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由于输电导线的电阻很小,往往忽略不计.但实际上,由于导线电阻的影响,往往带来实验的误差,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弄清误差的原因,从而对某些结论产生怀疑.现列举两例: 1 导线电阻对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影响 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应得出的结论是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U1=U2,从而得出并联的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的结论.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一般将电压表接在B、C之间,测L1的电压U1.接在D、E之间测L2两端的电压U2,由于两支路上导线电阻不一样,两支路上导线上的电压损失就不一样,结果U1和U2存在差异,电流强度越大,这种差导越大,从而使学生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2.
在讲授方程组时,可用“三根导线”的故事引入.一个电工发现在地下室控制10层以上房间空调的温度不准,原因是连接地下室和空调器的三根导线的长度不同,因而电阻不同.如何测量这三根导线的电阻呢?用万用表无法量这样长的电线的电阻.这位电工想到了数学:一根一根地测很难,但是将三根导线在高楼上两两连接,然后在地下室测量两根电线的电阻是很容易的.设三根导线的电阻分别是x,y,z,测得的电阻分别是a,b,c,则有方程组:x y=a,y z=b,z x=c!###"###$.解这个方程组,就可知道每根导线的电阻了.用这个真实的故事导入方程组,学生便能感受到方程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不好理解,很多学生一提到物理就谈虎色变,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当他真正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我常常会在课堂上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生动的语言,学生很容易进入最佳的学习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学生在初学电路时,弄不清局部短路情况.在教学时,我说电阻比作是一条石头路;导线的电阻几乎为零,看作是一条子直的路,当导线与电阻并联时,电流当然是走平路而不走石头路,紧接着,把两个小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 ,由于输电导线的电阻很小 ,往往忽略不计。但实际上 ,由于导线电阻的影响 ,往往带来实验的误差 ,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 ,学生无法弄清误差的原因 ,从而对某些结论产生怀疑。现列举两例 :1 导线电阻对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影响  如图 1所示 ,通过实验 ,应得出的结论是灯L1和L2 两端的电压U1=U2 ,从而得出并联的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的结论。实验过程中 ,同学们一般将电压表接在B、C之间 ,测L1的电压U1。接在D、E之间测L2 两端的电压U2 ,由于两支路上导线电阻不一样 ,两支路上导线上的电压损失就不一…  相似文献   

5.
杨昀 《成才之路》2014,(8):57-57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就确定的,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在学生方面会出现游移原来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现象,也就是说发生了“意外”。出现这种“意外”现象怎么办呢?一些年轻老师开始时会惊慌失措,继而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回来,把学生再引入事先设计好的轨道。有经验的老师却不会这样做,他们会尽可能地充分地利用这“意外”--课堂生成资源。其实他们在教案编写时就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一旦发生了“意外”,他们就会把这些“意外”当成课堂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能否处理好课堂生成资料,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巧妙地驾驭好一些“意外”的生成,适时地引导学生发展,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讨论,就必然会生成许多教师没有预设到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最原始的、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不应该去制止,而应该好好地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一、如何做好充分的预设预设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完成自己的教案就行,这只是教师教学预设中的一部分,如果教师没有对文本充分解读,那么就不敢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因此,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要充分、有把握,只有这样,不管学生在课堂上怎么生成,教师都可以掌控这个课堂,从而更好地体现课堂  相似文献   

7.
不少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导入,认为课堂导入就好比作文开头,头开得好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很快地切人课文,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实,课堂结尾也是一样重要。一堂课结束,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个别出心裁的结尾,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继续探究课文内容,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大有裨益。结尾有好多种办法,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正>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具有活力。教师在教学目标、授课操练和检测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预设好的思维活动以外,还会产生许多无法预测的思维活动,这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这些生成性思维活动,引领学生成长,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在融合中出彩。一、精彩,生成于偶发时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上的一些偶发事件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预设造成了严重影响,扰乱了教学秩序,打断了教学过程,破坏了教学节奏。反过来想,如果偶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有活动就有生成,但对于一堂课而言,不同的设计却能产生不同价值的生成,怎样让这些生成意义最大化,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显然与教师的引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莫让“生成”迷住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下,很多语文教师追求或者苛求在公开课、观摩课教学中出现“生成”的场面,好像课堂没有了生成,就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就不精彩。当然,对课堂生成性的关注,昭示着教师对改革的极大热情,表明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已经向实际课堂渗透,这的确是件令人激动的事。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资料,这就需要教师有关注生成的意识,才不会使偶发性的资源一纵即逝。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资源意识,珍惜和用好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精心预设,促进"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新课程  相似文献   

