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处于弱势地位,法律意识的薄弱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更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受到侵害。本文就大学生维权现状展开探讨,从学生维权意思淡薄,就业权法律文件不完善,用人单位责任缺失三方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大学生就业维权之路艰辛的原因,并从提高学生维权意识,健全法律法规两方面开展就业维权培育。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如何做好社会各类人群的就业工作,特别是如何实现大学生的更高质量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规则意识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规则意识淡薄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要表现、高校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形势下规则意识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践中,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缺失或薄弱是造成其频频遭受用人单位侵权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大学期间尤其是学生临近毕业时期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实乃当务之急。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总体上包括警惕招聘就业陷阱意识、反就业歧视意识、契约意识、劳动基准保障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理应从这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法律意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普遍缺乏维权意识、诚信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据此,应从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法律救济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维护大学生合法的就业权益,维持和谐、稳定的大学生就业秩序。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受损的原因有:维权意识淡薄,高校普法教育宣传欠缺,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法律法规欠缺.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增加学生法律知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健全大学生就业保护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2008年3月14日,中国政法大学就业信息网维权频道暨大学生就业维权网正式开通,这是首家全国大学生就业维权的专门网站。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实习权益保护存在诸多困境,如实习权益屡遭实习企业和学校侵犯、实习中遭遇人身伤害索赔难,上述困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实习学校自身利益追求、实习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实习大学生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弱造成,针对此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实习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和总结了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并着重从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培育途径。为地方高校就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参考,增强了就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因缺乏维权意识,不了解劳动人事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导致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大学生就业前对其进行维权知识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季学军 《文教资料》2008,(31):173-175
面对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笔者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探究了大学生就业维权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以大学生就业维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切入点,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乃至大学生的多维视角,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维权教育,增强大学生权益保护意识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许多法律盲点,一方面,对就业法律法规了解甚少,缺少维权意识,碰到侵害劳动权益现象时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就业诚信意识缺失,守法观念淡薄,虚假应聘、随意跳槽现象严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需要从立法、高校法律教育、就业指导职能、大学生就业诚信制度等方面完善与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更好地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本文调查了90后大学生的就业意识。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水平较强,就业主体性和能动性较高,就业准备充分,就业动机全面,就业目标明确,就业态度务实,就业信心坚定,就业评价积极客观。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增强大学生就业意识、推动高校就业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并通过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走访有关部门,我们摘取几个大学生就业劳动仲裁案例,供大学生们求职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处在就业中的弱势地位,伴随而来的就业歧视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法律意识的薄弱更使弱势中的毕业生失去了自我救济的能力,社会维权机制无法在主体者维权意识缺席的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效益,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把法律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弱势,勇于主张权利,做到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经验不足,维权意识淡薄,在求职过程中常常遭遇求职陷阱.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法律问题,并从高校、毕业生自身、新闻媒体、政府等四个角度提出了系统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陈亮 《煤炭高等教育》2011,29(3):116-118
调查显示,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隐私权和知情权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权利遭到侵害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我国的维权保护体系尚不健全、政府和相关就业部门不合理的政策导向、就业市场中人才供求失衡和高校毕业生的维权意识薄弱是诱发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的症结所在。因此,国家需要制定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并加大反就业侵权的宣传,高校也需要提高毕业生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田丰 《教育探索》2012,(8):149-150
由于法律、法规体系保护依据的缺失等原因,使大学生就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后维权很难.应采取完善实习法律体系、构建保障大学生实习权益的系统工程等对策解决大学生就业实习维权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供需关系失衡,就业市场是买方市场,毕业生在求职时常遭歧视被侵权,为了能就业顺利,他们不懂甚至不敢维权,其中女大学生的就业合法权益被侵权最严重,性别歧视行为、婚姻自由、生育自由等被侵权行为,是广大女大学生就业求职时普遍遭遇的被侵权行为,应该从立法、执法、提高公民平等就业意识等角度来逐渐消除女大学生就业被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省300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就业安全的主观体验上呈现出对就业的实践认知度不高、缺乏维权意识、处理矛盾冲突不当、社会参与意识不强和社会公平感低等特征。因此,在就业安全教育实践中,必须指导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安全的主观体验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金峰 《教育探索》2011,(11):145-146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通过知识学习和自身素养提高而获得的综合能力.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下列对策:增强自我培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技能;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开展创业教育,培育创新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