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能否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合理虚构,怎样理解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一直是近几年小学作文教学探讨的焦点之一。从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看,不少教师仍抱着“写生”式的作文教学观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有的虽然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渗透了虚构内容,但认识上仍存在“虚构就是说假话”的矛盾心理,不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一直在强调“真实”,要求小学生的作文写所见所闻,写真人真事,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强调过了头就会无形中给“作文”设置一个个难以逾越的阻碍,实在不可取。笔者认为,对待小学生的作文,既要提倡真实又要允许虚构,只要他们的作文符合“艺术真实”的原则就应当肯定。  相似文献   

3.
适当地运用虚构艺术是开拓作品意境,提升生活真实的重要手段。在职高作文教学中,大胆地虚构,追求艺术的真实,对提高演的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作文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开启创新思维的门扉,充分利用广阔的生活资源,用双手和大脑、语言打造自己的作文天地,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一、明确作文的写真与虚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写真”,并不是完全按照生活的真实样子进行摹拟、实录、复现,而是要求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心理真实。生活素材可借用、选用间接的生活。而我们所说的“虚构”,只是强调要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能力,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真实的感情。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写真与虚构是一种对…  相似文献   

5.
一、真实真实是创新作文的基本要求。这里的真实是指文章中所写故事情节、人物及诸多描写,宛如生活实际的再现,古话是这样说的:如在目前。有些同学一看到“真实”两个字就理解为“不能虚构”,其实,作文不反对虚构,有些时候虚构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虚构不是胡编乱造,那些为了制造动人情节或抬高人物而编造的故事只能让人生厌。  相似文献   

6.
真实,学生作文的生命广东美德华侨学校刘绍辉一、要紧贴“大纲”学生的作文不容许虚构,更不容许抄袭,这是“大纲”规定的。“大纲”是教学的宪法,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与落实。在指导、记分、评讲时要遵循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去做:“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  相似文献   

7.
吴小中 《阅读与鉴赏》2007,(4):63-65,6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也就是说,学生作文的真实化应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追求,或者说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为什么要追求学生作文的真实化呢?因为,只有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刚刚出台的广州市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已明确增加了“情感真挚”的评分要求。本人认为,“情感真挚”的本质就是感情真实、自然。当然,感情真实、自然不是说不允许虚构,而是要求作文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艺术地展现出真实动人的效果,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师:关于作文“真实”的问题,存在着一些争议。有老师对学生说“完全是真实的照搬,也可能‘假’;完全的虚构,也可能‘真’”;有的老师认为“虚构不一定虚假,真人真事也不一定‘真’”。  相似文献   

10.
作文的“真实”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过:“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而阿·托尔斯泰却认为:“一般地说,虚构得愈多愈好。这才是真正的创作。”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为什么有时学生的作文也在讲真话抒真情,却无法达到“真实”的效果呢?究竟什么是写作中的“真实”?如果我们对“真实”问题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探讨,也许会对此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新材料作文在全国各地的高考命题中渐成主流趋势,特别值得关注和研究。就作文题型而言,新材料作文可谓丰富多彩,而以真实或虚构的故事作为"所给材料"则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因而如何写好故事型新材料作文,就成为了高中写作教学的一个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故事,简单地说,可以分为真实和虚构两种。"真实类"材料  相似文献   

12.
普希金的历史文学追求“历史的真实”:刻画真实的历史人物,讲述真实的历史事件,追求真实的历史细节,力争对历史现象作出符合历史全局的评判。同时,他的历史文学又遵循文学的逻辑和规律,追求“艺术的真实”,运用必要的虚构来传达一定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戴少刚 《考试周刊》2011,(59):61-61
严复提出的翻译原则“信”“达”“雅”对当下的作文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作文教学中追求“信、达、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审题全面,立意深刻;选材真实丰富,构思有新意;语言表达通顺、有文采。  相似文献   

14.
笔者先后在《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9期和2008年3期,拜读了《作文教学虚实之我见》、《小学生习作容不得虚构》两篇文章,对儿章作文的虚构问题也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思考,现在就从“虚构”的基本涵义出发,并借助于想象与虚构、纪实与想象的辩证关系,对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儿童作文的虚构性淡一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指一般的记叙文,下面均如此)的原则是什么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多次指出,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实话,自己的话。”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各个教师对“真实”的理解与要求就各有不同。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有象照相机似地对生活实录才算是“真实”,如果学生稍加一点想象的文字,就不够“真实”了。就我所知,所谓“真实”,无非是两种理解:一种是社会现象中的真人真事,也有人称之为录像式的真实,不允许想象,更不允许加工和虚构。另一种是确有其人,也确有其事,但只要学生“遵照自然的程序”加以不失真实的想象和加工,所写出来的文章“为一般情况所容  相似文献   

16.
选取材料是命题作文准备阶段继审题,立意(确定中心)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众所周知,选材应围绕中心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在这一前提下,选材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取真实的材料 这里所说的真实,与作文中所谈的“虚构”并不是矛盾的。“虚构”不是无中生有,而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如果写盼香港回归的作文,就可  相似文献   

17.
我们强调写实作文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写景状物要真实。然而,写实作文不可能把生活中的素材像摄像似的搬进作文中,总要进行一番整理、加工、剪裁,在此基础上进行构思谋篇,这过程中,就少不了虚构。当然,写实作文的虚构自由驰骋的空间狭小,要受到很大的限制。那就是,写实作文的人物、主要事件要绝对真实,不能“无中生有”。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1.枝节情节的虚构所谓枝节情节,即非主要情节。在主要情节真实的前提下,个别枝节情节可虚构。这样能使整个故事情节更丰满,更曲折引人、生动有趣,增强故事的可读性、感染性、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好作文应自然纯真,有真实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这是作文的生命所在;而真实之上的虚构,就会使文章不失平庸,为之作文之本质。我们大力倡导真实作文,同时我们也善待虚构作文,因为作文过实则平乏,我们力戒虚伪作文,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作文出现"太真实"或"太虚假"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何在,如何正确理解"真实、虚假、虚构",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是值得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用以指导中学作文训练的一些理论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严重阻碍着作文训练水平的提高。其中两个理论值得反思 ,即“记叙文的内容是否必须真实 ,不能虚构”和“训练顺序是否先记叙后议论”。记叙文既可以取材于真人真事 ,也可以取材于想象虚构的“假人假事” ;记叙文允许虚构 ,可以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作文时“没有写的”的普遍苦恼。在表达的训练顺序上 ,不应该先叙述后议论 ,几种表达方法可同步交叉进行 ,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