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侵权人在诉前达成和解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对节约诉讼资源、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决、及时保护公共利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面临理论依据不足、启动程序缺失及和解协议缺乏监督等问题,制约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构筑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和解机制,不仅要完善案件审查、听证程序及司法确认程序,也要明确其适用范围、启动方式及鉴定方法,从而提高环境侵权纠纷解决的整体效率,进一步健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环境侵权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证据难以收集保存、专业技术性强等特点导致取证难、举证难、质证难成为制约环境侵权案件审理的瓶颈.在环境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中充分考虑环境侵权案件的特点,均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针对不同的案件进行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解决举证难问题.科学地设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完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法律体系、技术标准和收费标准,解决取证难问题.明确环境侵权诉讼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证据属性、参与诉讼的程序,弥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的不足,解决质证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中,环境侵权的数量正在日益增加,与传统的侵权行为相比较,环境侵权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在其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上,更强调致害行为、损害结果、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尽管随着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赋予人们更多的民事权利就显得越发重要,但在环境侵权的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上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试图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以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污染民事诉讼的案件逐渐增多,传统诉讼制度的问题和缺陷日益显露,环境民事诉讼制度的薄弱使得受害人陷入了困境。存在当事人进行环境诉讼难、得到胜诉判决与胜诉后执行难等问题。主要原因有我国环境诉讼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干预、法官素质不适应、律师素质不适应等。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国完善环境诉讼机制、扩大被诉对象、明确污染赔偿体制等。为切实保护受害人的权利,文章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无锡模式"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为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利于促进中国环境法治的进步.谊种模式存在合法性不足;适用范围有限:原告范围过窄的问题.我国应该从基本法层面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予以规范,批判地吸收"无锡模式"成果,放宽原告资格的限制,成立专门的环境审判机构进而构建科学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介入因素与取代原因理论对英美侵权法因果关系的认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介入因素的存在就为被告进行某种责任的抗辩提供了可能,也为原告选择有效恰当的赔偿责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本文即从该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在实践中应用进行剖析解读,以期在因果关系的认定及最终损害的分摊上既体现出公平性又能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该理论。  相似文献   

7.
虚假广告侵权使得受害人的损害真实存在,而法律给予的救济却并不完善,其结果就是受害人在理论上可以得到救济,在实践上经常无法享有救济。为了实现对受害人的有效救济,应建立有效的虚假广告侵权行政救济模式。在此框架下,受害人取得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有权利向行政机关依法投诉,请求行政机关给予受损权益法律上的行政救济,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位,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其应否具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法律地位又如何体现,这成为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在生态环境侵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其适用范围仍有争议。随后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明确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可有关惩罚性赔偿数额如何量定并未给予清晰的指引。惩罚性赔偿数额的量定是关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功能实现的重要环节,其中基数和倍数作为惩罚性赔偿数额的构成要素尤为重要。依循惩罚性赔偿的制度功能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基数与倍数认定规则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针对现有规则认定中基础概念不清、估算方法不明、司法审查不足的问题,建议从外部对惩罚性赔偿数额进行限制,合理平衡惩罚性赔偿的数额,以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由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环境纠纷、侵权问题也日益引起人民的关注。然而,现行的环境诉讼制度在解决环境纠纷问题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所以需要对有代表性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继而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诉讼制度和模式,以使其在解决有关环境案件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是学校教学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地当前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与人类的生存、社会发展与进步出现了的尖锐的矛盾,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并结合我市目前环境污染现状,就在初中化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强,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确保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关键还是在于老百姓进行农产品生产时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应环保措施和食品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理性反省.环境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正是人们对环境问题理性回应的结果.环境伦理学从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生态中心主义,标志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进步.环境伦理学倡导的是人地共生的绿色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把环境教育正式纳入课程目标,这说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就地理教师的角度做了一些探索。以课堂为主阵地,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环境教育,触动学生的心灵;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环境保护自我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灵;以身边发生的环境问题为契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国际环境法导论》述评"一文对英文版Guide to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国际环境法导论》①)一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概括评析,结合该书两位作者——亚历山大·基斯(Alexandre-Charles Kiss)教授和黛娜·谢尔顿(Dinah Shelton)教授的学术特点,详细阐述了国际社会协商订立环境义务的内在原因以及对义务实施加以监督的过程,重点讨论了国际环境法律义务和国内环境立法的关系。分析了《国际环境法导论》一书在国际环境法理论与实践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也促进了我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但是在实践中,生态旅游还是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退化和自然人文景观价值减损等环境问题。尤其是我省的贵德县,主要以"天下黄河贵德清"为主线的生态旅游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大量游客的涌入,当地不合理的开发导致贵德县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从环境法学层面提出有效可行的环保法律对策,保证贵德县在发展生态旅游实践中做到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共同发展,最终达到多赢的局面,达成"天人合一"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环境危机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推动下,当代人类的伦理价值观正在从“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向“生态利益中心主义”的方向转变。而在这种环境理念的指导下,现代环境立法必然应将这种环境理念吸收运用,从而以法的形式确定环境及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相互平等、共生以及协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都灵奥运会的环境政策及其对北京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北京奥运会前的最后一届奥运会,都灵冬奥会在环境保护方面作了很多示范.其环境政策涉及战略环境评价、国际合作、区域性关系、环境认证以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问题,而环境实施规划则包括环境监测、建筑工地的审查、临时性建筑、绿色采购、废弃物管理、赞助商与可持续发展、贴有欧盟生态标签的旅游产业、气候保护、博物馆建设等工作.在某些方面,北京应借鉴都灵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9.
论西部地区环境教育中的伦理教育与法制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区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 ,应当加大环境教育实施的力度 ,以培养公众对环境的关心和理解 ,并为之做出相应的积极行动。而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环境教育战略 ,既要以环境伦理教育为核心线索 ,又要兼顾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全民社会教育渠道 ,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将环境伦理观念步步深入人心 ,使公众增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 ,并主动地参与一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决策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环境治理是其间的一项急迫任务。任务的完成既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能。一方面需要政府提供保护环境的公共物品,另一方面政府尚需“有所作为、善于作为”。政府尤其是县乡基层政府有所作为,尚需明确并适度强化基层政府的环境治理职能;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稳步推进乡村环境改善;完善基层政府的乡村环境考核激励机制;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着力提升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政策扶持、简政放权等多项举措培育民间环保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