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既深谙西方文化,又对中国儒道佛等文化做过深入研究,且能说一口流利英文的作家。他坚持民主、自由;既肯定儒家积极有为的进取态度,又寻求道家自然柔弱的人生哲学;在他的人生观中,既有悲观虚无的因素,又能以自由旷达的思想让自己超脱其中。他是一个矛盾体,而道家人生哲学更让他成为一个和谐安详的人。  相似文献   

2.
在苏轼的思维空间和文化实践中,"心安"不仅仅是一种品德和心态,而且是融合着儒佛道三家思想的一种有序的文化境界,标志着苏轼以独善方式行兼济之志的人生哲学为根基,运用以变应变的处世之道,达到"心安"的人生目的的具有整体性思想结构的形成,是苏轼之所以成为一个典型的文化个体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钱伟 《林区教学》2011,(2):11-13
在上千年的历史递嬗演变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历史上,儒道佛三教的冲突始终不断,三教的融合也一直是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儒道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但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融互补的。通过对儒道佛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差异的分析,探讨三教在思想上的相通互摄,相异互补,并认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在现代与未来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苏轼的思想中,儒佛道三家思想并存,并已深度融合。这三种思想随当时的情势不同,或消或长。在苏轼顺利的时候,儒家经世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当他处于不利境地时,佛道思想就成了他保护自己的精神屏障。前后《赤壁赋》中所体现出来的达观,正是佛道思想在当时处境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在他身上,儒、释、道三家思想很好地交融统一,进则儒教先行,退则投身佛老.学界对苏轼的禅佛交游极其诗文研究众多,但鲜少论及苏轼出川之前的少年时期禅佛因缘.本文从蜀地地域禅佛因缘与苏轼家庭禅佛因缘入手,试析述苏轼少年时期的禅佛因缘,以期通过了解苏轼与佛教结缘更好地对他的哲学观和文艺观进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6.
叶宗日 《语文知识》2000,(10):72-73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25题,有这样的题目: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参考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  相似文献   

7.
苏轼贬琼期间整理和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其中包括《东坡易传》,该书主要体现了苏轼对《周易》的理解,《周易》也为苏轼指导自己贬琼期间的人生哲学。《周易》同人卦认为,同天下人首要在于君子正道,即要刚健、文明、中正。其次,需要分层次地"同人",力求心性倾同。苏轼贬琼期间能够做到中正诚同,实则是他坚持《周易》人生哲学的结果,也为他度过在海南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人生哲学受到后人的推崇,这种人生哲学的形成与道家思想有密切关系.苏轼道家思想的心路历程主要体现在其人性的回归、与道的自我融合、走向逍遥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佛道思想不同于中国文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但却与儒家思想三足鼎立,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思想支柱,并对中国古代文人产生深远影响。人们熟知的李白、王维、刘禹锡、苏轼等都受到过佛道思想的熏陶。南宋江湖诗派诗人叶茵的作品中也带有浓厚的佛道思想色彩。本文就佛道思想对叶茵生活方式及心态的影响,简要分析了其诗歌中的佛道意味。  相似文献   

