考书,对《五(?)》一文中的“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驾,故人重之”一句是这样翻译的:“今天的县令,一旦本人死了,(他的)子孙们几代都乘车(而行),旧时相识者也都很敬重他们。”其中将“故人重之”译作“旧时相识者也都很敬重他们”,我认为这样翻译不妥当。要正确地翻译“故人重之”,首先要理解“故人”两字的意义。《参考书》将“故人”两字译为“旧时相识者”,显然将它当作一个双音的合成词来处理了,这样处理忽略了作品的时代性,“故人”两字以双音合成词来使用,最早约见于汉代作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689—740)是盛唐时代著名的“布衣”诗人。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襄阳隐居和漫游中度过的,因此山水田园就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题材。《过故人庄》就是孟浩然的一首很著名的描写田园生活的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作者探望故人庄的缘由。“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老朋友,这里首先扣题,引出作者要去探望的“庄主”,同时也交待了两人非同一般的关  相似文献   

4.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的诗歌代表作,本文通过考察孟浩然的生平经历,说明《过故人庄》是诗人仕途失意,重返故乡后的作品,当中应隐含了诗人仕途无望,决心投身田园的思想。本文亦解读了《过故人庄》的用字和典故,指出诗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决心归隐田园的志向。因此,《过故人庄》的创作旨意除了是表达诗人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以及抒发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还流露了诗人放弃仕途,决心归隐田园的心愿。  相似文献   

5.
一昔吴起①出遇敌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摇②俟:等待。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摇②故人来,方与之食()③恐其自食其言也()摇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吴)起不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  相似文献   

6.
对比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及其注释 ,然后按要求答题。〔甲〕文侯与虞人期猎①。是日 ,饮酒乐 ,天雨。文侯将出 ,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 ,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 ,虽乐 ,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 ,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战国策·魏策一》)〔乙〕昔吴起出遇故人② ,而止之食。故人曰 :“诺。”起曰 :“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待之。明日早 ,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 ,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 ,宜其能服三军欤③ ?欲服三军 ,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丙〕范式…  相似文献   

7.
“故人”辨     
高中语文第三册《五蠹》有句云:“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旦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对“故人重之”句,课本没作注,人教社出版的《教参》将这句话译为“旧时相识者也都很敬重他们”。显然,《教参》将“故人”译为  相似文献   

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注释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里。之广陵:之,往,去。广陵,今扬州市。故人:指老朋友。西辞:黄鹤楼在西,广陵在东;由  相似文献   

9.
“连宋大陆行”这场“大戏”已在全球关注中落下帷幕。其间主客双方在不同场合留下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题词仍在唤起我们美好的回忆,他们运用的各具匠心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品味和借鉴。一、引用法。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赠给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画作上的题词是“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这两句诗出自唐司马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陈良宇引用“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表达相隔之久和相见不易,抒发对“故人”真挚热忱的欢迎之…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4,(1):F0002-F0002
一贫士遇故人于途,故人已得仙术矣,相劳苦毕,因指道旁一砖成赤金赠之。士嫌其少、更指一大石狮为赠。士嫌未已,仙曰『汝欲如何?』士曰:『愿乞公此指。』  相似文献   

11.
故人西辞黄鹤楼  相似文献   

12.
蒋丽萍、程俊英的长篇小说<女生·妇人>脱胎于庐隐的<海滨故人>,但又不同于该小说.<女生·妇人>忠实了<海滨故人>的基本精神,做到人物、情节与环境、时代背景的真实性的统一,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却强于<海滨故人>,具有很强的解读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少年不谙世事,懵懂却也快乐,一旦拥有就可以天长地久,只是故人旧心已不同,即使只是一念之隔.也会发现失去的是那么多!初见惊艳,再见依然。  相似文献   

14.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清)纳兰性德这几天,班上闲来无事的同学居然把幼儿园的毕业照带到学校来了。男生们见了一个个乐得龇牙咧嘴,可咱淑女们就不乐意了——那些照片不啻洪水猛兽,秀出的可是咱当年“不堪回首”的萌样。  相似文献   

15.
《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教参》对“故人重之”的翻译是:“旧时相识者也都很敬重他们。”笔者以为这个翻译是欠妥的。首先,“故人”不应译为“旧时相识者”,“故”应译做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人”译为“人们”;其次,“重”不应译为“敬重”而应作“看重、重视”解;再次,“之”指代的是“县令”之类的官职,而  相似文献   

16.
〔实录〕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生甲朗读《过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师:呵,读错了一个字,两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学生齐读《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老师板书:朗读。)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  相似文献   

17.
梧桐影     
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相似文献   

18.
原诗: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替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索,新人不如故”。《上山采蘼芜》一诗通过记叙一对离异的夫妻在山下相遇,互诉离别之情,揭露了封建的婚姻制度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表现出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对再度相逢的夫妻之间彼此有着深深的  相似文献   

19.
《五》一文有“今之县令,一旦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一段,其中“故人重之”一句在《教学参考》中译为:“旧相识者也都很敬重他们。”笔者以为,将“故人重之”一句,断为“故,人重之”,理解起来会更直接更明白。“故”表结果,译为“所以”;“重”理解为“重视”“看重”;“之”指代“县令之职”。这句话便解释为:所以,人们都很  相似文献   

20.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蜡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