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张心科 《学语文》2003,(1):35-35
由《萌芽》举旗,作家助威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已轰轰烈烈地举办了几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也接二连三地出版了数本,再加上媒体的炒作,评论界加入,中学作文大有言必称“新概念”之势。我的学生中也有誓当韩寒第二、第三者,写出自我感觉良好的“另类作文”。在将信将疑中,我通读了《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选》(A卷),发现“新概念”所追求的“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在立意、选材、表达方面对传统作文虽有“矫枉”之功,更有“过正”之嫌,而产生了异化倾向,对中学写作教学等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伍维权 《中学教育》2003,(7):39-40,34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我主张把开放的教学观念与自由训练的形式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作文在内容上创新 ,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张扬个性 ,初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1998年十二月《萌芽》杂志社联合国内几所著名大学发起了一场名为“新概念”的作文大赛 ,评委会从小山般的参赛稿件中选出 180篇获奖作品 ,由作家出版社结集《新概念作文》出版 ,受到了中学生读者的热烈欢迎 ,引起了专家、学者和语文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被媒体称为“中国语文改革的第一道曙光。”为什么会有如此轰动的效应呢 ?《萌芽》主编赵长天说 :“新概念作文是针对传…  相似文献   

3.
这是几年前的作文竞赛的话题了。几年前,上海市进行了两次有较大影响的作文大赛,一次是由《萌芽》杂志社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另一次为市教育界举办的“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旨在检阅中学教学成绩和对作文教学作一些探讨。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也积极参与,全国众多中学名校的学生写了不少有影响的文章。在结集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从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韩寒,还出版了长篇小说。在这两次中学生作文比赛中,全市有几百所中学的学生参赛,评出了一批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表现出学生较高的审美意识和…  相似文献   

4.
中学时代,一直都买《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来看。那时的我,很喜欢看那些比较华关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1998年12月,由上海《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举办的号称“挑战中国语文应试作文教育”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语文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媒体称此为“中国语文教学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反传统的作文命题模式,鼓励学生打破旧观念和旧规范的束缚,寻找自我,感受生活,大胆想象,开拓创新,确实具有突破传统作文模式的一面。然而,我们认真的反思其用意,似乎又觉得它并非救治作文教学弊端的良方,在某种程度上,它也许比传统作文教学走入了更深…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是学好作文的动力。现就这个问题谈两点认识。一、以“学生”的身份和学生共同探讨作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要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教师本身必须对作文教学有兴趣,想方设法以各种不同方式搞好作文教学。 1.教师参与课堂讨论,和学生共同作文。比如写《我做过的一件事》,课堂上教师从“学”的角度和学生一起,同时想出几件做过的事,通过讨论、筛选,找一件最值得记叙的事,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打草稿,修改作文。这样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一、构建作文“生命”课堂的理论基础传统课堂是建立…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的改评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尴尬:教师拼死累活,全批精改,学生瞟一眼分数,看一下评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为什么老师费时、费力、费情,却换来学生如此的“不屑一顾”、“薄情寡义”?我想最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的“人性”,在课堂上我们都知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可在作文的改评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做作文”强调学生的习作过程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思索、整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习作过程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做作文”?怎么引导学生“做作文”呢?这都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一、找寻“做作文”的依据误区之一:拘泥环节,耗时太多我们的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精耕细作的多,大胆放手的少;按部就班的多,勇于创新的少。作文教学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命题,并指导审题;学生写初稿;教师抽样点评;学生自改;教师修改;学生誊抄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作出评价;教师总体讲评。这样做耗时较多,冗杂呆板的教学步…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陈辉 《青海教育》2006,(5):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诚然,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也是这样。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却是千篇一律的套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淹没在我们设定的作文的套路上了呢?为此,我认为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把日常生活和作文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  相似文献   

