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梅花诗     
宋代的陈从古编过一部书,收古今梅花诗800首。他在序里说,汉、晋时还没有人写梅花诗。南朝宋鲍照以后,只有17人写过,共21首。唐人写梅花诗的渐多,杜甫12首,白居易4首,元稹、韩  相似文献   

2.
阅读和欣赏古今名家写的文章,会发现这些文章尽管体裁、风格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相似文献   

3.
被人称为"古今言情第一人"的李碧华的作品多数为描写爱情的作品,她的作品中往往从出人意料的切入角度,写人物重重纠结、环环相扣的缠绕状态;写被严重压抑的情欲爆发时的异彩;写非常态的爱情关系里常态的爱情心理,并从中透露出她对爱情、恋爱中男女关系、对现代社会女性人生困境、女权主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良旭 《少年月刊》2014,(11):32-33
祖父读过几年私塾,在村子里,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他特别喜欢写对联,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就会请祖父写上几副对联。那大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红红火火的,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祖父每写好一副对联,总是对着对联,轻轻吟咏着。听着从祖父口中吐出来的那朗朗上口、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对联,我感到祖父很了不起。我抬头看着祖父,心想,如果我也会像祖父那样写对联就好了。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命题作文:介绍一个你最熟悉的人、写写你自己、你最敬佩的人等等。这些都是写人的作文。写人的作文,要求你们写出一个人的外貌、性格特点,虽然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人群之中,每天和老师、同学、邻居、家人打交道,可一旦让你将他们写出来,就会发现无话可写,或者写出来的人都千人一面。写小男孩,都是虎头虎脑,机灵调皮,写小女孩,都是大大的眼睛,扎着蝴蝶结,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同学们决不会把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弄错,但一旦写在作文中,如果不写他们的名字,只写他们的外貌,性格特征,没有…  相似文献   

6.
翻开课本你就会发现,文本是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万籁有声,声声入耳。古今文人,妙笔生花,描声绘音,历历在“耳”,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音。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咩咩”的羊叫声,“哞哞”的牛叫声,“淅淅沥沥”的小雨声,“潺潺”的溪水流动声。在古今诗文中,拟声词在模拟声音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正你亲近过童话吗在平时,很多人听到我写童话时,几乎都会表现出怪异的神情。有的会惊讶:"什么?你竟然会写童话?你怎么也会写童话?你哪有时间去写童话?你的童话真的是你自己写的?"他们的潜台词就是我不可能会写出童话,甚至是没有时间去写。也有的听到我会写童话,他们微笑着说:"噢,怪不得,你是个童话大作家。"言外之意就是说怪不得我这么幼稚吧。但是,等我  相似文献   

8.
古今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的佳作,诗人写重阳、写登高的原因,源于一个神话传说。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节日,登高本应给人带来喜悦之情,但是中国古诗却多是悲伤的主题,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  相似文献   

9.
乡愁是文学亘古不变、常写常新的一个主题。事实上是,人不论古今,地不分中外,乡愁是人类所共同的一种精神现象。郑振铎的《海燕》就是一首优美无比的思乡曲。  相似文献   

10.
杨啸 《高中生》2012,(27):52
如果你在动笔以前,在写作以前,就大概知道会写什么,你永远也不会写,不值得写。——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写作》这本书中,玛格丽特·杜拉斯以一种近乎狂野的自由姿态,向这个世界"叫嚣"着自己非同寻常的写作观——写作与孤独。"写作,一开始就是我的地方。"她这样写道。写作,是人与生俱有的狂热与痴迷,每个人的内心都埋藏着写作的欲望。只是有些人写在纸上,有些人  相似文献   

11.
一、明确写人习作的“度”写人习作要明确“能写”“简单”“记实”之要义。“能写”,其中“能”就是:能够,会。“能写”就是能够写,会写。从写人的角度看,那到底怎样才算是“能够写”、“会写”呢?应当说,只要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做到用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事例,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正确认识情绪、了解消极情绪会给我们自身以及身边的人带来困扰,积极地情绪不仅可以促使我们事半功倍,也会以愉快的形式感染着身边的人。本文写了情景式教学法的定义、优点和实施情景教学的基本环节,同时,以做情绪的主人为例,写了情景式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汉语词的书写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汉语词的变化.汉字的形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只要我们翻开古书就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一字写多词和一词用多字.这些现象有碍于我们学好古代汉语.表现在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和繁简字上.其中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一字写多词,异体字和繁简字是一词用多字.为了更有效地阅读古书,更好地理解词义,我们须对此有所了解,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林东溪 《现代语文》2014,(8):99-101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常言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就是说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多读书,才能写文章,会读书,才能写好文章。写作以阅读为基础,古今学者均有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就记叙而言,它自然包含着“记事”与“写人”两大基本内容。可现在的问题是这样:不少教师看重“记事”指导,而忽视“写人”指导,更忽视“写自己”的指导。其理由大致认为事中有人,也可以有自己;学会“记事”也就学会了“写人”、“写自己”。说到人与事,没有人会怀疑“事因人而生、人由事而显”这个常识,但具体到作文领域,以事为主写到人和以人为主记到事终究各得其宜。前者重在记清事情的演进过程,此时写到人是为了体现事情意义,润滑事情环节;后者重在写出人物的各自个性,此时记  相似文献   

16.
活用想象力     
比一比有两位小朋友描述同一个下雨的景象: 第一位写着:“轰隆!”什么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打雷,下雨了。第二位写的:“轰隆!”什么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雷公和雷婆在打架。大多数人会认为第二句有趣,少数人会认为打雷下  相似文献   

17.
杨啸 《高中生》2012,(9):52-52
如果你在动笔以前,在写作以前,就大概知道会写什么,你永远也不会写,不值得写。——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写作》这本书中,玛格丽特·杜拉斯以一种近乎狂野的自由姿态,向这个世界"叫嚣"着自己非同寻常的写作观——写作与孤独。"写作,一开始就是我的地方。"她这样写道。写作,是人与生俱有的狂热与痴迷,每个人的内心都埋藏着写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贡献巨大,他从人本主义历史观出发,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纂史方法。他通过各种途径熟悉人,对所发掘“人群”分类排队,严加鉴别,进而确定写人原则。在写人上有雄视古今的手笔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为有利于读者学习《史记》、研究《史记》,编写一本有特点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黄昏的孤独     
写作感言 在写作的海洋里,我不仅仅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情感。还有那些虚幻世界中的瑰丽色彩。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在写作时,你就是上帝。你可以用你的笔掌握每个人的命运。”而我.就执起笔,写下了一个个不同人物的命运,也许悲惨。也许欢喜,写着写着,仿佛自己也成了笔尖的那个人,有时当一篇文章完结,重新读过。会因为文中的那个人的结局而感叹,也会为那个人的成功而欣喜。  相似文献   

20.
罗易同志: 您好. 我不善书,于书法不轻易置一辞.但因看过古今书家一些名作,多少也有点看法.浅见之一是凡学写字必须首先把正楷写好.打下扎实的基础.最不喜欢有些所谓书家一开头把字写怪写丑骗人.唐诗人卢仝诗险怪,金诗人元遗山评其诗有"真书不入时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之句,正可以借来送赠此辈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