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针对大学生因运动缺乏症而引起的健康问题,以体育综合测评体系为视角,对62所高校进行深入分析.着重指出体育素质测评体系应及时更新,测评方法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测评指标应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使体育成为健康促进的手段,从而使高校综合测评体系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以健商理论和健商测评结果为依据,分析大学生健商和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为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内容架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学生评价的重要手段,在高校评优、评奖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测评过程中,也存在着测评加分功利性强、测评各部分权重设置僵化、测评结果重排名轻教育等问题,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采取有效的测评手段以及对结果的合理应用是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反思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提出了改进评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为背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等研究方法,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运动教育、体育理论教育、《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等问题,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体系,包括基本结构和附属结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质健康评测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湖南4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为证,从指标设置、测试成绩和等级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相互之间的替代兼容性,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修订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指标体系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1.构建全面反映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素质与能力的科学测评体系目前,体育课程考核方法、内容与测评体系的改革探索,已成为推进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养成的改革热点。更新观念,改革由过去以竞技体育观所形成的传统的“物为本位”的测试体系与考核指标,到构建“人为本位”的能够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和激发体育锻炼自主意识提高的评价、考核系统指标,建立较为完整的在校大学生学习期间身体生理、机能形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测评体系,以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育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与形成。2.体育教学考核…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5,(12):1103-110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教育问责的观点出发,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个体的利害性上讲,大学生要认识到体质健康测评的必要性,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团体的利害性上讲,高校要落实"体质健康测评成绩不达标不能毕业"的规定,强制大学生体育锻炼,迫使—自发—自觉,逐步形成"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从社会的利害性上讲,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可以尝试对国家体质健康测评建立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8.
王森 《精武》2012,(3):51-51,53
田径项目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基础和核心项目,其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及其对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接着分析了目前高收田径项目教学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背后原因,指出了科学合理测评考较体系的缺失是造成目前田径项目教学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加强和改善高校田径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高校体育竞赛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现代高校体育竞赛体系进行调查分析以适应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需要,结果表明现代高校体育竞赛将向大众化、群体化、健康化、趣味化、游戏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新的体育竞赛体系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朱建勇 《体育科技》2007,28(4):69-72
采用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适应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良好;总体适应水平略低于全国常模;体质优良组各方面的适应水平都高于体质较差组。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5年吉首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所获得的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吉首大学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为吉首大学有关部门的决策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职业中学学生营养状况和体质测定结果为基础,分析了职中学生健康状况与营养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职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营养不合理的状况,不合理的营养补充,延缓了职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发育,限制了呼吸系统的机能,影响了职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现状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中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各项指标的测试数据与国家颁布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旨在为该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相关部门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进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08-410
以武汉音乐学院学生体质健康为研究对象,运用因素分析法及定性定量结合法,分析了影响武汉音乐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因素,结合大学生体质监测标准,采用实验测试、系统分析等方法,建立武汉音乐学院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系统,以评价系统为依据确定危险因素预警和干预措施制定,以期为此类艺术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监测与干预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训练对改善大学生身体成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系统训练对改善大学生身体成分的作用。方法:以12周强度为70%VOmax的系统训练,应用Body Compositon Analyzar百斯人体成分分析仪测试,观察受试训练期间和停止训练后身体成分变化。结果与结论:经百斯人体成分分析仪Biespace.InBody3.0报告受试训练期间和停止训练后身体蛋白质、水分、无机质、腰臀比(WHR)、质量指数(BMI)、瘦体重(LBM)、肥胖度%等多项身体成分参数测试结果表明:(1)系统训练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的身体成分从而促进体质健康;(2)训练效果是一种积蓄效应,它不具一次性和永久性;(3)中断训练后每周保持以原训练强度3次以上训练,可较好地保持训练效果;(4)训练期间由于消耗大,合理的营养补充是科学化训练和有效促进体质健康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早锻炼做广播操,在学生的心目中已形成定律。这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早操做广播操这种单一锻炼形式。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早锻炼内容形式的改革,可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校体育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局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报道,指出学生体质令人担忧。本文从实验研究入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阐述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局限。提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为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陆建明 《体育科研》2009,30(3):93-96
根据2008年江苏省大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当前江苏省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情况,进一步分析锻炼态度与体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发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作用,采用文献调研、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福建师范大学新旧课改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总结出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项目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推进大学体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两者间的有序耦合与协调发展,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李平斌  李蓓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378-379,377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综合性大学、学生人数多且校区分散,使得《标准》的实施与管理工作较为繁琐复杂。采用基于WEB的B/S结构,应用Visual C#.Net、SQL Server、ASP.Net等技术,设计开发简便、通用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网络平台,并对系统结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阐述。经应用表明:系统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