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史籍记载和现存大量的书法作品来看,太平天国都很重视书法的应用和传统书艺的提高,因而那时的书法都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其成因,除了那时天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需要之外,多数将领的喜爱、重视和提倡是很有关系的。正因为如此,那时民间的百工与文人学书、用书,切磋和鼎新书法几为成风,这说明太平天国时期的书法已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这是太平天国书法研究更深一层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粤东诗歌中保存了太平军在嘉应州时的太平天国文化 ,主要有太平天国的服饰文化 ,后期的享乐文化 ,以婚姻伦理为代表的道德文化 ,军事文化和军营文艺等 ,它们是太平天国文化的诗性写照 ,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不仅面临着来自封建王朝的正面冲击,而且还不得不正视西方近代文化的挑战。对近代文化是主动输入,为我所用,还是消极拒斥,被动挨打,在这个关系到太平天国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前,太平天国领袖选择了前者。本文试图就太平天国输入近代文化的历史道路作一个初步考察。触及太平天国与近代文化的关系,论者往往首先侧目于西方基督教。因为太平天国农民起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的妇女服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的服饰,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氛围的影响,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还没有对太平天国妇女服饰进行过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妇女服饰作为服饰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页,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出太平天国独有的风格,直接生动地反映出太平天国固有的思想内涵、政治色彩、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太平天国失败的文化因素,比较了洪秀全和曾国藩文化政策的得失,指出太平天国是融汇中西为一体的混合型文化形态,与曾国藩维护的传统文化相对峙,导致了双方的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6.
禁止妇女缠足曾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笔者认为禁止缠足是广西地域文化和妇女劳动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 ;是太平天国军事战斗和生产劳动的一种客观需要 ,它给太平天国妇女带来了极大痛苦 ,并最终为江南文化所同化。不具备近代妇女解放的任何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化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起到了启蒙动员的作用。太平天国走在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前列,但西方文化的真正内涵只在极个别人处被认识感悟。与西方文化或多或少的联系是太平天国鲜明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文化开始激烈的碰撞之初,太平天国运动以强力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形式上的大摧毁,从而将自己置身于传统文化统治之下的整个社会的敌对之中。与此同时,太平天国仅仅只是借用了基督教文化的表面皮毛,更未能建设融合中西的新文化体系以取代传统文化。太平天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的失败。但它却使传统文化和整个社会开始真正感受到外来的文化冲击而被迫进行自身的更新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曾也有繁荣景象,但是到了近代却成为历史的落伍者,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文化的因素。本文选取一个有限的角度,即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文化是怎样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太平天国在戎马倥偬之际编写、刊刻了大量的书籍。但是,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刻印的书籍极力查禁销毁,致使太平天国刻印的书籍流传下来的寥寥可数。根据有关文献考察可见太平天国刻书的概况和版本学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6(4):F0002-F0002
董丛林,河北盐山人,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方面的教学,研究领域主要为晚清政治史、文化史。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作为政治文化研究主要方法的经验方法的批评文章从概念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引述和分析。指出,如果一个理论没有解决内部的概念问题,它就可能自相矛盾或使解释机制模糊不清;如果没有解决外部的概念问题,就可能忽视与它相关的研究传统的基本的认知和概念借用及创新。政治文化研究所使用的主观性文化概念,从政治文化、社会资本到价值观是有所进步的,但仍难以观察或确定,从而使它无法摆脱对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依赖。把这些概念应用到政治文化研究中,难以提供令人信服的因果关系或其他确定性的解释,它们在如何激励个体行动、在聚合人们行为时是如何保持连续性或发生变化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概念构建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片面理解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否定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关注文化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成效,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文化开始激烈的碰撞之初,太平天国运动以强力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形式上的大摧毁,从而将自己置身于传统文化统治之下的整个社会的敌对之中。与此同时,太平天国仅仅只是借用了基督教文化的表面皮毛,更未能建设融合中西的新文化体系以取代传统文化。太平天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的失败。但它却使传统文化和整个社会开始真正感受到外来的文化冲击而被迫进行自身的更新与重建  相似文献   

15.
三苏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崛起于西蜀,却对中原文化形成难以抗拒的冲击波与吸引力;它博观约取于多源文化成果,却以“兼容”“杂陈”“超越”而构成自成一体的样态与面貌;它所呈现的政治实用、文化包容、性命自得的多元化特征,却为当代揭示了具有启示意义的文化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胡剑慧 《家教世界》2013,(9X):262-264
(本文原刊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5月刊P128-P131)动漫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二重效性,动漫文化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政治视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使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更为清晰,使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更加容易等;但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动漫文化使大学生的政治倾向,变得复杂,使高校对大学生群体政治意识难以掌控,使大学生的政治追求淡漠政治理想缺失,削弱了政治权威引导作用,弱化了大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等。高校应采取相应策略推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李世贤在1860年天京军事会议上提出的“图闽浙”战略,从太平天国起义的进程来看,是不成功的。地方行政的腐败、社会秩序的失控以及太平天国当局对地方的勒索无度,是金华农村政治的主要特点。台州、温州的农村政治始终维持在征贡政治的水平。李世贤力求实施公平政治,尽力选择有良好声望的地方人士担任乡官。可惜由于精力有限,而部将又多为残暴征贡之辈,故难以形成良性政治气候。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内太平天国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国内对太平天国的研究成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出版的以太平天国为主题的学位论文8篇,学术论文70余篇,内容涉及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不同于以往的是,比较类研究和心理研究等角度的探讨是2008年太平天国相关问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9.
神秘主义文化是人们在缺失科学认识观的情况下用来解释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的一种工具.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更多通过神秘主义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直至近代,太平天国与天地会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大量的神秘主义文化因素.因此,本文就太平天国、天地会对神秘主义文化在运动发起、鼓动民众等方面的运用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从起义发动至定都南京后不久的一段时间里。对儒家文化持排斥态度, 而删书衙的成立,是其排儒政策转变的标志。太平天国起义虽然打着基督教的旗号,但其实质仍然是儒家文化。这些充分表现在政治文化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