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是上海高中第一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所属单元主题是亲情。作者为加拿大著名的幽默作家里柯克。文章从一个家庭成员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有关母亲节的故事。在母亲节前夕,全家人决定要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做些能让母亲高兴的事情。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随着事情的发展,这个"母亲节"却变了味道。父亲和孩子们添置了新的饰品,而母亲则戴着她的旧帽子;为母亲安排的钓鱼活动,最后因为车子太小坐不下所有人,而让母亲留在了家  相似文献   

2.
杨莉婴 《考试周刊》2014,(10):40-40
<正>一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题为《散步》的课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有关亲情的故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初春一天,"我"带着母亲、妻子、儿子去田野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后来走到岔路口,母亲说走大路,因为大路好走;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我"当即拍板:"走大路。"不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最终是依了儿子的主张。小路不好走,于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三代四口在小路上散步。课文的结尾非常精彩,请看原文:  相似文献   

3.
母爱是五四时期许多作家喜爱的一个主题,他们以此表达其战胜黑暗的要求和信念。鲁迅笔下也多次出现过对母亲的描写,但他突出的却是母亲的坚强。从艺术的母亲形象出发,本文依次论述了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母亲、母亲与作者的关系,以及她所给予鲁迅最重要的人生启示——坚强,并且证明正是通过母亲坚强性格的塑造,鲁迅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新的传统,一个帮助他战胜所有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
写亲情的文章本刊发得不少,可写得如此朴实、如此动情的文章却并不多见。读过朱自清《背影》的人都不会忘记父亲那感人的形象,"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古皆然,而子女对父母的思念也是刻骨铭心的。不信,就请你读读出自一个女学生之手的文章吧。一个农村孩子,离开了家乡,到了几百里外的城里读书,思念父母之心油然而生,这是很平常的事。这篇文章之所以值得一读,是因为作者写得真实而自然,平淡而朴实,这种真情是发自内心深有感触的,是远离父母之后的心情的自然流露。作者在一个假日里,因为城里离家很远,加上风雨大作,使她无法回家,而在凄雨冷风之中,当同学们都纷纷回家之后,平日里热热闹闹的校园突然静寂下来,作者的"心情也跟着又是风又是雨"的,思念之情就显得很真实了。本文另一个特点是,运用细节来描写自己的思乡之情。作者主要是写母亲的爱。儿时在家,母亲的呵护是无微不至的。作者写自己在母亲面前撒娇,小鸟依人,像她有事无事依在母亲身边,"有时还会肆无忌惮地猴在母亲的怀里撒娇"。作者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母亲,而母亲的慈爱却在文章中呈示出来。再如母亲在送作者上学时,凌晨就起来烧饭,收拾行装,然后送作者到长江边上等车,直到车来送作者上车走远后,还依依不舍地站在江边,作者还隐隐看到母亲"在用手揉眼睛"。这些细节,写出了母女间甜蜜的苦涩,写出了母女间思恋的亲情。文章最后作者在对母亲的思念中,母亲不期而至,也很有亮点,这可以看作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文字,也可以看作是感情爆发的至高点。如果把它看作是真的母亲突然来,有些刻意为之的牵强,但也可以看作"母女连心"的感情相通,当然也可以看作作者在朦胧之中的梦境,在梦境里见到了母亲,产生感情相通的幻境,有一种朦胧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春蚕》(五年制六册14课)的作者,以严谨的构思,朴实的语言,歌颂母亲春蚕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是理解养蚕过程,掌握有条理叙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这一课要从教材的整体性出发,抓住“想”、“变”、“看”三个思维点,克服教学的程式化。一、扣住一个“想”字,阅读全文,弄清教学思路。这篇课文以《春蚕》为题,借物寄意,同时,通过回想,具体生动地表达了对母亲无限敬爱和思念之情。讲读开始,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春蚕》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写的是过去的事还是现在的事?为什么?”学生经过预习,很快就能联系课文回答:写的是过去母亲养蚕的事,因为每到春天,作者常常  相似文献   

6.
这是怎样的一支钢笔啊?它记录了作者刻骨铭心的童年往事,凝聚了母亲深深的爱.让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不再荒凉。阅读本文时,我们一方面要揣摩作者复杂的心绪,另一方面要透过蒙蒙的雨丝走进母亲的爱河。有人说,母亲是一所学校,她坚强、温柔、美丽,充满了智慧;有人说,母亲是一个风标,她诚实、善良、宽容,彰显出人类的美德。在母亲身上,我们能够找到许多让灵魂震撼的爱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小时候,每天清早,他的母亲给刚放出笼的鸡丢了一把谷后,就用空蛋壳组装成一个真鸡蛋的样子,放进空空的鸡窝里。他母亲说,这叫“引蛋”,母鸡只有受到“引蛋”的激发才肯下蛋。作者当时深感惊奇,觉得母亲的话不可信。后来他偷偷地把“引蛋”拿走,结果母鸡  相似文献   