12.
别文录 《河南教育》2006,(2S):38-39
时下,很多语文教师追求或者苛求在公开课、观摩课教学中出现“生成”的场面,好像课堂没有了生成,就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就不精彩。当然。对课堂生成性的关注;昭示着教师对改革的极大热情,表明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已经向实际课堂渗透,这的确是件令人激动的事。但关键是,在预设的课堂中碰到意外的信息时。教师是否有能力准确地把握住生成的价值;并及时做出符合教学目标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课堂生成通常有两种状态,一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的,二是在教师的意料之外的。第一种情况比较好处理,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对整个课堂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和估计,解读文本又比较深透,在课堂上能自然驾驭,如行云流水,教学情态的生成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在预设性生成的基础上,大胆地拓展自己和学生的思维,启发、引领学生,往深度、广度解读文本或探究问题。或者适当调整教学和问题的梯度,刺激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往不同的向度思考问题,从而体验到较高的学习效能感和强烈的愉悦感,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课堂生成通常有两种状态,一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的,二是在教师的意料之外的。第一种情况比较好处理,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对整个课堂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和估计,解读文本又比较深透,在课堂上能自然驾驭,如行云流水,教学情态的生成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在预设性生成的基础上,大胆地拓展自己和学生的思维,启发、引领学生,往深度、广度解读文本或探究问题。或者适当调整教学和问题的梯度,刺激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往不同的向度思考问题,从而体验到较高的学习效能感和强烈的愉悦感,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课堂生成”是指师生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先的教案之外的新信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好这个已生成的“动态”,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科学课堂精彩纷呈。一、“课堂生成”是课程不断创生的过程犤案例1犦《进一步观察岩石》教学片断:用小刀观察岩石。在师生讨论观察岩石的各种方法时,有学生提出可以用小刀刻、画的方法来观察岩石,教师并没有指导小刀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只是简单的作了肯定:“好方法!”后来在学生观察研究开始后没多久就有一学生手被划伤了,此时教师只是过去做了简…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观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精彩。但也有不少教师觉得预设和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一对矛盾体,犹如跷跷板: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多了,预设就没用了,对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开始怀疑,生怕预设的教案束缚教师思维,约束课堂生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精彩生成,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怎样去突破学生认知的难点,这无异于“守株待兔”!其实,“预设”和“生成”更像一对孪生姐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在课前解…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复杂程度是不相同的,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要求也不一样。好的问题除了在内容上能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外,更为主要的是在形式上要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是教师课堂提问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的特征   一般说来,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在形式上有这么三个特征:   1问题要有答案,但答案不直接   所谓不直接不是说没有明确答案,而是答案不是现成的,至少学生不思考是无法从教材中直接找到明确答案的,而且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得上来。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生思…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教师在课余谈到“这些孩子就像豆芽一样,有了一点点空间,他们就会迅速发芽、生长。”确实,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给学生一点笑容,一点鼓励,一点放松的余地,学生便会非常自由、兴奋甚至激动万分。而笔者所谓的“发芽”,即在课堂上一段时间内学生呈现出的积极向上、思维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师如何灵活应对?这是对教师教学经验积累的一大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底蕴的一种诠释。信息技术课堂所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物或者人所发生的事件。随着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课前准备的工作越来越细致,这些可控的问题就越来越不成其为问题。对于不可控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反应上。下面就谈谈《录制声音》这节课的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是备课时就确定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偏离原来设计的情形,这时该怎么办?有的教师说,可以把学生"拉"回预设轨道。但笔者认为,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给各种不定性的可能留下足够的空间,并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巧妙地驾驭这些"意外"的生成,就能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一、利用学生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地理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存在着差异,每一天的情绪都有变化,在遇到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