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平几第二册第65页第2题: 已知:△ABC中,AB=15,AC=20,高AD=12,求角平分线AE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解答的:如图1,∵AD是高,AB=15,AD=12,∴BD=9,同理求得CD=16,∴BC=25。又AE平分∠BAC,∴AB:AC=BE:EC,解得 BE=75/7,∴DE=BE-BD=12/7,  相似文献   

2.
平面几何中,有许多问题,同一个叙述,能画出不同的图形,相应的解法和结果往往也各不相同,怎样能把适合题意的图形一个不漏地全画出来呢?不妨从下面三点考虑:1.注意图形的不同形状例1 已知:△ABC 中,AB=15,AC=20,高 AD=12.求角平分线AE 的长(初中《几何》第二册第65页第2题).  相似文献   

3.
题目⊙O的弦AB的延长线和切线EP相交于点P,E为切点.∠APE的平分线和AE、BE分別相交于点C、D.求证:CE=ED.(义务教材《几何》第三册第132页习题7.4A组第7题,以下简称“习题”).  相似文献   

4.
原初中几何课本第一册135页习题十第2题:已知:如图1,CD、CE、CM分别是Rt△ABC斜边上二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求证∠1=∠2.(*)  相似文献   

5.
有些平几题,学生做后,自我感觉很满意,其实有错,请看下列各题。例1 已知△ABC中,AB=15,AC=20,高AD=12。求角平分线AE的长。(平几第二册65页第二题)  相似文献   

6.
初中几何第一册第203页复习参考题四第15题:在已知锐角三角形ABC的外面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求证:(1)BG=CE, (2)BG⊥CE。证明略。这道习题的结论在竞赛题中经常用到。  相似文献   

7.
在涉及几何作图的运算题里,如果对图形考虑不全面,就会遗漏解。例:已知:△ABC 中,AB=15,AC=20,高 AD=12。求角平分线 AE 的长。人教社出版的“教参”中的解答为: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BD=9,DC=16.应用角  相似文献   

8.
初中几何第二册第114页复习题三的第3题,是一道有关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习题,这道题揭示了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如果将此题条件中的内角平分线换成外角平分线,会有什么结论呢?内角平分线的交角与外角平分  相似文献   

9.
题目(“《数学周报》杯”200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第9题)如图1,在AABC中,CD是高,CE为∠4CB的平分线.若AC:15,BC=20,CD=12,则CE的长为.  相似文献   

10.
1.证明线段成比例 例1 在△ABC中,∠BAC=90°,AD⊥C,∠ABC的平分线交AD于F,交AC于E,求证:DF:FA=AE:EC.(初中《几何》第二册总复习题18题)。 思路:如图1,由本题结论特点,可寻找第三个比:分别在△ABD和△ABC中应用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得DF/FA=BD/AB和AE/EC=AB/BC.如果BD/AB与AB/BC相等,问题即解决。由直角三角形比例中项定理可得AB~2=BD×BC,即BD/AB=AB/BC.  相似文献   

11.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二册第 1 1 2页复习题三A组有这样一道习题 :题 已知 △ABC的∠B和∠C的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I。求证 ∠BIC =π2 +12 ∠A。本文先给出该习题的解答 ,然后再在该习题的基础上做一些有趣的变形。分析 本道题中∠BIC为三角形两条内角平分线相交而成的角 ,求证的是∠BIC与∠A的关系式 ,题目涉及的知识点 :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②角平分线定义 ,③由方程或方程组求解。图 1证 如图 1所示 :∵BD平分∠ABC ,∴可设∠ABD =∠DBC =x ,同理设∠BCE =∠ACE =y ,则有x +y +∠BIC =π ①…  相似文献   

12.
初中《几何》第一册第205页第30题是:△ABC 中,如果 AB=30cm,BC=24cm,CA=27cm,AE=EF=FB,EG∥FD∥BC,FM∥EN∥AC(图1),求阴影部分三个三角形周长的和.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几何》第三册“圆”这一章中,P100第10题,P117第12题,P117B组的第3题,P124第2题,P132第6题,P207第12题,都是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及其外接圆有关的一类习题,如果  相似文献   

14.
联想出巧法     
在几何证题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数学各分科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联想,以启迪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证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初级中学课本《几何》第二册第20页)。已知: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求证:BD/DC=AB/AC。联想到:“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借助三角形面积的比可证得结论。证一:过D分别作AB、AC的垂线,垂足为E、F,过A作BC的垂线,垂足为M。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93年第9期《打开思路,一题十证》给出初中几何第二册66页的第9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及E.求证:AE:ED=2AF:FB”的十种证法,并在《一道习题结论的推广与应用》一文中将此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初中《几何》第二册第106页第二小题:设△ABC的边BC=a,CA=b,AB=c,且s=1/2(a+b+c),内切圆I和BC、CA、AB切于D、E、F(如图1),求证:AE=AF=s-a,BF=  相似文献   

17.
(本讲适合初中) 初中《几何》第二册P66的第9题是: 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 AE:ED=2AF:FB。  相似文献   

18.
课本上的习题,大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善于探究,能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对同学们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现举例说明。例在△ABC中(AB>AC)的边AB上取一点D,在AC上取一点E,使AD=AE,直线DE和BC的延长线交于点P,求证:BP∶CP=BD∶CD(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几何》第二册第255页16题)。一、探索证法,培养发散性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利方法。图1证法一:如图1,过C作CF∥AB交PD于F,则BP∶CP=BD∶CF、且∠1=∠4∵AD=AE∴∠1=∠2∴∠2=∠4又∵∠2=∠3∴∠3=∠4∴BP∶CP=BD∶CE…  相似文献   

19.
初中几何第二册《圆》一章的“7.5圆周角”一节的例题1是(见课本85页) 题1 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求证:AB·AC=AE·AD.(1) 这道题是在学生学过相似形后,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下面是初中几何课本第一册第235页第26题。已知:一直线截△ABC的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于点D、E、F,求证:BD/DC·CE/EA·AF/FB=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