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都》《变形记》梦旅中我首先邂逅的是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川端康成是文学界无限柔软的象征,卡夫卡是文学界极端锋利的象征;川端康成叙述中的凝视缩短了心灵抵达事物的距离,卡夫卡叙述中的切割则扩大了这种距离;川端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不乏对大自然的描绘,其中大多数都涉及到了对蝴蝶的描写。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川端康成的三部作品《古都》《雪国》《睡美人》中描写蝴蝶语句的研究,分析这些蝴蝶在小说中的特征和其象征意义,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川端康成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其获奖作品《雪国》、《千纸鹤》、《古都》展现了传统日本的美丽与哀愁。与此相对,《春景色》是新感觉派时期川端康成的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画家在作画过程中感受的激变和挣扎。本文通过分析画家的感观变化,考察作者川端康成在新感觉派时期所主张的新感觉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不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川端康成的思想.在分析川端康成个人经历的基础上,探究《雪国》中蕴含的禅宗思想,即虚幻之美、生死轮回、瞬间开悟等,以期为解读理解川端康成的创作思想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李方媛 《林区教学》2010,(11):40-41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者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于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者川端康成是一个一生追求"美"的作家,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一生发表了许多作品,成为日本作家的代表。川端康成一生追求"美"的同时,深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他接受佛禅思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笃信佛教及禅宗的国度,佛禅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此外,川端康成一生坎坷,两岁开始便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在现实的孤苦无依下,佛教的诸多思想深深走入了川端康成的内心。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在继承日本传统美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刻的佛禅思想。  相似文献   

6.
海外文坛     
<正>川端康成《爱的人们》推出中文版日前,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爱的人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中文版。《爱的人们》是诺贝尔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收入《母亲的初恋》、《女人的梦》、《有关黑痣的信》等九篇短篇小说。《爱的人们》这部杰出的短篇小说集为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细腻温柔,浑然天成,全书以"爱"为中心,描述了九个关于"爱"的微妙瞬间。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百多篇,中短篇多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被称为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成功塑造出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但仔细研读其作品不难发现其歧视女性的一面。依据《雪国》、《古都》等文本,挖掘川端康成文学经典中的女性歧视因素,探究其成因,以求更全面解读川端康成本人及其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8.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的"虚无"思想不仅构成了"雪国"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净化了《雪国》。利用禅宗的"虚无"思想来分析作品,以期为《雪国》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曾以《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人们普遍对川端康成早、中期的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对其晚期作品争议颇多。以《千只鹤》为主,发掘川端康成晚期作品“赤裸裸的情欲”表象下,“悲哀美”这一主旋律的变奏———虚幻美,并进一步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学作家川端康成以《伊豆的舞女》、《雪国》、《千鹤》、《古都》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川端热",他是亚洲第二位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作家。他以新感觉表示传统美,成为新感觉派的不懈坚守者。通过对川端康成作品《伊豆的舞女》的情节、角色、主题等方面理解和分析,进一步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式特点,再一次解析川端的文学基调。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主题的层层叠加构建了川端独特的文学基调。  相似文献   

11.
原型批评家们有句名言:“一个故事,而且只有一个故事,其正值得你反复的诉说。”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中并不鲜见。考察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早期创作就不难发现伊豆是一个令他魂牵梦索的创作题材:《伊豆的舞女》,《南伊豆纪行》、《汤岛的回忆》、《伊豆之归》、《伊豆温泉记》、《温泉场的事》、《温泉宿》、《椿》、《旅人宿》、《舞女旅行风俗》等等,构成了川端康成多姿多彩的“伊豆世界”。 一 川端康成何以选择伊豆作为创作对象且创作热情经久不衰?这是走进伊豆世界时必然会产生的问题。川端康成在《汤岛的回忆》(1922)中是这样回答的:“我在伊豆尝到的,首先是旅情,其次是伊豆的乡村风光,第三是正直的好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战前所著的少女小说《少女的港湾》《花的日记》《美好的旅行》的内容异同性、故事主角的异同性的分析探索,归纳出川端康成少女小说的模式类型,旨在深入其作品内容探究其意义,开启川端文学视野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蒋广平 《考试周刊》2008,(48):182-183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试从语言角度阐述了《雪国》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的作品《生为女人》,将女性作为一个中心话题来叙述,他作为一个男性叙事者在叙述角度中有其男性本位思想的表现,但《生为女人》这部作品中,作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的设计两方面都体现出他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等理论对川端康成《生为女人》这部作品的解读,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先行研究不同的结论,即川端康成的女性主义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蒋广平  张玉红 《考试周刊》2008,(47):209-210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从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女性人物驹子和叶子入手,阐述了《雪国》在女性人物描写上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蒋广平 《考试周刊》2008,(49):226-227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试从意境角度阐述了《雪国》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而享誉世界,他的作品中无不蕴含着日本文学传统中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分析《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尝试在她们的美丽与哀愁中探索川端康成文学中传递的日本传统文学理念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是一首美丽而有充满哀伤意味的梦幻曲。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川端康成对美的执著追求,而且还体现了他浓郁的虚无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1968年,川端康成凭《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三部中篇小说荣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1913年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得此项殊荣的亚洲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成名作是《伊豆舞女》。他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他的作品体现着东方的传统美学,使读者享受到了一场东方文学的盛筵。  相似文献   

20.
作品简介川端康成,日本著名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第一次由日本人获得该奖项。川端康成少时家境不幸,父母、姐姐和祖父先后病故,使他形成了孤独、忧郁的气质。这种气质后来成了他作品里最鲜明的底色。作品背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伤,川端康成一生多次旅行。《伊豆的舞女》就是作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