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已逐步成为教师的共识.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关注知识落实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旨趣、需要.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生命活力,促进其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促进生命成长的事业,学校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地方。在学校管理中,作为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掌握管理学知识、人力资源学知识,还需要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观照学校管理,尤其要了解在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有着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愿望和潜能。学校管理者要学会关注教师和学生,而且是积极关注,这种积极关注是尊重、期待、欣赏、发现、移情,只有这样,给学校管理和教育一个情感的基座,才能真正唤醒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的潜能,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由此,学校的生命得以发展,教育的生命得以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生命价值也得到延续和放大。  相似文献   

3.
唐金龙 《教书育人》2006,(12):60-60
1999-2001年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三年的学习培训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吸收了不少新的知识、见解、观点。在学习期间,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学校的先进做法,畅谈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有同学提出的“学生选教师”的做法让我眼睛一亮。心想,这样的做法肯定可以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而不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否则,如果教学水平差,分数提不高,学生自然就不喜欢,肯定会被学生一票否决。这样做可以使教师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急迫感,打破教师“铁饭碗”的思想;学校管理者也可以轻松驾驭,不再需要“按住牛头吃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参与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4.
1999—2001年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三年的学习培训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吸收了不少新的知识、见解、观点。在学习期间,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学校的先进做法,畅谈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有同学提出的“学生选教师”的做法让我眼睛一亮。心想,这样的做法肯定可以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而不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否则,如果教学水平差,分数提不高,学生自然就不喜欢,肯定会被学生一票否决。这样做可以使教师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急迫感,打破教师“铁饭碗”的思想;学校管理者也可以轻松驾驭,不再需要“按住牛头吃草”;同…  相似文献   

5.
正一所学校是否能生存和发展,教育影响是否产生实际的教育价值,关键在于学校是否能真正唤起人的内动力,让学校焕发生命的活力。学校的内部动力关键在于人员的因素,人员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组成,学校的管理、运作、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因此唤起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动力,为教师和学生创设成长环境,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教师和学生创造的冲动,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一、唤醒管理者自身的发展意识,把握学校的未来当前我国正步入经济知识年代,学校教育也面临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祥 《人民教育》2005,(12):12-1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而要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应对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如何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提升教师素质,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新时期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通过实施“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成长”工程,为广大教师全力打造专业化成长平台,达到了教师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目的。人文化是我校的重要特色之一,我们的人文化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做好学生的感觉;让每个学生的梦想、激情、个性都得以张扬;让每个教师都有自由发…  相似文献   

7.
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理念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者”,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  相似文献   

8.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9.
余占琴  陈莉 《四川教育》2014,(12):33-33
课堂上,无论老师体态如何多姿,表情如何丰富,思维如何深邃,课件如何精美,如果离开了教师之“口”,都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更谈不上培养能力.为此,我校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努力让“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学校响亮地提出了“三让、三导”的课改理念.其中,“三导”是指教师变“教”为“导”,用口头语言给学生“导趣、导问、导思”,并将一节课的知识“串珠成链”.  相似文献   

10.
课程理念下重构生命课堂,叶澜教授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只是手段,为生命发展服务、促进师生发展才是目的、才是根本。尊重人的个性,努力使每一个人发展成长,是教育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选修课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因此,教师需要重新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挑战传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那么,应如何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精彩无限呢?  相似文献   

13.
王科 《现代语文》2008,(7):62-63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正像春风一样吹拂着教坛,现代教师角色己不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是率领学生前行的“生命之牧者”。教师的职能也不再是把知识像喂婴儿一样一勺一勺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在愉悦中自己去扬帆远航。教学理念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学方法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育部首批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示范学校,安静小学校始终都把班主任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校围绕着“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这一核心理念,培植学校管理者和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强调管理者对教师群体的尊重与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学生之间的尊重与关心。以核心理念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群体育人水平,打造了德能双馨的班主任队伍,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形成了一种温馨盛世的校园文化。2010年3月19日,哈尔滨市“区域推动班主任专业发展安静小学现场展示暨徐利班主任育人风格研讨会”隆重召开,会议展示了我校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班主任育人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清文 《新教师》2023,(1):24-25
<正>“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课外培训压力以及课外作业负担,也就是说要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这对学校教学管理者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学校首先要认真学习“双减”政策的文件要求,深刻理解政策所赋予的意义,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主要从四个角度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管理者可以采取的措施,从而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实现最好的发展。一、强化教师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管理者要强化对一线教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一所学校是否能生存发展,教育影响是否产生实际的教育价值,关键在于学校是否能真正唤起人发展的内动力,让学校焕发生命的活力。学校的内部动力关键在于人的因素,人员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组成,学校的管理、运行、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有人说:“一所好的学校,要有一个好校长,有一群好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因此,唤起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动力,为教师和学生创设成长环境,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教师和学生创造的冲动,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周智 《教学月刊》2010,(8):47-48
“生命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而言的。“生命课堂”以其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特征,显著区别于传统“知识课堂”仅仅满足学生认知培养、以“知识为本”的教学。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潜能、情感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并与学生在充满民主和谐的交流对话中实现教学内容和智慧的动态生成,引发教学的思考、探究和实践,从而让“生命课堂”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然而,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生命意义,却似乎忽视了对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走出了“学习即被塑造”的误区,却走不出“教书是一种职业”的思维约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却往往忽视了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生命体现;希望教师承担起完善学生生活的重任,可学校管理却没有给予教师一个展现完整生命的舞台。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发展,是学校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必然走向。一、确立生命的意识尽管学校也强调教师是学…  相似文献   

19.
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然而,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生命意义,却似乎忽视了对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走出了“学习即被塑造”的误区,却走不出“教书是一种职业”的思维约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却往往忽视了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生命体现;希望教师承担起完善学生生活的重任,可学校管理却没有给予教师一个展现完整生命的舞台。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发展,是学校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必然走向。一、确立生命的意识尽管学校也强调教师是学…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的职业角色及其实现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和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越来越多元化。现代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者"、"研究者";既是"教学者"、"管理者",又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既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又是"学生的知己及朋友"等,这些角色统一于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