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松苗 《现代语文》2009,(9):146-147
爱是中西宗教伦理的核心思想,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人物孔子那里,爱又是如何存在的呢?孔子之爱蕴涵于他的仁学思想之中,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爱父(母)兄、爱他人(爱万物)、爱自己,与基督之爱相比,他主要强调的是一种人性之爱和理性之爱。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重要的一点。陶行知先生主张的是爱每一个孩子,"爱满天下"是他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3.
曾卓是一个用自己内心的爱进行诗歌创作的诗人,相比文坛的许多大家来说,他并不为人所熟知,诗歌也从来没有带给他荣誉,带给他的甚至只是厄运,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对诗歌的热爱,一直满怀感情地执著着自己的诗歌创作。1955年-1976年的诗歌创作是他几十年诗歌创作生涯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诗是他的生命,心中的爱帮他延续着诗歌,爱是诗人在那个特殊年代不变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精彩、光辉的生命都与爱紧紧相连,爱是他的天赋,是他诗的灵魂,也是贯穿他一生的红线。其内涵极其丰富,而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是他爱的两根支柱。他的爱经历了形成、发展的过程,其爱的内涵随着时代脉博的跳动而不断刷新、延伸和扩充,爱雕塑了闻一多独特的人性魅力,造就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崭新品格和风采。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比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强化职业情感,去爱教育,让爱与教育同行。  相似文献   

6.
戴·赫·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并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独辟蹊径、惊世骇俗。而《恋爱中的女人》作为劳伦斯的扛鼎之作,自然也是评论界的宠儿。小说中的爱情可谓是一大亮点,因为它包含了厄秀拉与伯金的和谐之爱、赫麦妮与伯金的驾驭之爱、戈珍与杰拉德的征服之爱、伯金与杰拉德的同性之爱等诸多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7.
爱是给予,爱是分享。 2008年的5·12大地震,让我们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但是学会了什么呢?就是学会了分担痛苦和分享爱的快乐。一场苦难让人觉得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当他能给别人爱的时候,他就长大了。其实我们今天都在说,人人都是喜欢被爱的,人人都是渴望被人爱的。但是,爱是给予,爱是分享,当我们能去爱别人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有了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的对爱之为爱的追问都奠基于一种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之中:存在者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是爱由爱恋转化为爱欲。海德格尔想要恢复作为源出和谐状态的爱念。而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他根据踪迹思想对海德格尔的爱之为爱的概念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昌耀是一位有着自己特殊气象的西部大诗人。诗歌中大量地表达了“爱”的主题,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成为解读昌耀诗歌的充要条件。文章试图从爱的意蕴、爱的哲学、爱的体验三个层面来切入他的诗歌艺术世界,以期探求他对爱的价值与意义的个人独特理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他诗歌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标高。  相似文献   

10.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坛巨匠高尔基也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做一个好班主任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在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师,"工作想做好,师爱要先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班级如家,家中有爱;班规是绳,约束是爱;教师的信任、课堂教育更是爱。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用先生的话就是"爱满天下"。他的思想、他的实践、他的言论、精神与一生经历,永远是我们教师学习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3.
施迎春 《顽皮娃娃》2009,(1):I0014-I0014
爱子一岁时,我问他:“你爱妈妈吗?”他果断地答道:“爱!”我虽然乐上云巅,但仍清醒地意识到:他正在“鹦鹉学舌”阶段呢。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爱     
儿童教育中,教育爱指教师施予儿童之爱。从本体论方面看,教育爱是驱使教师与儿童融合的本体性亲和力量;从情感方面看,教育爱是教师对儿童纯真的情感;从活动方面看,教育爱是教师帮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主动活动。这决定了教育爱的最终任务是教师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15.
颜丽萍 《课外阅读》2011,(4):108-108
我们爱我们的学生,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我们是陪着他来汲取书本上的知识,是解惑的师者,而不是发号施今的长官。给学生自由,让他能够真正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有深入研究。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相关联,用以深入研究二次大战后西方人爱的"异化"现象。在弗洛姆看来,西方社会的爱,已经蜕变成商品关系,他们把市场上的交换原则带到爱之中,使爱赤裸裸地打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烙印。但他在坚持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人类永恒的爱"这一目标,认为只有这种爱才能疗救异化的爱。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乌托邦色彩,但他认为,人们不应放弃对人类永恒的爱的追求,应铲除种种社会障碍,同时通过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来克服来自自然力的束缚,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遵循爱的法则为人处事》是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为自己父亲的逝世创作的一首诗歌,全诗感情真挚,震憾心灵.本文通过分析上帝的爱和卡明斯父亲的爱透视卡明斯对爱的理解,进而揭示全诗的主题:爱是他的整个人生并凌驾一切.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既逃禅又向往“爱情”,这曾令很多人感到困惑,但是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他在爱情中真正关注的并不是爱情本身,而是通过爱折射出的慰藉感和归宿感。爱的欢欣和美丽使他感动,但爱的易逝与多变也使他备感人生的空淡和无聊。当他在“爱、中参透“情禅”时,他的小说也一改早期的声泪俱下,痛器狂啸,变得澄净空明,平淡悠长,极富禅意。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这是极其特殊的。  相似文献   

19.
崔耀琦 《考试周刊》2013,(81):20-21
日本著名作家有岛武郎是白桦派的重镇之一。他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戏剧和评论。在他的作品中.最具特色、能够反映他的文学思想和人生观的是评论《爱是恣意夺取》。特别是评论中所展现的有岛武郎的独特的爱学理论对理解其文学作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作者通过对评论《爱是恣意夺取》进行文本分析,深入剖析其爱学理论的基本构图、本质、表现等,以图再现其富有哲理的爱学理论的实质及独特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记得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名好教师;如果教师只爱学生,那他也会是一名好教师;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才是一名完美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