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汉赋研究空前繁荣,论著迭现.章沧授先生的《汉赋美学》(安徽文艺出版社92年9月版)是其中一部颇具特色的汉赋研究专著。首先,该书是我国目前一本专门研究汉赋美学的著作.作为一代文学代表的汉赋,在其繁荣发展之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其厄运,特别是汉大赋一度被贬斥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宫廷文学,是反现实主义的文字戏游,还谈得上什么美学价值。随着汉赋研究的繁荣深入,学界对汉赋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语言风格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学自觉意识启蒙于屈原、宋玉,开端于汉大赋的创作,汉赋的出现标志着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觉地发挥学的社会功用,使学为社会服务;汉赋与经、史、哲分家,成为独立的学作品,有一定的创作理论,有些辞赋家终身以辞赋创作为业,形成了一批专业作家。  相似文献   

4.
汉赋起源于汉朝,被认为是文学自觉的起点,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汉赋具有散韵结合、专事铺叙的特点,其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其中对宫殿城市的渲染和对帝王游猎的描写在汉赋中最具代表性。鲁迅先生提出文学自觉后引起了文学界激烈的讨论,而文学自觉体现的是文学态度和文学观念的转变,这一转变使文学发生了变化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因此,就汉赋的形成和发展进行阐述,从作家、观念、艺术、理论等四个方面,对汉赋与中国文学的自觉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汉大赋做为有汉一代文学的代表,其兴盛的局面,恰和汉诗的衰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赋兴盛最根本的原因,是汉代社会为汉赋提供了大的描写对象,汉人又有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汉赋从体式上和表现手法上又特别适应汉代的社会现实和汉代人的审美定势。  相似文献   

6.
秦汉文学 1.关于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提示)汉赋作为一种文体受到了楚辞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它的文体特点上看。首先,赋是铺陈写物的,这是汉赋,特别是汉大赋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以及杨、班诸人的京都,园苑、田猎等赋,都极尽铺陈之能事,  相似文献   

7.
枚乘《七发》开创了汉大赋这一体式,是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直接祖先。但枚乘的《七发》背后还存在着古老的师承,司马相如的作品却脱离了上古文学传统,确立了汉赋的表现世界,标志着汉赋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学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自觉时代究竟起于何时,学术界至今尚无一个一致的意见。文章认为,由于经学的强制的规范,汉赋不是自觉的文学,以汉赋为"一代文学"的汉代也不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汉大赋的发展过程与经学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经学的“一尊、、“一统”和天子仁政爱民的思想影响了汉赋题材的选择.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经学的繁荣才带来了汉赋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汉大赋的兴盛有其时代原因,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汉赋兴盛,客观上是汉代大一统的强大的封建国家为汉赋提供了描写对象;主观上,则是赋家在继承前代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的独立创造。从创作论角度看,主体是汉大赋兴盛的关键因素,客观因素须通过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神话元素在汉赋中大量出现,成为汉赋的一大特色。这一方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神话题材运用创作手法的继承,体现了楚文化对汉赋作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汉代国力强大、经济繁荣、社会生活稳定,帝王为追求奢侈和长生不老的生活而倡导有关。此外,还与文人追求名利的自觉追求有关。  相似文献   

12.
汉赋与汉代宗教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作为西汉国家宗教最高神的"太一",在汉大赋作家笔下受到尊崇,这既与先秦以来的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关,又是汉大赋重祀隆礼创作指向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3.
张振龙 《天中学刊》2006,21(3):91-95
建安文人一改此前文人对待文学和文人的态度,在文学活动中既表现出相对的独立自主权,又具有明显的视己为文学家的价值取向,并把当代文才非凡、具有一定文学实绩的文人,皆冠之以“文人”、“作者”等称号。这不仅是“文的自觉”在文人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主体上的彰显,而且是“人的觉醒”在文人文学活动和文人自身文学价值上的体现,是建安“文的自觉”化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4.
以丽为美是汉大赋最鲜明突出的文体风格 ,从侈靡的“丽以淫”到平实的“丽以则”,反映了汉赋由“辞人之赋”到“诗人之赋”的流别演变。这种一代文体和文风的变化 ,受当时儒家经学教化讽喻思想和尚智求实精神的影响甚大 ,是一个用功利态度和实践理性消解汉赋铺排夸饰的“侈丽”之美的过程 ,也是导致赋体文学衰落的一个思想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汉赋与汉代宗教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作为西汉国家宗教最高神的"太一",在汉大赋作家笔下受到尊崇,这既与先秦以来的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关,又是汉大赋重祀隆礼创作指向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司马相如的辞赋呈现出了斑斓多姿的艺术风貌,从而获得了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两汉赋作家中,以司马相如成就最高,其大赋甚至成为汉大赋创作的范式,故研究司马相如辞赋创作的特点,对研究汉赋乃至整个汉代文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赋与礼学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汉大赋的形成及价值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汉赋与汉代礼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赋家对汉代。天子礼"仪典的翔实全面的描写,标志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帝国礼制的建构与完成。具体而言,汉大赋的崛兴与汉武帝时崇礼官的关系、赋家又多属礼官系统,决定了汉赋对天子礼的记录与描绘,这里又包含了赋家的尊帝都与崇王道的思想。同时,赋家崇儒重礼及尚文观念,亦与汉大赋繁之缛词之风格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8.
汉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代文学汉赋的繁盛和诗学精神的人性化归复,昭示了汉代文学的非凡成就。经由大一统中央宫廷文学的孕育、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淀及庄骚思想的催发,汉末文人最终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社会舞台,以表现人生、人的个性情感为主旨的文学审美性创作成为时代新风。在文人富于个性情感的文学创作中,汉末文学呈现觉醒之势。  相似文献   

19.
从汉大赋和"大跃进"新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执政者的倡导所产生的导向性作用切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互动性影响的某些规律。即,当全社会对文学变革的要求和期待与执政者的倡导达到高度一致的时候,就呈现出社会政治对文学特殊形态的促进作用。但文学不是社会政治传声筒的本质规律,又决定了这种特殊文学形态或在变革中创新形态,或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命运。从"大跃进"新民歌的深刻历史渊源,折射出汉赋文化的当代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汉赋而明文学思潮,又转而观汉赋,可对汉世文人在规范与异化中的沉浮与挣扎,及由汉而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文化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心灵历程有更深刻的体味与感悟。书名"书写策略",切中了汉赋自觉为文的本质,可见汉人的创作心态。而"集体汉赋"之说也堪为赋学研究史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