8.
主题升华,就是作者对文章中所写事物的意义作提升、发挥、张扬式的阐释,把它提高到人们认识的高度,从而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朱德的散文名篇(回忆我的母亲),作者在满怀深情叙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后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入,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样,文章主题就由歌颂母亲勤劳勇敢,宽厚仁慈,支持革命的美德,而推进到更广更高的境界:即通过对母亲美德的深思和尽情的汇歌去塑造一个中国劳动妇女的崇高形象,进而推进到祖歌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9.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在小说《林哈德与葛都德》中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农民妇女形象葛都德,本文主要从其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来阐述家庭教育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认为一个好母亲胜过好的老师,并讨论了妇女应该从哪些方面塑造自己在一个家庭中的角色,彰显最大的功效,而使得家庭的合力达到最大这一问题。作者认为,教育孩子是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母亲病了,在医院一住,就住了一个多月。出院后,母亲变了,话语很少,就连吃饭也没有以前香甜了。第一天中午,儿子在厨房忙活半天,端出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面条,来到母亲床前,劝慰母亲:"妈,这是你平常最爱吃的汤面条,鸡汤煨的,你尝尝,可香可鲜了。"母亲坐起来接过碗,她确实吃了,也夸儿子面条做得不错,但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现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选文一开始即写道“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母亲不准作者和其他孩子一块儿玩,一方面是基于作者身体弱,另一方面是担心作者和这些“野蛮”的孩子一起会学“坏”,母亲对作者的爱已可见一斑。更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害了眼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当母亲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竟真用舌头舔作者的眼,母爱何其伟大!母…  相似文献   

12.
推荐者的话     
这是一篇视角新颖而又独特的回忆母亲的散文。与很多怀念母亲的文章不同,这篇散文是通过对另外一位母亲的描绘来引发“我”对自己的母亲的追忆的。那位酷似“我”母亲的老人与“我”的母亲一样慈祥,不同的是“我”的母亲没有那样高雅的气质。独在异乡的“我”在一个小酒店偶尔碰上那位老人一家的欢聚,作者由此总是不停地注目那位慈祥的老人。也许是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再也无法像那位老人一样与子好团聚而心中感到酸涩和哀伤,那位老人居然注意到了他,并非常关切地让她儿媳过来询问。这一善良而温馨的举动看似平凡、朴实,但却使作者更加想起自…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为是母亲变了,以为是她到了更年期,才变得如此不可理喻,变得令我讨厌。我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什么也不想对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听,只是一个人静静地看着母亲忙碌的背影,或者索性躲进自己的房间。记得以前总会像小狗一样跟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在厨房里转来转去,给她做帮手,和她说个不停。  相似文献   

14.
当我在《青年文摘》中看到这个题目时,非常不解。我不明白作者取这样一个题目有何用意。把我们与蜜蜂、树叶相比较,简直不可思议!等我看完整篇文章,才明白作者当时的感受。文章讲述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村子里。全家人一起吃饭,母亲却端上了一盆稻草。大家都很困惑,不知母亲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  相似文献   

15.
我很少在同事面前说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 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母亲还会唱好听的山歌……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可是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印象中的老太太渐渐变了模样,幻化成一个李双双似的美丽的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6.
它打动了我     
王笑颜 《作文》2023,(10):23-24
<正>温暖的太阳爱着向日葵,湿润的雨露爱着小草,浩瀚的大海爱着鱼儿,平凡的母亲爱着孩子。读完《母亲的眼泪》,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母亲本是一个坚毅的人,在他的记忆中,母亲仅有的几次眼泪都是为他而流。因为家里穷,作者一年四季打赤脚。有一年冬天,他的脚冻得裂了好多口子,母亲将他的脚抱在怀里揉搓,搓软后将羊油滴进伤口里,疼得他倒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滴在他的脚背上。  相似文献   

17.
我很少在同事面前说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母亲还会唱好听的山歌……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可是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印象中的老太太渐渐变了模样,幻化成一个李双双似的美丽的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新选入五年制第九册 (六年制十一册 )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两种评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以及这两种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爱。课文的重点是作者对父亲和母亲两种不同评价的认识。从课文中看 ,这个认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当作者在七八岁写出第一首诗 ,母亲给予“精彩极了”的评价时 ,童年的作者是“得意洋洋”;而当父亲给予“糟糕透了”的评价后 ,作者的表现是“痛哭起来”。显然 ,这时…  相似文献   

19.
角度之一:母亲对朱德的教育和影响。朱德元帅的优秀品质养成和革命思想的产生,是与母亲的教育和影响分不开的。课文中,作者在回忆母亲生前的事迹及其优秀品质时,都不忘点出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深挚的感情。文中写了母亲整日劳碌、勤俭治家——教给作者生产知识、使作者养成勤劳习惯;母亲与家人和睦相处、周济穷人、痛恨为富不仁者——启发作者反抗压迫追求光明;母亲节衣缩食送子读书、慰勉儿子参加新军  相似文献   

20.
史铁生的作品一向以清淡悠远见长,《合欢树》正体现了这一点。全文思绪飞溅,笔致灵动,以“合欢树”为中心意象却并不拘泥,以“母亲”为着力点却又时时荡漾开去,构思平实自然又不落俗套。全文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母亲生前与母亲去世之后。在叙写母亲生前场景的时候,作者以十年为一个分界线,描述了大量母子相伴的生活细节:十岁的“我”是一个聪明而调皮的小男孩,作文写得好,年轻的母亲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