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俞锋  骆传 《中国出版》2012,(6):33-35
按一般理解,出版者与作者之间在出版合同中所约定的"文责自负"条款仅有内部效力,不能充当因出版行为导致侵权责任的抗辩,出版者必须和作者一起承担连带责任。基于义务设置的平衡等因素,是否可考虑将出版者与作者就出版行为视为临时合伙,令出版者充当有限合伙人,作者充当普通合伙人,以使出版者有效化解因作品侵权所产生的无限连带责任,实现出版行为中各方主体权利义务配置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瑕疵作品出版侵权引起的著作权纠纷往往是一件让出版社须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所谓瑕疵作品出版侵权是指出版者出版的经过授权的作品中有对他人作品侵害的内容,从而侵犯了他人著作权的行为.瑕疵作品出版侵权的行为主体较为复杂,所产生的侵权纠纷在过错责任的区分上较难界定.而过错的认定又涉及赔偿问题,处理不当,往往会在保护被侵权人利益的同时,使授权方逃避应负的法律责任,让作品出版人受到不应有的损失.本文主要针对经授权引起的瑕疵作品出版侵权中的过错及责任区分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求更合理公正地保护著作权人及出版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论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版者 ,或称出版单位 ,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 ,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报社、期刊社 (编辑部 )、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在当今的网络时代 ,出版者还应包括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出版机构 ,即网络出版者。出版者在其日常出版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含有侵犯他人著作权内容的作品。对于这类侵权作品 ,出版者应在何种程度上尽到审查义务 ?一旦出版了侵权作品 ,出版者何以抗辩 ,以免除或减轻其侵权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这…  相似文献   

4.
出版者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是其合法来源抗辩成立与否的核心标准。在著作权侵权纠纷司法审判实践中,囿于法院对合法来源抗辩制度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以及对“合法授权”的理解未结合出版者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导致出版者需承担的注意义务过重,出版者以出版、发行行为具有合法授权为由主张免除赔偿责任的抗辩难以获得支持。为了从源头上打击著作权侵权行为,保障出版者等作品传播主体的正常经营活动,有必要适当减轻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仅要求其对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事项在其能力范围内承担有限注意义务,因授权者过错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直接由出版合同的相对人承担,以此规范作品创作活动,整治出版授权秩序。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对于出版者丢失作品孤本的侵权性质有两种不同认定:侵犯物权;侵犯物权和著作权。产生争议的根源在于对作品孤本意义的不同理解,作品孤本不仅是物权的客体,同时又是著作权得以行使的前提,因此丢失作品孤本不仅应赔偿作品载体的财产价值,还应赔偿因著作权无法行使所造成的损失。对此,出版者应从合同约定和强化保管责任两个方面防范责任风险。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所出图书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基本情况,主要分为“未经著作权授权许可使用性侵权”和“涉嫌剽窃性侵权”两大类,编辑人员作为出版社相关图书出版把关的主要责任者,对其负有间接责任,或者说负有连带责任.图书编辑应该在选题策划与申报、审稿与编辑加工、出版合同签订与执行等环节,切实加强著作权把关职责.  相似文献   

7.
在未经许可发表著作权人作品以及歪曲、篡改、剽窃他人作品等类型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中,著作权人往往将图书出版者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著作权人对于出版者的诉讼请求主要包括停止侵权、停止销售并销毁已经出版的图书、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著作权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第十九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出版侵权作品的行为因侵害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他人著作权益而构成侵权行为,此时根据出版社的过错状态,分别与作者构成共同故意侵权和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在共同侵权行为发生时,出版社与作者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出版社应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注意合理注意义务的履行及合理利用出版合同的免责条款,从而防范和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关于网络空间的著作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禾 《图书馆》1999,(4):79
近年来,发生在网络上的侵权事件相继曝光。侵权违法行为可谓五花八门、比比皆是。然而,在网上发生得最多的还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比如,擅自从他人网页上将有著作权的作品下载后复制、发行;或者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他人作品数字化后置于网上,以致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复制...  相似文献   

10.
出版的实质是复制发行作品,是使用作品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播作品的主要途径。要做好出版工作,其基本前提就是要充分尊重作者依法对作品享有的各种权利。为此,笔者从出版者的角度,谈谈出版工作中的几个著作权问题。一.出版他人作品,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有权自己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这是著作权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出版权(复制发行权的统称)是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享有的诸项权利之一。因此,图书、报刊出版者要使用作品的出版权,就必须取得作者授权,否则就会侵犯作者的合法权益,并承担相应的法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产权法中,著作权法作为调整作者个人与作品的传播者以及公众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法律,与新闻界关系最为密切。比如著作权法将其保护的作品按表现形式分为九类,其中的文字作品、摄影作品,就多以报刊等印刷出版物以及网络等形式传播。在新闻实践中,媒体及记者为保护自身的著作权,同时也避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应注意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编辑 ,最近用 2个月的时间 ,处理了一起图书出版侵犯著作权案。案子虽然不复杂 ,处理起来却颇费周折。因此 ,促使我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 ,多次请教了版权专家 ,并认真思考了一些问题。案子处理完以后 ,我总结出四个要点 :一是分清侵权的性质 ;二是明确侵犯著作权的含义 ;三是熟悉赔偿的规定 ;四是要有防止侵犯著作权的措施。下面结合案例 ,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供出版界同仁参考。   一、分清侵权的性质图书出版侵权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侵犯著作权 ,例如剽窃他人作品 ,这是作者侵权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3.
高方 《传媒》2014,(24)
正本刊讯(记者高方)继7月9日、9月2日分别通报了"剑网2014"专项行动第一批和第二批网络侵权盗版案件查办情况后,国家版权局于12月16日通报了"剑网2014"专项行动第三批12起网络侵权盗版案件查办情况。国家版权局通报的这12起案件包括:黑龙江"第一教育网"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案、上海"射手网"侵犯影视作品和字幕作品著作权案、江西陈某某通过网络销售侵权盗版出版物案、辽宁大连一海通科技有限公司侵犯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案、广东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5.
从案例看出版汇编作品应当注意的版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6.
重视参考文献著录消除版权纠纷隐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9.
期刊社如何主张汇编作品著作权案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20.
杨晋 《科技与出版》2007,(10):16-17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