10.
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不仅受佛、道思想影响,也受《周易》影响甚大。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东坡易传》中,从苏轼的散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思想与艺术上的特色对苏轼的散文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东坡赋所涉及的思想内容来考察苏轼的人生哲学可以发现苏轼是在融合儒、释、道、庄等各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体验,最终形成了其独有的荣辱得失无系于心的实用主义的忧患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代文豪苏轼,以他清俊的才华和旷达的情怀,卓然独立于北宋的文坛和政坛.不仅在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上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和诗文革新运动的丰硕成果,而且在政治品格政治操守上也为后世树立了大家风范.为历代的文人学士和志士仁人所仰慕.苏轼思想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旷达”.这具体表现为“外儒内道”的处世态度.即在政治上,他主要取儒家经时济世的入世态度:以国计民生为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刚正不阿,独立不依,激流勇进,不以个人得失为怀.而在人生态度上,则主要取佛道超然物外的虚无态度:随遇而安,随缘自适.这种外儒内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儒、佛、道三家思想对他综合影响的结果,也是苏轼在对各家思想融会贯通之后自我舍取的结果.我以为,这种舍取是积极的,成功的.它不仅成为苏轼在北宋中叶激烈的竞争和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也应该是他在文学上取得如此丰硕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东坡赋氙涉及的思想内容来考察苏轼的人生哲学可以发现,苏轼是在融合儒、释、道、庄等各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体验,最终形成了其独有的荣辱得先天系于心的实用主义的忧患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4.
苏轼虽才华绝代,却命途多舛;虽命途多舛,却魅力无限。他魅力的核心当是"旷达"。黄州,是他寻求解脱终获旷达并开始使用旷达武装自己的地方;惠州,是他坚守旷达以对抗厄运的地方;儋州,是他超越自我神游无穷之境从而获得终极旷达的地方。历经三地,苏轼完美演绎了旷达的魅力,而这三地也成为苏轼旷达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悲剧性的人生意识贯穿了苏轼的创作,体现出苏轼具有强烈的悲剧生命意识.他认同和接受儒家思想,保持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在生存困境中坚持东方式的道德自律;他选择了佛道思想对主体心态的调节功能,抛弃其虚无.用"譬如法"消解苦难,用一切从零开始的思维方式,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开始人生.他对待生命的方式在宋代是最独特的,苏轼因而也成为宋代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著有《苏东坡集》和《东坡题跋》。 苏轼生活在北宋。这时,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一方面追求兼济天下,另一方面不得不退而独善其身,陷入矛盾之中,在艺术美学上,由追求人的意气功业,走向追求人的心境、意绪,强调人的主观情思,成为当时的时代思潮。苏轼是这一时期封建士大夫阶层和美学趋向的典型代表。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是儒、释、道兼容并  相似文献   

17.
慧心和善心是苏轼的个人品质,这种品质主要体现在他的创作和人生体验之中。善心主要体现在他对儒家入世思想的吸收上,慧心主要体现在他对佛道思想的吸收上。苏轼之所以吸收儒家经世济时的思想和释道两家超然物外、淡泊人生的态度,是根源于他的善心和慧心。正是慧心和善心使苏轼实现了人格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探索苏轼尚意书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以及儒、佛、道传统思想文化对他的影响,附带讨论他的审美理念对其书法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文学大家。他一生饱经坎坷,备受折磨,是唐宋文人中人生经历最为曲折复杂的一个。苏轼的思想一般认为是“杂”,他所倡导的蜀学就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大杂烩,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同样的吸引力,都对他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他钦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认为“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想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但又酷爱陶潜,追求老庄的隐逸生活,特别是在处于逆境之时,他又更多地表现出佛道两家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洒脱态度。元丰五年(1082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  相似文献   

20.
一苏轼一生深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他的思想既与这三家思想密切相关,但又并非是三家思想简单的中和。在苏轼撰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十分重要的论述:……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惜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栾城集》卷二二)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到,对于儒、佛、道诸家思想,苏轼根本不存在把它们互相对立互为设防的意识,他是将各家理论参照融合。对《庄子》的领略,是通过《中庸论》来阐发;感悟佛教的实相说,则可参之以孔、老。他不像柳宗元那样运用儒学的标尺对佛理一一衡量来表明自己崇佛的合理性,不像欧阳修那样冷静地审视老庄思想之短长以决定取舍。他首先在观念上抹去了三者界线。他说,“江河虽殊,其至则同。”这种认为儒、佛、道三家思想有“相反而相为用”的论述,使得他解读出的结论是:儒、佛、道思想都揭示了万物存在的本质,尽管各家表述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实都叠合在同一认识轨迹之上,关键问题是接受主体如何去准确把握这三家的理论特质。苏轼自幼受到齐家治国,兼济天下的儒家进取精神的濡染,这也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