12.
“新概念作文“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概念作文比赛”是由《萌芽》杂志社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发起的一次征文活动。首届征文活动已落下帷幕 ,陈佳勇等七位高三应届毕业生已被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免试录取为99届新生。这次征文活动仅从结果方面看是令世人吃惊的 ,那就是“一篇文章定乾坤”。普通的征文比赛终于冲出了语文本身的范畴 ,与发现培养文学新人、发挥学生创造力想像力、有利于高校自主招生结合在一起。但最关键的还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冲击 ,它给予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以深刻的启示。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这次征文大赛采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一1998年12月 ,由《萌芽》杂志社和北大、复旦等7所著名高校联合发起、主办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了圆满成功。“之所以在作文赛前加上‘新概念’这样一个前缀 ,是为了把它鲜明地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区分开来。”①据报道 :第二届大赛也于日前在沪举行颁奖仪式 ,所收到的初赛稿件一万五千余件 ,参与主办的高校增至9所。1999年12月1日 ,由《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会和清华、北大等六所著名高校共同主办的“2000年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已开始启动 ,其大赛宗旨、参赛对象、形式、奖…  相似文献   

14.
裴达 《山东教育》2000,(14):16-17
一、两大热点:“新概念作文”与高考作文1999年初,当人们还在报刊杂志上评价、审视语文教学之路如何走下去时,上海老资格文学杂志《萌芽》与北京大学等七所重点大学,绕过基础教育的门槛,联袂发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演了一场挑战作文教学的大戏。帷幕拉开,清新拂面,异彩纷呈,让人称奇。从初赛到决赛,从隆重的颁奖到获奖学生直升大学,从获奖作文的结集到出版后供不应求,一时间“新概念作文”传遍了媒体,传进了校园,影响着社会。尽管人们评价不一,却对它表现出的活力和特色产生了兴趣。一要求新。竞赛的策划者、上海作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将中学作文教学称为"三无行为",即:无序、无招、无效. 无序.目前作文教学随意性极大,各类语文教材中在作文教学上均缺少系统的安排,教师日常作文教学更是常无章法.一个学期随便安排几个题目(认真些的教师或许会在书报杂志上筛选一番)交学生写作即算应付过去.这样的作文教学大概禁不起如下追问:本学期为什么要布置这些作文?这些作文何以一定要在这样的学期与这样的班级中布置?  相似文献   

16.
读写新闻     
新概念还是新八股2004年11月4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沈阳某中学学生刘雯的文章,对“新概念”作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她说,由于经常翻阅《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发现“新概念”有一些套路,诸如,以小说为基调,描写或判逆或完美的校园人物,基调伤感居多;主人公名字多以单字或英文形式出现;洋话连篇,以显示外语水平;文前喜用一段深奥的话作题记;句子缺乏主语等。作者说,由于这种文章看多了,她也深受其感染,但又不愿意成为“新八股”,希望老师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老师写的《新课标小学作文探究》论文集,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重点听了邵坤老师的《放飞童年》和樊铭路老师的《我想变》的教学。读了论文,又听了作文课,我感觉耳目一新,非常高兴。我从中看到了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看到了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提出的新思路及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也看到了小学生作文表达的童心。变化之一: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很多教师都提到:“学生认为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学生没兴趣,没话说。”为什么呢?有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陈腐的教学观念,使中学作文教学“新瓶盛旧酒”“穿新鞋,走老路”,不少教师未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一言堂”还在充斥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一、中学作文评改的现状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教师费时费力地全批全改、精心评改,而学生拿到评改后的作文,却只是扫描一下作文的分数和评语,随即就把作文搁置在课桌里了,很少考虑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为什么这样评改,等到下一次写作练习,摊开纸、笔,学生依然无从下手。如此循环,形成了目前众所周知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教师的“高耗”与学生的“低能”。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把中学的作文教学搞活?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所经常考虑的。我认为,要把作文教学搞活,就要从我们的认识上和教学实践上弄清楚几个问题。一、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有种种:有的生动活泼,有的机械呆板。要培养学生怎样的写作能力呢?当然是要提倡培养前者,力戒后者。叶老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最近几年又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叶老这些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作文是用笔来说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二是要说实在的话,要有真实内容,要言之有物;三是要说自己的话,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