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2.
宋国珍 《河北教育》2005,(23):43-43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许多老师一生都在寻求、探索各理有效的教育方法.虽然接触过不少老师.也了解过不少的新型的教育方法,然而与装春雪的交谈却惊讶地发现:原来,感动,也是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3.
谈赏识教育     
杨琼  邹荣盛 《今日教育》2004,(11):29-30
侯聪是一个比“猴子”还聪明的孩子,同时又是一个比“猴子”还淘气和顽皮的孩子,身为初中生,却依然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上课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几乎每天到校丢三落四,日常行为经常让老师哭笑不得。老师多次和家长一起配合教育,但收效甚微.情急之下难免流露出失望的情绪,有时在语言上可能对孩子有所伤害,久而久之.孩子对老师的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破罐破摔,完全不学。当老师发现并意识到这个问题后,  相似文献   

4.
宿仲瑞 《山东教育》2005,(31):17-19
目前,我们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为本校青年教师潭海霞编辑出版了《且行且思——谭海霞教育随笔之一》教育教学反思日记成果.共收录了谭老师38篇独具个性特色的教育日记。笔者对谭老师的教育随笔手稿读了三遍,并组织有关同志进行了反复的学习、讨论与修改,当这一成果发到全校教师手中时.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和感叹;  相似文献   

5.
“解读2005年第一期《陕西教育》.我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那大气而典雅的艺术装桢.新颖而美观的版面设计.使我爱不释手: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更令我耳目一新。读之思之.如饮醇醴.余香满口。”这是宝鸡市的黎军老师给编辑部的一封信。当然.这不是一封表扬信,黎老师在信中接着说.“有些作者由于行文不够严谨.在遣词造句.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出现了不少较明显的语病”,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做最好的老师》中提出,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也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7.
凡当班主任的老师.对于“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要真正会教育。却是不易的.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学会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学活动是老师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老师需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如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技能等.教学过程既是老师的心智的释放.也是身体能量的释放。需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需要像园丁一样浇水、施肥、剪枝,不允许松懈.只有这样才能使花草茁壮成长。给学生一桶水,自己需要备十桶水,恐怕现在十桶水也不够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都道出了做教师的辛苦。况且老师掌握的知识也不能一劳永逸,职业需要我们不断的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相似文献   

9.
黄琼 《湖北教育》2007,(8):63-63
拜读了《湖北教育》2007年第5期《真诚拥抱教育》一文后,我被桂贤娣老师真诚奉献教育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同时也从桂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育人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做一个让学生真正认可和喜爱的老师.必须用“心”对待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我们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这就给我们老师批评学生带来了困难,可有时又非批评不可。怎样批评才能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他接受批评呢?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玉梅老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与家长中间,被誉为“知音大姐”。她所在的方向针中学生心理均衡研究室.推出特别教育、特别训练.挽救了3000余名学生。我们将从现在开始,为各位父母及中学生服务,请李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你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个教育大国。笔者曾有10年的中学教师经历,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颇感兴趣。这次来美国.便想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教育状况。但和几位美国的中小学老师和笔者谈起教育。总觉得他们所讲的比较空泛.反倒不如旅美华人或留学生谈得深入。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本人或子女受过中国教育,也受过美国教育.所以能进行对比和分析。日前,笔者就“美国教育最成功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科研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广大教师也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撰写论。但有不少老师虽然写了不少.却鲜有发表,渐渐地也就失去了信心。近两年来,笔有幸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近40篇章。因此,好多老师前来“取经”,根据大家的困惑.笔谈几点在积累素材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种特别的视觉艺术.老师如何运用他的注意力与他的教育效果真是关系重大。是啊,并不是我们自作多情.学生是需要我们的关注的。甚至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很多学生在很多场合的很多时刻里,在乎的就是老师有没有看他(他们),学生们是多么会捕捉老师的眼神啊!大大方方地回视老师的目光;或者在你没有注视的时候,他(他们)注视着你,可  相似文献   

15.
不断与学生沟通心灵,拓宽沟通渠道.增强教育实效,提升教育境界.一直是我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但由于目前班级学生多,可供沟通的时间相对减少,近些年.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尝试了一条新途径:引导并鼓励学生坚持在家庭作业本上给老师写写心里话,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因情回答。这种“笔代口的沟通形式后来被我们亲切地称为“作业对话”。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援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案,最终还是个普通老师;一个教师如果能坚持写三年的数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随着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案例写作作为一种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受到教师的欢迎。不少教师也开始注意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但笔在与老师的接触中发现,不少教师手头上有很多事例.可是由于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难以写出深刻的案例,确实让人遗憾。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7.
“三根导线”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奠宙 《数学教学》2005,(11):48-48,47
1990年的一天,上海市第五十九中学(今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的陈振宣老师对我讲了一个数学教育的故事.我以为,那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亮点,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长期性.而幼儿园的教育则负担了全面系统地培养幼儿的重任,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必须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同步教育,使之产生1+1〉2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与家长合作?我结合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不断革新的今天.我们在办公室中仍时常可以听到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大搞“一言堂”。学生没有诉说的余地,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训教。当学生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见他们脸上的轻松。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我尝试着引导教育的方式.努力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班主任教育途径。我努力摆脱班主任在学生面前的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做学生的朋友:不是单纯的说理教育,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振兴经济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书。虽然是老师的工作,但育人才是根本。当教师应当既能教书,又能育人。做老师的都有这样体会,那就是:教书育人的确不容易。有的老师说:“为了教育学生,我已经尽职尽责了,甚至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但就是教不好。”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是教育方法问题。我觉得,要教育好学生单有责任和干劲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教育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经验,谈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