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多转型于高职专科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国本科教育新的生力军。在培养人才目标的驱使下,教学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民办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是否到位,是整个院校教学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因此,本文立足于民办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理论,对其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了教学管理方面的规范与创新举措,以期能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刘瑞芹  管弦 《职教论坛》2012,(22):79-81
当前我国高职本科教育发展方向主要有普通本科院校转制、高职专科院校升格、普通大学举办高职学院、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具备条件的专业举办和专本科院校联合培养人才五种途径,不同途径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部分地区和院校在政策指导下,结合本地或本校实际进行了不同路径的试点探索.对比和分析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在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实现途径的多样性和阶段性,分类指导,分布实施;必须处理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专科教育与高职本科教育之间关系:妥善解决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明光 《文教资料》2011,(6):230-232
民办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高校扩招的主要力量.承担了50%专科和本科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人才培养。通过学科建设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从人才分类的视角看,高职本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国家探索高职本科教育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民办独立学院等应从构建职业教育"类型论"、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地位、加强与高职专科院校的衔接、凝练自身办学特色等方面入手,推动建立更为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扩张之后,正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创立品牌,走科学发展之路已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一所民办高校面前。作为民办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专科层次的民办高职教育,相比于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来说,办学层次更低。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在公办高职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的市场夹缝中求得生存空间?唯有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新时期下民办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职(专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高等教育类型,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当前国家推进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举办高职的政策背景下,专科高职院校对生存发展空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担忧,试图升格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学校生态位游离不定。专科高职院校必须理性研判自身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的地位角色和条件优势,坚持职业教育类型本色,安心办好专科高职教育,加强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矫正和优化生态位。  相似文献   

7.
"弃本读专"是指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了本科线而自愿选择专科的现象。"弃本读专"的实质是"弃民读公",即放弃民办本科高校的就读机会而选择公办的专科或高职院校。一些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不高,以及民办本科高校的学费超过很多家庭的承受能力,是导致"弃本读专"的主要原因。"弃本读专"的大量存在有悖于教育公平,也不利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弃本读专"现象,需要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的通道从而降低民办高校学费;民办高校要努力提高质量,从而提高自身吸引力;要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高校。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型升级使社会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同时也迫切要求举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当前发展高职本科教育主要有三种基本路径:新建高职本科院校、现有高职专科院校升格本科和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院校,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的高职转型是最为理想的路径选择。要积极促进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合理衔接,加快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向高职转型,使区域内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整体规模、层次与素质结构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很多高职院校呼吁发展更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建立起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使高等职业教育自成体系.实现自我循环。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选择合适的本科院校举办“专升本”教育。有两类学校可成为“专升本”教育的主体:一是坚持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地方本科院校.包括坚持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新近从专科升格的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10.
专升本是中国教育体制中专科层次学生升入本科学校或者专业继续学习的考试制度。专升本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教学中,能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社会美誉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招生宣传效果。"专升本"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点高校减招高职生值得称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研究》2004,(3):14-14
继北大、清华等停止招收高职专科生之后,今年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等一批重点高校也将停止或减少高职生的招收。今后高职专科层次办学将交给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举办。各高等院校对于高考生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水平一般的院校往往“吃不饱”,不得不降低分数线;而重点院校不仅在本科招生中处于绝对优势,而且还紧攥大专、专升本、高职教育不放。重点高校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被著名教育专家杨德广批评为“没有出息的做法”。重点高校、一般高校和民办院校应当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各有侧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任务,应当…  相似文献   

12.
《广东教育》2010,(5):F0002-F0002
部批的本科院校 我院系于1987年经陕西省教委批准成立,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实旌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同时可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涵盖“文法、理工、经管、艺术”等多学科多专业的一所综合性民办本科高校。我院下设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和翻译研修学院等六个二级学院.开设近60个计划内本科、高职和计划外自考本科专业及相关专业方向。  相似文献   

13.
部批的本科院校我院系于1987年经陕西省教委批准成立,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实施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同时可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涵盖文法、理工、经管、艺术等多学科多专业的一所综合性民办本科高校。我院下设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和翻译研修学院等六个二级学院,开设近60个计划内本科、高职和计划外自考本科专业及相关专业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专科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本科院校举办的专科教育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为了了解和研究这些本科院校专科教育的办学情况、存在的问题,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织调查组赴陕西、辽宁、山东三省对工科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依据分析和调研结果,我们将近几年全国本科院校举办专科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日前新批准了15所民办本科高校。专家指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张将主要依靠民办高校的发展。目前全国共有民办高校228所,其中民办本科院校共有23所。新批准的15所民办本科院校是: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蓝天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医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青岛滨海学院、烟台南山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宁夏理工学院。新批准的15所民办本科院校全部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组建或升格的。今后这些院校将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可举办专科层次…  相似文献   

16.
模块化教学在本科院校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科院校办高职起使于 1 999年初———教育部首批批准全国 1 7所本科院校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后 ,随着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强 ,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本科院校的积极参与 ,至目前为止 ,全国已有 1 50多所本科院校开办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科院校办高职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教育资源 ,依托本科教学师资、设施、社会公信度、校园学习氛围、教学管理经验等 ,可使高职在高起点上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但值得重视的是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 ,按教育部要求 ,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的意义和有利条件,并分析了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的一些思考.高职教育要充分利用好本科院校丰厚的教育资源,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办学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邓海涛 《广西教育》2014,(27):78-79
分析广西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联合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模式,阐述联合办学的实施与管理以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部分优秀高职高专院校升格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一条简捷有效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本科与专科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体系的差异,提出对高职院校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绵阳市现有小学438所,初中203所,普通高中3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6所,幼儿园546所,在校学生60余万人。全市有高等教育学校14所(其中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院校6所、成人教育本科院校3所、市属全日制普通教育专科院校3所、民办高职院校2所),学生151553人,高校规模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